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歲後擁有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

秋日思雨52


筆者可以很負責任的說:如果你再以各種經濟條件作為判定財務自由的標準,那麼你這輩子也沒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說的不是錢的多少,而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你50歲之後去深山老林,有那麼一畝三分地自給自足,100塊錢能花一年,那你有5000塊就能活到死。

如果你有一個億,決定五十歲退休,那筆者可以負責任的說,你有90%以上的概率會讓自己在60歲的時候一無所有。

財務自由是:消費水平-常規收入(月支出存款)>0

如果將收入和存款作為能否財務自由的標準,這無疑是本末倒置。

很多人明明可以用很少的錢就可以活,並有大把的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狀態是不是財務自由?

而有的人有很強的物慾,要買很多奢侈品,要吃好的,用好的,每個月需要大一筆開銷,甚至是前者的幾十倍、上百倍。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要努力的工作,將大把的時間投入在工作上,但也因此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算不算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核心是:不需要為了生活資源而努力的工作。

一個人只要日常工作,除了工作的把小時之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亦或者只是單純的癱著,這就是理想的自由狀態。

所以說,不要把財務自由鎖定在“應該是多少錢”,而是“需要多少錢。”

如果你每個月的生活花銷只有兩千塊,即使你賺了2001元,也是財務自由。

可是你每個月的花銷是3000元,卻只能賺2800元,這樣就不是自由,因為你還有200元的缺口需要在下個月,或者是需要在特定的時機進行滿足。

而我們目前實現財務自由最大的難度是在房子和孩子

之所以年輕人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就是因為房貸的壓力。

與此同時,當一個房子住了十年以上後,就會出現一筆全新的開銷,包括室內的修繕、裝修,還有室外的一些修繕問題,比如牆體、電梯等等。

一個人22歲大學畢業,不靠家人的話,努力奮鬥到32歲前完全有能力交貸款買房,期間所攢的錢全部算是一種預留支出,40多歲雖然經歷重要升職期,但如果沒有跨越式發展的話,基本上也是入不敷出,經常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該階段目前孩子都屬於學齡期,也是一筆全新的費用。而50歲階段,很多人的收入甚至會下降,但反倒是花錢的重要時期,除了房貸之外,孩子上大學也是一大筆錢。

也就是說,直至60歲之後,如果孩子能夠不依靠父母買房或娶媳婦的話,再加上房貸剛好還完,這時候才基本能實現財務自由。可是別忘了,人在這個時候已經退休了,也就意味著生活需求變低,基於生活支出數量大幅度減少。

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財務自由。然而,卻還要攢棺材本。

所以在現在的生活狀態之下,僅僅保持正常生活需求時,想達到財務自由基本不現實

因為一個人除了生活消費之外,還會為了未來的生活需求開始存錢。雖然這些錢是溢出來的,或者說是省吃儉用省出來的,可是最後還是要用到生活支配上。

而這還是好事兒,很多人的不存這個錢,導致用錢的時候一點沒有,結果就是借,漫長的還款期能把人逼瘋了,而且還會嚴重影響到財務自由的實現。

說實話,目前社會中真正能達到財務自由的人並不多,很多特別有錢的大老闆,看他們開著邁巴赫、勞斯萊斯,帶著幾十萬、上百萬的表,弄不好他們能欠銀行幾個億。所以,這些人也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這並不是筆者教條財務自由的定義,而不是不管玩命花錢,還是玩命攢錢,這兩類人絕大部分時候是不自由的。


小言詹詹


【案例】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不工作,不理財,甚至不存銀行,現在有100萬,但是房價以每年16.5%的增速在漲,以房價衡量,這就意味著10年後你的100萬購買力將貶值為20萬。

再過10年2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4萬,然後,30年後,10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不到1萬……

昨天央行剛出的一個數據,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81.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5%。

2008年末,這個數字是38萬億,這意味著10年間,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了5倍左右。

這個漲幅,和房價,和收入,正相關性都很大。

以上海為例,2008年上海均價1-2萬的均價,如今是5-7萬的均價,差不多漲了5倍。

2008年,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也就兩三千,現在平均1-2萬,差不多也是5倍。

10年5倍,每年複合增長率是16.5%左右。

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你不工作,不理財,甚至不存銀行,現在有100萬,但是房價以每年16.5%的增速在漲,以房價衡量,這就意味著10年後你的100萬購買力將貶值為20萬。

再過10年2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4萬,然後,30年後,100萬的購買力將貶值為不到1萬……

這個極端的案例,邏輯沒問題,假設可能會有問題,比如,房價未來不可能每年再以16.5%的速度上漲,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傻到不做任何理財,等等。

那我們再假設下,還是100萬,不工作,準備養老,假設理財收益5%,房價上漲幅度每年5%(感覺這個假設有點保守),理財收益和房價漲幅抵消,如果每年家庭開支是5萬的話(這個以三四五六線標準計算,假設有醫保,身體健康),100萬隻夠20年的養老,屆時你只有70歲,卻沒錢了,這說明100萬是不夠的。

200萬意味著你能維持每年5萬的標準40年,屆時你已經90歲了,可能還能繼續活著,畢竟未來人類壽命可能不斷延長。所以,年齡就是個關鍵了。

養老還是要早作準備,假設你能活到100歲,50歲開始養老,50年的養老,每年5萬,至少要250萬,這還沒敢算一些意外開支,預留50萬意外開支,那就至少得300萬,才可能有一個稍微體面點的晚年生活。

所以,趁年輕多賺點錢,才是王道。


趙冰峰


這個問題最主要跟城市和個人的消費習慣有關。有的城市、有的人一個月只需要幾百就夠了,有的人一個月需要一兩萬,需要十萬的都有。

一般來說,50歲的人都有房子,孩子們基本都可以自己賺錢了,我們就只算生活消費的話,自己一個人在家做飯一天需要花費10元,一個月需要300元。再加上水電費、交通費、通訊費,算200吧,一個月500就夠了。

如果沒有房子,租房子住(武漢郊區)需要300左右,那麼800元足夠。

當然現在有很多人是要還房貸的,可能一個月要還2000元左右。家裡幾口人吃飯吃的好點,餐飲費一個月1000元,和朋友聚會一個月500元,水電費啥的要500,還有出去旅遊的話算1000元,那麼就需要5000元了。

還有的家庭可能孩子還在上大學,每年的學費有1萬5左右,給孩子打1500的生活費,加上上文的花銷,那麼就需要6375元左右。

要是自己還想學習一些課程啥的,報一個班(書法、職場課)可能就需要1000元左右,那就是7375元左右。

這些數據都是比較保守的算法,可能在現實生活中,7000元遠遠不夠一個家庭生活開支。

想要實現財務自由,那麼就需要在年輕的時候多掙點錢,這樣年老了就不用為生計發愁,可以乾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就是有一份可以持續收益的項目,比如稿費、股票、基金、收房租等。

每個人都想要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不用為了工作而工作,不用擔心明天能否吃飽穿暖,這需要我們前期去奮鬥、去努力。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也可以吃穿差一點、工作輕鬆點,賺錢也少一點。不管怎樣,只要自己年老時不後悔就行!


——END——

你對這個問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要弄清楚有多少錢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就要明白財務自由是什麼概念。我理解的財務自由是可以依靠理財收益(錢生錢),保證自己生活水平不下降,保證財富不縮水。

怎麼理解呢?假如你有1000萬,理財收益率為7%,家庭一年消費30萬,社會通貨膨脹率為5%。那麼一年後你將擁有1000*(1+7%)-30=1040萬元,而通貨膨脹率為5%,那麼一年後必須擁有1000*(1+5%)=1050萬元才等於財富沒有縮水,所以並不算財務自由。

如果你有2000萬,那麼一年的理財收益是140萬,花掉30萬後,總資產變為2110萬。在5%的通脹率下,2000萬與一年後的2100萬相等,2110萬大於2100萬,等於財富還實現了增值。

因此影響財務自由的幾個因素是財富總量、理財能力、消費金額和通脹率,具體的公式是:

【財富總量*(1+理財能力)-消費】/(1+通脹率)≥財富總量

簡化後是

財富總量≥消費/(理財能力-通脹率)

從這個公式看就比較直觀了,一般人的分母在2%-4%之間,靠主觀因素再向上突破很難,畢竟把資產投入到高風險領域對於50歲的人來說並不理智。

因此實現財務自由最主觀的因素就是您家庭的消費慾望有多大,如果您的家庭每年消費10萬,那麼有500萬一定能實現財務自由;如果您家庭年消費達到100萬,那就需要5000萬才能財務自由。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單靠財務,沒有那麼容易自由。


首席投資官


五十歲屬於一個比較敏感的年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五十歲的年齡非常接近退休的時間點,而接近退休的年齡往往需要承受身體健康因素、家庭開支因素、夫妻矛盾因素以及更年期集中爆發的敏感問題,另一方面則在於子女教育以及父母年老多病的困擾,而在此期間,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那麼五十歲這個年齡段還是非常尷尬。一般而言,需要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區域存在不一樣的標準,如一些城市,在擁有自有房產的基礎上,加上社保醫保與部分商業保險結合,擁有閒置資金或存款金額在200萬以上可能安全性更高一些,同時也是相對保險,這個時候可能才能稱得上財務自由。至於二三線城市,可能比較保險的資金在100萬左右的存款,才能夠算得上財務自由,但對於這個年齡段更需要注重身體健康保障,而現在一場疾病可能就會毀掉財務自由的理想狀態,甚至可能會因病致貧。


郭施亮


這個問題比較虛了。

可以做一篇博士論文。

什麼樣的財務自由?在什麼樣的城市?

所謂的財務自由,本身就是一個很虛的話題。

按照個人觀點,財務自由就是不需要工作,有比較大的房子,有比較好的車,能享受比較好的醫療,不為錢發愁,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想買啥買啥,去去哪兒去哪兒。自由安排消費、自由安排出行這算是財務自由。一般中檔生活以上,才能叫財務自由,如果是屌絲式的財務自由,那討論就沒有價值。

那麼既然這個標準是財務自由,我們計算一下,二線城市,需要多少錢才能財務自由。

所以個人認為,有個2000萬差不多了。

500萬用於投資房產,穩定的出租收入,一年10萬。房子增值另算。

500萬用於投資股票,找股息在4%左右的優質藍籌股,年收益20萬。期間股票有漲跌,那麼可以溢價賣出,低價抄底,一年額外收益幾十萬總有的,這個算是額外收益,不計入。

500萬用於投資基金,大概年收益在10%左右。在2017年之前,中國基金平均投資收益大概在15%略高,我們算低一點,10%,一年就是50萬。

200萬用於國債投資,年收益4%,大概20萬。

100萬銀行定期,年收益3%,就是3萬。

100萬買保險。保障有力。

100萬存銀行,用於流動資金。這個利息就不算了,比起其他來夠安全,但是太少了。

那麼一年收益是:10+20+50+20+3=103萬,一年是100萬收入,房價增值、股票額外收益,用於抵銷通貨膨脹。財務自由實現了。

如果不用工作,錢也夠花,夠養老,但要精打細算,分項逐條安排,這不是財務自由。這頂多算是過小日子。

財務自由,有時候跟你的心態有關。心態好,錢就不是問題。


波士財經


財務自由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狀態,尤其是接近退休年齡,對自己財富積累還不自信的五十歲左右人士。


問題的提出從某種程度反映了題主的焦慮和擔憂,還有備患心理。


那接下來就和大家聊聊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說擁有多少存款才能在五十歲之後走上財務自由之路吧。


2018年,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在北上廣深城市,有房有車的情況下,財務自由的標準是3-5千萬!



在一線城市,例如武漢西安等城市有車有房,實現財務自由自由標準至少是1000萬。


在二三線城市,有車有房,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是500-800萬。


在四五線城市,有車有房,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是200-300萬。


這些數字絕對讓普通的大眾的瞠目,實在是不接地氣。


問題拋出,接地氣的社會人士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夠花就行、三十萬、五十萬、最低幾百萬吧、一千萬、越多越好;


可供旅遊、吃飯、日常開銷……


更有佛性回答:錢多了有錢多的生活方式,錢少了有錢少的生活方式!


可見社會人士還是很容易滿足的(更可能是對數字的不敏感)。


可見財務自由在大眾眼裡並不只是一個數字,既然已經不能用數字說話,那今天就和大家聊點無關數字的吧。



考慮到五十歲是個特殊的年齡段,相信大家都目睹過上有老下有小、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人群。


我的婆婆今年53歲公公54歲,是北京郊區的農村戶口人士。她和公公一輩子務農,交了社保就等著年齡一到社保費用的發放。


土地徵收每年有六千多的入賬,婆婆目前的總賬戶餘額只有三萬多的存款。


在數據的碾壓下,婆婆幾至無法生活的地步。畢竟婆婆上面還有父母需要隔三差五的照顧,下面還想著對孫子外甥的顧及。


婆婆很寬心,人也紅潤開朗,從不委屈自己。不會擔心子女的各種貸,老人病了盡力陪伴。“自由”顯然已經超越了三萬多這個數字。


我的爸爸63歲,是安徽農村的一位農民。通過個體經營,目前淨存款有三十餘萬。


說到養老金,他的說法是“那幾個錢能幹啥?”

(當然北京和其他省份的養老金也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他的憂慮比較多,一是身體狀況需要藥物維持;二是顧及兒子承擔兩個孩子的撫養和四位老人的贍養,希望能儘量分擔。


爸爸的生活處在一種焦慮中,我們說一起給“月供”,被他果斷拒絕。一輩子自立的他還在自力更生。


每年出租房也有一萬左右的進項,土地出租三千多,自留土地有自給自足的糧食、蔬菜。只是和他聊天總感到壓抑,有勸說不了的比較和憂慮。


對於他和媽媽的狀態每月生活費500足夠的了。吃的藥我和哥姐都會定期給他買。可是三十多萬也支撐不起他“自由”的安全感。


囉裡囉嗦家裡事抖落了一籮筐,相信大家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


想分享給大家的是:所謂的“自由”真的不是財務能夠決定的。窮富有時盡,心坦一生平。



五十歲,財富積累基本定型,與其焦慮擔憂不如考慮如何規劃自己手裡現有的財富,讓自己超越錢和數字的限制, 享受更舒緩愉悅的生活。


注重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保養,迎接接下來的每一天。


在此也勸戒下正處當年的我們;


首先,能奮鬥的年齡一定不要選擇安逸,財富的積累越早越好,那樣我們的自由才更有底氣。


其次,鍛鍊好身體,塑造好心態,能更好的享受未來的自由。


有書課堂


財務自由實際不是一個數字的標準,而是生活狀態的標準。我所理解的“財務自由”,就是非勞務收入足以支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和“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種狀態。

怎麼才能達到上述兩種狀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窮人有窮人的需求,富人有富人的標準。因此,很難用金錢數值來衡量某個群體的所謂財務自由標準。

題主五十歲,有沒有社保?有沒有住房?題中都沒有交待,如果題主五十歲了連這些最基本條件都沒有,就不用再奢望什麼財務自由了。只有假設這些條件已經具備,我們才能繼續往下探討。

我看了很多回答,對於題主的問題都是在理論上進行計算,忽略了題主年齡與社保的關係。實際上,我認為如果已經交足了社保,那麼退休後的費用開支就不需要我們考慮,——退休工資一樣屬於非勞務收入。換句話說,我們要幫題主計算的,是五十歲到退休這段時間維持普通生活所需要的資金。

我們先設定一個維持必要生活的標準:拿上海來說,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58988元,人均消費39792元。也就是說,4萬元足夠維持一個普通人的收支平衡了。我們就以4萬元這個最低標準來進行推算:

不考慮延退政策,假設題主60歲退休,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6%,那麼未來十年生活總共需要多少錢呢?答案是56萬。換句話說,按照窮人的標準,未來十年如果不工作,維持最低生活需要的資金為56萬。

這個就是我的答案。這是一個最低標準的概念,如果要買豪宅,坐私人飛機,則不在本文討論的範疇。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有一句順口溜:“百萬不算富,千萬才起步”,道出了現在的消費要花去不少錢,掙錢少了,根本不夠用。

50歲以後,我們按現在的政策,兩個小孩算吧,夫妻雙方父母4人+2個子女+夫妻2人=8人。

2個子女上學讀書,按一年1萬學費算+一年生活費1萬=2萬×2個子女=4萬。夫妻2人1人1車,一般車1輛10萬——2×10萬=20萬。1輛車油費、保養費、停車費、過路費、保險費、交通違章處罰罰款,加起來按1車1年2萬,2車×2萬=4萬。吃穿住行,出行解決了,還有吃和住,吃:夫妻2人一人2千元,2人×2千=4千,父母4人1人1千,4人×1千=4千。住:除了在學校的子女,一家人餘下4人,平均1人1千(水電費、取暖費等),4人×1千元=4千元。穿:平均1人1月500元人民幣,6人×500元=3000元。如果大頭錢財,把買房算進去,就多了。夫妻一套房,怎麼也得50、60萬(按國內3線城市郊區房算),父母一套(小面積)怎麼也得30萬(已經很低了),留給子女各一套(以後更貴買不起,提前買了準備),1套50萬元,2×50萬=100萬元。除了這些,應急預備金得有個30萬元儲蓄,以防有急事應對。旅遊——一家人3年一次出國,一年一次國內遊,一年兩個重要節日:五一節、國慶節,兩次短線旅遊。出國一次全家按5萬算,兩節旅遊兩次按1次5千元算:2×5千元=1萬元,1年1次國內遊按算了1次2萬元算,旅遊一年花費:5+2+1=8萬元。除了這些花費,再考慮一下其他,其他(生病、應酬、購物)按一年5萬元算。還有投資,50歲以後,總共得有20萬元投資吧。

這樣算下來,全部所需的人民幣總共250萬+,穩妥妥300萬差不多了。


嗯小哥了


五十歲多少錢才能讓自己擁有財物自由,這對於日新月益的社會來說物價的上漲,自身的保健都需要資金鍊來支撐著。五十歲正是為自己而活的時刻,你的健康就是人生積累的最寶貴的財富,不必天天糾結有多少錢養老,掙多少錢夠花,錢的慾望是永無止境的,而人的身體確只有一個,你要懂得孰輕孰重的道理,不要為了大把的金線而消廢自己的身體,錢再多也買不來生命,喬布斯有錢,羅京和陳嘵旭也不差錢,可在死神面前都望而卻步,終無力迴天,這就是擁有整個世界也換不回自己的命,所以請別把金錢看成你的全部,身體才是你向這個世界炫耀的資本,是別人已走,你還在曬太陽,把空閒的時間利用在跑步健身上,讓自己擁有一顆上善若水永葆年輕的心,心不老人就會變得健康快樂,讓自己擁有豁達容納百川的胸懷,去擁抱大自然去享受快樂的時光,不去追求所謂的安逸縹緲的浮華生活,錢夠花就行,有退休金有醫保,保駕護航你該做的就是如何讓自己擁有好的身體,只有身體才是你享受生活的根本,人要懂得知足常樂,隨遇而安,這才是人生的快樂的源泉!身體健康是幸福的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