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徵文選登⑤」一位「40後」見證改革變遷40年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編者的話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為回顧這40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反映40年來的時代嬗變,記錄無錫統一戰線前進的腳步,市委統戰部組織開展了“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徵文活動。活動得到了全市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的積極響應、踴躍參與。

目前,文章徵集階段已接近尾聲,我們選登部分優秀徵文,共同分享發生在我們自己身邊的精彩故事。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一位“40後”見證改革變遷40年

九三學社梁溪基層委員會退休支社 張大炎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今天,站在歷史的新徵程上,一位74歲的老人把改革開放40年來親歷、親見、親聞的故事講給你聽。這些鐫刻著時代印記的變遷,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更是對偉大祖國最好的祝福。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激情燃燒,攻克葉片技術難關

1978年,我33歲,從鎮江農機學院機械專業畢業10年裡一直在原無錫透平葉片廠做技術員,那時的廠就位於現在人民醫院的所在地。那一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鄧小平在這次大會上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分”等重要論斷,吹響了向科學技術現代化進軍的號角。改革開放揚帆起航,科學的春天湧動大地。

科學的春風很快吹到了我所在的葉片廠。葉片是動力核心零部件,軍艦、飛機、汽車等現代化裝備和機械都離不開它,其關係著國防和工業生產,戰略意義巨大。1978年,國家投入數億元,為原無錫透平葉片廠引進了世界數一數二的液壓螺桿錘,期待無錫生產出自主可控的葉片。“國家培養了我們,建設國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艱苦歲月裡,廠裡的技術人員自覺加班加點,攻克難關、為國爭光的澎湃激情,我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這一代人是沐浴著科學春天的陽光成長起來的。”見證從被“卡脖子”到生產世界最大核電葉片,改革開放以來,無錫的葉片高端製造快速發展是我國科技進步的一個縮影。科技作為現代化的發動機,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民族的興衰、國家的命運。

見證民主,我在九三學社的30年

1990年,我45歲,研發製造葉片20多年後,被組織調入九三學社無錫市委。從此,我的人生翻開了新篇章。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正式成為一名九三社員前,我深思熟慮,查閱大量資料,學習九三歷史,瞭解到九三學社是1946年9月3日正式宣佈成立的參政黨,當時的有志之士為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因而為之命名“九三學社”。這是一個有著輝煌的歷史、有著“民主與科學”信仰的政黨,而且人才薈萃,群星璀璨,“現代畢昇”王選院士、物理學家周培源院士等都是九三的先賢。

還記得進入九三學社工作後,第一次召集社員開會,一進會議室,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社員齊刷刷都是頭髮花白的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的我是其中最年輕的。他們大多是科技、教育、文化、醫衛界的學者、專家,知識淵博,在一群“大咖”面前,初次主持會議的我有些緊張和忐忑。現在回憶起這個畫面,另一個想法也浮上心頭:改革開放以來,九三學社無錫地方組織的“成長”是又穩又快。1990年,九三學社無錫地方組織有社員近300人,社員平均年齡60歲以上,基層組織僅8個,由於人員過少,基層組織有時開個會都難。而現如今,全市社員1300多人,僅九三學社梁溪基層委員會一個基層組織就有社員近150人、7個支社。現在有更多年輕人加入九三,長江後浪推前浪,他們不斷賦予這個政黨組織朝氣與活力。

與九三學社感情紐帶的聯結,離不開入社時一群老前輩對我的言傳身教。這些老前輩經歷了民主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文革等時期,經歷非常豐富,有的老社員受了委屈,但對未來很樂觀,發自內心認可“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那種相信中國共產黨領導、相信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不可摧,他們豐盈的內心世界、真摯的愛國情況深深地感染了我。

“有作為才會有地位。”乘著改革創新的東風,我和九三社員們堅持“跟黨走”,不斷加強自身履職能力建設。1989年和2005年,中共中央先後就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頒佈文件,民主黨派的性質、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職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九三學社無錫市委在組織生活中緊抓思想政治學習,帶領社員不斷提高政治素養。作為九三人,我們更加強烈地認識到,應充分發揮在文化、教育領域的人才智力優勢,始終把服務社會作為履行職責的重要方面。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征文选登⑤」一位“40后”见证改革变迁40年

20世紀90年代末,九三學社無錫市委連續在市“兩會”上提案,發出“拯救太湖”“整治機動車尾氣”“禁摩”等呼籲,提出了不少有助於無錫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建議。近年來,我所在的九三學社梁溪基層委員會圍繞科技創新、製造業轉型升級、河道整治等主題加強調查研究和民主監督,很好地展示了九三社員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風采。

進入九三學社的幾十年,我親眼見證了真正民主。我深刻地認識到,從新中國建立前後,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長河中,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共建立了親密友黨關係。我由衷地對這個倡導愛國、民主科學的組織產生崇敬,更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感到驕傲。

重溫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這是我國以經濟發展為核心的奮發圖強、砥礪奮進的40年,更是沐浴著民主春風的40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40年間,中國改革開放的征途並不平坦。但是,實踐已然證明,只要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不變,中國可以成為世界發展潮流中的弄潮兒。

不忘合作初心,攜手砥礪前行。歷史的軌跡清晰地紀錄著,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各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民主黨派自覺的選擇,也是歷史的選擇。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讓我更加熱愛九三學社,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未來,我們依然要如“石榴籽”般團結在一起,緊緊圍繞中國共產黨這個“圓心”,不斷拓展包容多樣的半徑,畫出統一戰線最大“同心圓”,譜寫新時代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新篇章。

(供稿:九三學社無錫市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