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羣英譜」張健:天天紮根村里,時間還是不夠用

這幾天,村裡即將種植200畝“紅美人”柑橘,貴州省德江縣合興鎮船山溝村駐村第一書記張健又忙成了“陀螺”。

“放心,先付土地流轉費!下個月就要開始栽種,我們抓緊把協議簽下來。”在貧困戶冉光梅家中,張健的一番話讓她吃下了定心丸。

「脱贫攻坚群英谱」张健:天天扎根村里,时间还是不够用

“你這樣一說,我就沒啥擔心的。”冉光梅感覺到,扶貧幹部對這個產業心裡有底。

冉光梅將4畝土地流轉出來後,每畝每年可以得到500元租金。過去,她擔心土地流轉出去收不到租金。隨著村裡的產業逐步做起來,她對扶貧幹部越來越有信心。

開群眾會、丈量土地、尋找項目……從2016年4月駐村以來,張健幾乎天天紮在船山溝村,但他還是感到時間不夠用。

第一次見到貧困戶陳啟生時,張健有一種說不出的揪心。陳啟生的妻子一直在醫院治療,家裡還一雙正在上小學的兒女,他是全家唯一的勞動力。最讓他犯愁的是兒子雖在寄宿制學校吃住,但週末回家無人照顧,而女兒每天的日常生活都是問題。

「脱贫攻坚群英谱」张健:天天扎根村里,时间还是不够用

“陳大哥,你不要焦急,不要害怕,村裡就是你的家。”張健決定把陳啟生的兒女接到村裡吃住,由駐村幹部幫忙代管,“解決村民的燃眉之急,就是實現脫貧的第一步。”張健說。

目前貧困發生率為14%的船山溝村,擬於2019年整村出列脫貧,這讓張健感到肩上的擔子不輕。“兩年駐村時間已滿,但我決定繼續幹下去,因為我對這裡越來越熟悉。”他說。

「脱贫攻坚群英谱」张健:天天扎根村里,时间还是不够用

由於交通閉塞、產業薄弱等原因,船山溝村經濟改善步伐較慢。2017年,這個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3000元。張健介紹,隨著6.5公里長的通村路的修通,加上發展天麻、花椒、肉牛等產業,村民生活面貌一天天在改變。初步估算,今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3600元左右。

在貴州的茫茫群山中,還有很多像張健一樣的扶貧幹部,他們長年紮根一線,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新華社貴陽9月28日電

記者汪軍 胡星

「脱贫攻坚群英谱」张健:天天扎根村里,时间还是不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