孩子不喜歡數學,是應該的嗎?

昨天晚上聽了一節孫路弘老師的《孩子不愛數學,是應該的》。

起初被吸引是被這個標題,當所有的人都說孩子應該愛數學,數學多麼重要的時候,孫老師的標題,反著來。

孩子不喜歡數學,是應該的嗎?

抱著好奇的心情聽了之後,非常有啟發和收穫。

作為一個數學學渣,我對數學的態度是,儘量遠離。但我是從小就不喜歡數學嗎?也不盡然,或許與父母的養育方式也是有關係的。因為算不出數,被母親吼叫的愣住了,從那之後就患上了“數學恐懼症”。

因為我不喜歡數學,所以在家中也沒有數學書、教具什麼的。雖然也買過一本數學遊戲書,但因為我不重視、沒方法也被擱置了。

所以,孫老師的觀點是:要想孩子愛上數學,首先要能看到數字,熟悉數字,其次要有掌控感,最後還要有良性反饋,而不是習得性無助和恐懼。孫老師舉了好幾個例子,比如家裡的門牌號,對門是幾零幾?樓下是幾零幾?還有生日、車牌號等類似這樣的生活化場景化的學習。

2

細想想,甜甜不喜歡數學,不是當然的嗎!!

我不喜歡數學,潛移默化的把對數學的不喜歡就傳遞給了孩子,也沒有及時引導、家中也沒有數字。而且當她做數學作業時,我也吼叫過她。所以,孩子不喜歡數學,真的是應該的!

孫老師說,她不僅不喜歡數學,連同父母家長也一起不喜歡了!

孫老師還強調說,一定要讓孩子在玩中學,讓孩子知道,我學數學有什麼用,孩子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把玩的權利教給孩子,恢復學習的目的性,才會讓孩子產生內驅力!

孩子不喜歡數學,是應該的嗎?

學中玩,玩中學

忽然想起我和甜甜說學書法吧!學了書法,過年過節,爺爺奶奶家貼的對聯就是甜甜寫的字。

甜甜聽到我這樣說,感到寫字很有用,馬上就說要學。這就是學寫字帶給孩子的“好處感”。她覺得這樣做能即時看到回饋。

3

聽完之後,我馬上買了一本孫路弘老師的《媽媽教的數學》、《爸爸教的數學》

,下定決心從我開始改變,讓我自己先不反感數學,重新認識數學。晚上甜甜和她爸爸回來,我馬上就實踐應用了一下。

我問:“甜甜,一張椅子有幾條腿?”

甜答:“四條腿”

我:那兩把椅子幾條腿呢?

甜不假思索說:8條腿。

我繼續追問,那三把椅子呢?8條腿+4條腿呢?

甜停頓了一會,12!

我很高興,鼓勵甜甜說:“寶貝沒數指頭,自己就算出了12,真是數學小能手!”

經過我這麼一鼓勵,甜甜來了興趣說:“媽媽,你再問我!”

我就問了幾道減法題。同樣也很順利。

後來我又問,一個人有幾隻眼睛?甜答:2只。

那4個人呢?想了一小會說8個。我高興地告訴她,小甜會乘法了!

我的態度變了,給孩子正向良性反饋了,甜甜對數學的興趣就大了!

我和甜甜晚上一起寫字的活動,進行了3晚了。數學啟蒙是第一晚,今明兩天繼續和甜甜在玩中學數學!

我也會繼續記錄和孩子數學之路的點點滴滴,來和您分享!

孩子不喜歡數學,是應該的嗎?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