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永紅:「騙錢」去創業,敢爲天下先

茅永紅:“騙錢”去創業,敢為天下先

在武漢,“百步亭”是一個地名,又不僅限於此。

這個居住著18萬人的龐大社區,在武漢成為“安居”、“和諧”社區的代名詞,團年飯“萬家宴”堅持開了18年,為武漢人津津樂道,並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唯一社區等100多項國家級榮譽足以令它當得起湖北“第一社區”的稱號。

百步亭社區的開創者,是現任湖北百步亭集團董事局主席茅永紅,他的另一個身份是百步亭社區黨委書記。

作為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民營企業家,茅永紅在接受支點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冒很大風險,甚至受到很大沖擊。但是,中國必須改革,當今的中國必須繼續深化改革。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能為國家出點力、做點貢獻,為社會發展起到一些推動作用,那麼,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砸“鐵飯碗”建首個合資公司

十幾年前,要進入“百步亭”,需經過一個標誌性的紅色拱形立牌。如今,立牌上“百步亭花園歡迎您”和“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社區”的字樣,已頗有些年代感,而百步亭去往外界的道路早已四通八達。

百步亭由“白布蓬”的諧音得名。這裡曾到處是魚塘和溝渠,因地處近郊,夢想進城生活的人們,扯著“白布篷”在此經營熟食謀生。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百步亭都依然是“城市裡的村莊”。

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遍大江南北,在武漢以南的武昌縣,二十多歲就當上縣公路交通監理站站長的茅永紅,心裡也被吹得癢癢的。捧著“鐵飯碗”的他思忖著“幹一件大事”。

“改革開放後,國門打開了。我發現,海外有很多先進技術、人才可以引進來為我們所用”,茅永紅告訴支點財經記者,當創業浪潮到來時,他想辦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專門維修進口汽車。

這個想法萌生於在一起發生在他管轄公路段上的車禍:一輛進口新車被撞的變了形,老司機為此急得當街慟哭,茅永紅四處幫忙聯繫修理廠時發現,武漢竟沒有一家進口車修理廠。此時,前同事鄧滿林已成為一名港商,正回到老家尋找投資項目。二人一拍即合。

跟外資合作、修外國車,當時這在旁人看來,是想都不敢想的。文革期間,有海外關係就是“汙點”,甚至可能被作為“反革命”判刑。

“我那時二十多歲,鐵了心要做成這件事”,茅永紅告訴支點財經記者,剛好國家修鐵路要徵用家中老屋,補償了2萬元,他瞞著家人把準備蓋房的這筆錢拿出來作為資金搞可行性調研、跑辦廠手續,“一家人睡了兩年窩棚,我也因為做了‘虧心事’不敢回家,經常睡在船碼頭候船室、火車站候車廳。”

調查的結果堅定了他辦廠的決心:湖北省進口的八萬輛汽車,待修的就有一萬五千多輛。從此,茅永紅開始了跑手續蓋公章的漫漫旅途,從縣裡蓋到市裡,從市裡蓋到省裡,從省裡蓋到中央,留下了一段為人熟知的“179個公章”的故事。

“有一段時間是近乎絕望的”,茅永紅回憶,當時關於設立中外合資企業,國家尚未出臺相關法規,手續最後卡在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茅永紅帶著“遺書”去找時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任中林,後者曾在湖北任職多年,擔任過湖北省委副書記。

這封“遺書”更像是他的自我剖白,其中寫道:“我想辦一箇中外合資企業,目的是把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引進來……不是在為私利,而是想為改革開放做點事情。為了辦公司,我把家裡的錢全都騙出來了,如果辦不成我也沒臉回家。”

茅永紅至今仍清楚記得任中林對他說的話——“雖然改革開放了,但很多文件尚配套不足,你放心,我們來把這個事情給你辦成。”

1985年4月4日,在蓋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最後一個公章後,茅永紅終於領到編號為“001”的營業執照。“江夏進口汽車維修中心”也成為當時中南五省第一家合資進口汽車維修中心。

茅永紅:“騙錢”去創業,敢為天下先

創“三制”遭誤解出走海南

茅永紅將英國、日本、荷蘭的先進技術都引了進來,公司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企業。

接下來就是怎麼管理的問題。辦中外合資企業的關鍵就是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在茅永紅看來,這個難度不低於蓋一百多個公章。

雖然改革多年,但一些不好的習氣還存在著——捧著“鐵飯碗”、吃著“大鍋飯”,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 茅永紅創新性地提出 “三制”:工人合同制,能進能出;幹部聘任制,能上能下;工資浮動制,能高能低。“辦企業的目的,是要產生經濟效益,不能養閒人。如果還按老模式,企業是賺不了錢的,那員工跟著你幹什麼?外商為什麼要投資?”

聘請的工程師是香港人,一個月工資幾千元。即使是普通員工,每月也有200多元工資,比當時國企的工資翻了好幾倍。那時候,國家統一實行八級工資制,最高的是八級工,提幹部也是有程序的,更不能說開除就開除。而茅永紅第一個就把舅舅開除了。舅舅曾是國企的八級油漆工,修理廠開業後需要人手,他就過來幫忙,但他總有著“吃大鍋飯”的想法。

實踐證明,這套“三制”的做法很有效果,僅8個月,“江夏進口汽車維修中心”就收回了全部投資。這種改革引起了諸多中央媒體的關注,《經濟日報》、《人民日報》相繼採訪報道。國家經委、湖北省委、武漢市委,先後到汽修廠來調研。在一次座談會上,茅永紅談到:中國經濟想要搞上去,體制必須要突破,必須砸掉 “大鍋飯”、“鐵飯碗”。

這種提法在當時仍被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說茅永紅是“搞資本主義”、“搞自由化”。

“經營江夏進口汽車維修中心的8年,我受到各種誤解並招來麻煩。”茅永紅告訴支點財經記者,改革勢必會牽扯到很多利益問題,他因此先後被抓過12次,每次抓進去審幾天,就被放出來了。儘管省裡一名主要領導嚴令“保護合法企業家”,茅永紅最終還是選擇了“出走”,去了海南,先後出任海南省經濟建設總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行政級別是正廳。

受邀回漢,“黑泥湖”上建“安居”

1988年,海南興辦經濟特區,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在海南的那幾年,讓茅永紅有一個重要的收穫,他認為國家會拉動內需,而房地產市場必然啟動。

1995年,省領導對茅永紅等一批企業家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回到家鄉做貢獻。

恰好,武漢市有塊上千畝的荒地等待開發,茅永紅看都沒看,就接了下來。

此處正是百步亭。“我在現場一看,叫‘黑泥湖’真的是名副其實。遍地都是臭水溝、爛泥塘和垃圾堆,不僅亂,還很偏遠,水電路都不通。真的可以說是當時武漢待開發的地方中最爛的”。茅永紅說,兩年裡,先後有7家房地產開發商進駐百步亭,最後都退場了。

當年“蓋179個公章”不服輸的勁兒,讓茅永紅決心把這塊“爛地”,做成武漢最文明、最和諧、最安全的地方。

別人放棄的項目,茅永紅為什麼敢接?他告訴支點財經記者,這裡雖然位置相對偏僻、基礎設施差,但地價比市中心便宜得多,正適合建設普通老百姓買得起的房子。他的公司名為“武漢安居公司”。

1997年,百步亭花園正式開工建設。1998年12月28日,百步亭一期正式交房,曾經的“黑泥湖”變身水電路全通的安居房。

茅永紅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改革思路,突破傳統的區-街-居委會管理型的行政體制,創辦全國第一個新型社區。當時,國家行政序列裡尚沒有“社區”這個組織。茅永紅派人到國外瞭解社區管理的先進經驗,研究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符合時代的基層治理模式。2003年10月,四部委聯合下文,向全國推廣百步亭經驗。

茅永紅:“騙錢”去創業,敢為天下先

依託社區地產投身文化產業

今年9月19日,“2018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研究成果發佈會暨第十五屆中國房地產品牌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茅永紅創辦的湖北百步亭集團有限公司再次蟬聯“中國中部房地產公司品牌價值TOP10”。

歷經二十餘年發展,“社區地產”已然成為一種產業模式,百步亭集團作為這種產業模式的開拓者之一,將房地產開發產品由“住宅”定位為“社區”,把產業鏈拓展到社區服務,滿足老百姓居住、生活服務、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全方位需求。如今的武漢百步亭社區,佔地6平方公里,已建成住宅600萬平方米,居住生活著18萬人,在建住宅100萬平方米。

這幾年,茅永紅帶領百步亭集團積極參與國家經略海洋戰略,投身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百步亭集團擁有《CCTV老故事》和《城市電視》2個電視頻道,拍攝了220多部(集)電影和電視劇,電影《江城夏日》獲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全方位塑造百步亭品牌形象。

茅永紅向支點財經記者坦言,這些年他確實歷經許多挫折、艱辛,但他覺得這些創新都是值得的。改革開放30年時,他被評為“中國十大改革新聞人物”;新中國成立60年時,他作為全國“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先進模範人物,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觀禮閱兵儀式。

“我們不能忘了鄧小平同志當年提出改革的初衷,也不能忘了當初辦社區的初衷——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茅永紅說。

END

記者丨肖麗瓊 通訊員丨張繼濤 實習生丨祝融、高素

編髮丨李文卉 實習生丨付陳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