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爲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2016年歲末。冬日的太陽一別往日的慵懶,熙熙攘攘的車流逐漸彙集在鄭州北三環107輔道互通立交的上橋口,他們有的趕著第一撥兒車流體驗東三環直通鄭州高鐵東站的市民,有的是來見證東三環建成通車的工程建設者。

至此,鄭州市“大三環”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今後從鄭州西部和北部方向前往高鐵東站的市民再也不用繞行其它道路了,不僅節約了時間,行程也更為通暢。在激動人心的背後,工程建設者們與時間賽跑、與大氣汙染防治迎戰的一幕幕場景彷彿歷歷在目,讓人難忘。

厲兵秣馬,打響新年第一戰

2016年2月25日,“年味兒”還未散盡,中國電建的團隊便整裝待發,在第一標段的施工現場舉行了簡單的開工儀式。在這之前,為了爭取寶貴的施工時間,八個標段的施工營地全部趕在春節期間已修建完成。紅頂白牆的四合院,設施完備的辦公生活區,將伴隨著這個項目度過幾番寒暑。

2月29日,開工後的第一鑽在第五標段率先打響,伴隨著鑽機鑽進的喜悅,標準化的圍擋也一字排開,將施工區與通行區進行了有效隔離。30日凌晨,工地傳來喜訊,107輔道工程第一根樁基順利灌注完成。隨後,第一個承臺、第一個墩柱、第一個蓋梁、第一榀預製梁、第一聯現澆梁等工程節點在工程建設者的手中不斷刷新。開工首月,便完成了三千多萬的形象產值,項目管理的各項工作也步入正軌,總承包部率先印發了《項目管理制度彙編》,從安全文明到安全質量,從對外協調到施工進度,做到目標明確,考核有方,獎罰有據。嚴格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履行總承包部的“管理、服務、協調、監督”職能。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鋼筋制安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預製梁樣板展示

勇於創新,打開“思路”才能獲得“出路”

“要想打贏107項目這場持久戰、攻堅戰,離不開技術創新,只有不斷地創新我們才能在揚塵防治的攻堅戰上搶得先機,在預製梁和下穿隧道施工創造品牌。”在項目前期策劃會議上,總承包部總經理周賢宏滿懷激情地給大家提出了工作要求。

各職能部室便立即著手將技術創新與項目標準化建設結合起來,從一點一滴的事情做起。從施工圍擋到保通道路,從預製梁場建設到施工工藝,都需要制定一套創新、高效的技術標準。

集圍蔽、警示、照明、噴淋、走線於一體的標準化施工圍擋便應運而生,利用圍擋的支撐架作為水電的佈線槽,同時在圍擋上方佈設加壓噴淋噴頭和警示照明燈具,不僅能夠保證施工生產的需要,而且可以有效地對道路降塵。

針對行車、運梁等不同的道路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混凝土標號、厚度、寬度、轉彎半徑等道路技術標準;施工通行的臨時道路,採用了裝配式可週轉的預製混凝土路面,不僅確保了道路通暢,而且避免了材料的浪費。

大型預製梁場的建設難在規劃設計,如何保持場地的合理利用、龍門吊的高效使用、生產區的便捷有序,都是要解決的難題。一次次的溝通、交流,這些細節都被一一化解。半封閉的鋼筋加工廠設計成了移動車間,不僅可以節約用地,還可以高效使用;預製梁臺座改進成了裝配式鋼臺座,一方面節約了臨建成本,另一方面可適應不同型號箱梁的預製;噴淋養護與排水系統的有機結合,更是解決了梁場施工用水的循環使用;諸如此類的創新做法不勝枚舉,一項項“小發明”、“小創新”在廣大年輕技術人員的手中得到有效運用,取得了較好地經濟效果和社會效應。

通過不斷的創新與改進,項目的安全質量管理得到公司和社會各方的一致好評,來107項目觀摩交流的項目近千人次,讓107打造成了名副其實的“PPP示範項目”。

“治揚塵”先“穩人心”,有序推進工程進度

2016年,“霧霾”成為了舉國上下再也繞不開的話題,大氣汙染治理、揚塵防治的形勢異常嚴峻。為了“一睜眼,不再是灰濛濛的天空”,為了“許久未曾謀面的太陽”,更為了“同呼吸、共命運”的人民健康,政府及社會各方下狠心傾全力“治霾”。

7月份,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河南省,進行了為期約一個月的環保督查。面對“紅色預警”、“藍色預警”的新常態,工程一度“全線停工”、“混凝土作業停止施工”,什麼時候才能趕走重度霧霾,什麼時候可以正常施工,一切都在等待中尋找答案。據粗略統計,自7月份以來,因揚塵汙染防治需要工程累計停工近60天,並由此產生的混凝土砂石骨料短缺,作業工人閒置,腳手架週轉材料積壓等問題,對參建隊伍的情緒波動影響很大。此時此刻,在做好揚塵防治工作的同時,人員隊伍的穩定成為了“治霾”戰爭中的頭等“戰役”。幹工程的都清楚,一旦人的思想狀態放鬆了,工程質量安全隱患就開始露頭,一旦隊伍的思想狀態放鬆了,項目管理的難度就好比“火場救災”。為了防止和消除各類安全質量隱患,項目成立了“揚塵治理突擊隊”,開展了“揚塵防治暨隱患排查百日攻堅行動”,讓施工生產的勞動力轉化成為揚塵防治的突擊手,擦洗圍擋、清掃道路、覆蓋裸土、物料規整成了日常的工作內容,施工用電、特種設備、支架承重體系成了日常檢查考核的重點。

工作之餘,項目上還通過內部交流學習的方式,開辦職工講堂講授業務知識和工作心得,組織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等各類安全質量培訓來充實工人的閒餘時間。9月初,公司業餘歌舞團到工地進行慰問演出,舉辦了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豐富了職工和隊伍的業餘文化生活。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整體吊裝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預製樑架設

“被動”變“主動”,用實際行動樹標杆

2016年8月份,一個“重磅”消息砸在了項目建設者的頭上,

107輔道被河南省省環保廳“點名通報”,被列為揚塵汙染較重的區域之一。後經證實,通報的內容多為107輔道沿線的村道、廢棄的拌合站、拆遷工地、木材加工廠等,並非所指紅線內建設工地。即便是這樣,這種“被動”的局面,對我們的打擊也是沉痛的,這些“負面報道”給全體參戰幹部職工帶來了思想上的衝擊。為了化解矛盾,消除隱患,107項目實行了網格化管理,劃片分區責任到人,嚴格做好“六個百分之百”和相關整治措施(施工工地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溼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和建立揚塵聯網監控系統)。除此之外,在107工地紅線處設置醒目界牌,明確揚塵防治責任範圍,主要路口道路硬化向外延伸30米,設置道路保潔和交通協管員。

8月份、9月份、12月份,陸續邀請市建委、市環保局以及省環保廳大氣辦、揚塵辦到工地驗收揚塵汙染防治工作落實情況,在驗收工作後,環保局將東三環(107輔道)PPP項目作為揚塵防治標杆工地。正是由於這種“主動”的態度和“請進來”的精神,才使得項目能夠將“損失”降到最小,打贏揚塵汙染防治的“翻身仗”。

擼起袖子加油幹 努力創造新奇蹟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腳踏實地埋頭幹。

雖然工程間歇性停工時間長達90天,但2016年底還是按照既定目標實現北三環至隴海路主線高架通車。為了順利完成“北三環+”的暢通目標,項目上再一次開展了“五比四保三創建”施工競賽活動,掀起一股“比、學、趕、超”的熱烈氛圍,市建委、工會、婦聯等單位也多次到項目一線檢查工作,在親眼目睹了參建各方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後,對工程建設情況表示滿意。

通過施工競賽活動,湧現出了一批批“黨員示範崗”、“青年突擊隊”和“基層工匠”。把“兩學一做”教育融入工地基層實踐的107總包部黨支部,敢於創新爭先的107第三預製梁場、第五項目經理部、第八項目經理部,視質量如生命的“有溫度的瀝青人”張偉,把滿腔熱忱投入到一線生產的鋼筋工王劉富,……他們的一舉一動正是“用匠心創造匠品”的最好詮釋。

2017年,107輔道工程剩餘的工程依然繁重。如何又好又快地組織好工程施工,做好工程施工的同時推進工程驗收,這一切都離不開團隊的凝心聚力,離不開全體參戰職工的真抓實幹。新的一年,以實際行動維護鄭州市的碧水藍天,繼續強化工程履約,發揚“責任、擔當、創新”的107精神,以“匠心”塑造“匠人”,以“匠人”鑄造“匠品”,全力打造打造精品工程、典範工程,為暢通鄭州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一切為了市民暢行——鄭州東三環(107輔道)工程施工側記


文明施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