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成都富、四川窮」這一說法?

七哉的怪哉


簡單的說就好比一個成功的旅遊景點一樣,出了景點還要看當地的文化,配套設施完善!我只知道四川除了成都跟重慶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名牌大學技校也很多,培養了很大人才也吸引了很多人才,四川其他地方窮是有原因的,以前當地老百姓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沒有文化跟技術,包括現在外出務工的都是以苦力為主,想想自己的出生,沒有必要去攀比,任何地方都有貧富差距的!一個地方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好發展,也得符合當地的特色人文結合才可以,簡單的說國家在怎麼投入也不可能把西藏發展成沿海任何一個城市去比吧!


liaoss858


我一直想寫一篇四川一城獨大的文章,沒有好的平臺。早前寫過一篇,先被推薦頭條首頁,被一位讀者評論為難得的好文章,把成都一家獨大的原因寫得很清楚,但是,沒有過幾小時又被審查拿下來了。今天借這個回答重新談談。

許多人說四川一城獨大,是吸四川其它城市的血發展起來的。說沿海發達的地區均衡的發展,並不一城獨大。

我們看,四川地處內地,內地省份除了河南,湖北,基本上都一樣。但是,河南歷史上經濟就沒有集聚在鄭州,但是河南卻在主張提高鄭州的首位度,鄭州也在不負眾望的在以比省內其它城市更高的速度在增長。湖北的襄樊宜昌經濟靠汽車和水電在支撐,本來這兩個城市規模就很大,但是湖北以前的強市一樣的衰落了。東北的城市以前有許多明星城市不在省城,排位曾經靠前二十強,現在與省城同時衰落。許多人說陝西有咸陽和寶雞,經濟並不一城獨大,其實咸陽在西安城市圈,西安咸陽本來就應該是一個城市,唯有寶雞值得點贊。湖南歷史上的經濟也並不集聚在長沙,像國家佈局的機車製造業就沒有在長沙。其實長沙經濟增長的速度比成都快,長沙首位度增長速度也比成都高,而且湖南靠近沿海,區位比四川好。有人拿貴州的遵義為例,講貴州比四川重視均衡發展。遵義是依靠茅臺酒和投資發展起來的,我認為後勁並不足。貴州確實比四川做得好,各個縣市都通了高速公路,省內各個地區都在建產業園區。我前兩月恰恰去過貴州,看見一個遠離城市偏僻的山咔咔裡修了一座數字經濟的職業院校,相鄰旁邊還建設了一座漂亮的數字產業園區,但是好像很荒涼。據說貴州全省建設了二十多個產業園,確實貴州近年經濟增長不但領先西部,也領先全國。但是,我在最近看了一位清華大學的經濟學家寫的一篇文章,他就在為貴州這種情況憂慮。這些產業園真正有那麼多企業進來?沒有企業進入,先期的投入怎麼辦?而且貴州的經濟增長依靠投資,如果投資停滯下來,還有這麼大的經濟增長速度嗎?以筆者看,只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很可能負增長,因為經濟增長因素太單一。天津,重慶近年來經濟增速退落下來也是這原因,但是天津重慶有服務業的增速在彌補,所以數字不會太難看,貴州就不行。貴州人口少,搞消費服務業沒有條件。當然,數字經濟也是服務,貴州規模小,數字經濟下的賭也可能成功。貴州管理者還是很聰明,貴州旅遊資源豐富,他們懂得利用。例如,他們半價收外省來貴旅遊的車輛高速公路通車費,各個旅遊景點對外省遊客半價收費,年過六十的老人取消門票收費。他們這個優惠一出來,虹吸了全國旅遊客,讓鄰近的雲南四川同時間的旅遊旺季蕭條。

我們四川經濟近期最大的熱點是有四五個城市爭作四川的區域中心,當四川的老二。新省委書記可能帶著使命來四川,他來後就提到一干多支,就是說四川除了要發展好成都這一干,還要有多個有經濟規模有影響力有發展前途的城市相襯。四川經濟在改革開放初有三四個城市在百強城市裡面,像綿陽德陽南充瀘州宜賓達州底子都不錯,後來沿海的快速發展,把這些城市拉下來了。許多人把這一現象怪責成都,改革開放以後,四川的地級城市的工廠學校往成都遷移不少,是成都吸去了這些城市的發展資源。

成都近些年發展不比沿海落後,除了人均,除了一線上的城市,很多指標都超過了沿海一些明星城市。許多人認為成都用了四川的財政資源,國家對西部傾斜的優惠政策都給了省城,不然,為什麼落後的內地風景這邊獨好?

其它地方的也妒忌羨慕恨,當然也有人制造話題挑撥離間省內發展落後城市與成都的矛盾,不然為什麼省委書記要帶著發展好省內其它城市減少省內的矛盾使命而來,來後提一干多支的均衡發展思路。我認為,無論從成都的利益出發,還是省內其它城市期求發展不甘落後的願望出發,用意都是好的。

我認為,成都同樣希望省內的城市發展起來,並不是為了減少省內的矛盾,從經濟發展腹地講,成都也希望四川全部都發展得好好的。

如果你懂經濟,成都的發展之憂其實在四川很落後。如果成都想做大,僅僅靠一個獨城是不可能的。像長三角珠三角中間的城市領頭羊能夠持續發展,靠的都是有一個發達的城市群規模在抬升。

成都只是靠自己獨立支撐後勁不會太強,現在城市到了發展服務業的階段,它需要轉換城市職能培養成為商貿中心,交通中心,旅遊中心,文化體育中心,更加不能只是靠自己服務的那一點點人口。

在工業上,成都也到了向外圍擴散輻射的時候,它需要轉型升級為金融中心,集中精力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互聯網經濟和工業服務經濟,可是,周圍的經濟規模太小,它做不大。

一線城市為什麼都在沿海?這與沿海有持續的經濟外來資源流入,不斷推動經濟的集聚有關係。改革開放至今,世界的工業投資,有近一半都流入國內。我們現在的工業生產能力,除了飛機這類型的高科技生產,幾乎世界無敵,許多產品都佔世界生產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你看看從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的經濟數據,你會發現沿海除了長三角環渤海,其它地方都非常落後,廣州的經濟總量落後重慶,與成都也差不多。三十幾年時間,以廣東為代表的沿海城市快速的發展起來,迅速甩開內地城市。

我們許多人可能還一門子心思不理解發展經濟原因,總是認為發展好就是吸其它人的血來的。沿海城市發展起來是不是對其它地區吸血來的,顯然不是,我認為是自身平臺吸來的外部資源發展起來的。我們四川為代表的內地經濟停滯落後,我認為就是外部資源沒有光顧你。

我們四川要一干多支的發展,我認為制約的因素是有不有那麼多外部資源進入。發展資源本來就是稀缺資源,而且是重要的資源。投資者他要注意他投入的資金的回報在哪裡哪樣的投資最高,此外,他還需要考慮資金的安全。以前四川落後,就是因為入川的資金很少,想想,中國這麼大的地方都想要資金進來,哪裡來那麼多資金?現在會不會進入?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我認為很困難。中國已經是世界產業大國,這個世界產業大國現在當得很困難,因為世界上的粥都讓你一個人喝完了,你難道只有自己養得強壯不給其它人機會?所以美國要引產業迴歸,收中國出口商品的高關稅。所以,中國再在產業上去往大里搞,已經沒有空間。這是整個中國的國情。

再談國內的產業轉移,成都我認為發展成為現在的明星城市,並沒有在產業轉移上得到多少資源,是另劈路徑。成都有科技教育優勢,有區域優勢,沒有發展沿海向內地轉移的輕紡工業,發展了商貿汽車軟件集成電路芯片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產業。我認為四川其它城市並不能夠複製成都的發展思路,因為沒有那些資源。四川其它城市發展只能利用自己的稟賦在較低的產業端找出路。但是,為什麼適合四川發展的沿海向內地轉移的輕紡工業其它城市沒有流入?我認為沒有培養出來產業鏈。其實,產業鏈培養有其難處,需要先發優勢,一旦形成,產業很難離得開。我曾經去過福建石獅,福建石獅是一個紡織服裝產業聞名世界的地方,那裡集聚的企業千百萬家,紡織服裝市場幾乎佔了整個城市。那裡可以採購到任何需要的紡織服裝面料和各種衣輔料,僅僅是紡織服裝加工機器和零配件市場,就快趕上內地一座小城面積。可以這樣說,一旦先建的產業鏈條形成,幾乎就吸去所以鏈條上的產業,不再給其它地區機會了,這是內地落後地區再難趕上先進地區的原因。而且四川市場小,雖然人口不少,都在外地務工,培養產業沒有市場也是很難的。

輕紡和小商品雖然是內地可以發展的工業,它依賴人工,內地有勞動力成本優勢。但是,沒有大碼頭。輕紡產品和小商品是中國出口商品的重要權數,內地運輸條件差,成本高,沒有辦法搞出口加工,這是產業不進入的原因,所以中國沿海產業轉移選擇的不是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便宜的內地,是越南柬埔寨等國外。

那麼,我們四川的二級城市現在經濟發展能夠依靠什麼呢?我還真正想不出來。我們不可能複製出來沿海所謂的均衡發展的樣式,就是廣東,兩翼發展也比較差,沒有均衡發展之結果何況內地。我曾經在一個評論上說過,四川最多隻應該存活兩三個大城市,其它的都多了,這是內地的宿命。我最擔心的是四川也像貴州那樣,為了區域經濟都所謂的均衡發展起來,到處搞產業園區,沒有產業引進來,最後變成一堆爛尾樓,那些想當四川老二的我想會有這個衝動的。

我這一篇辛辛苦苦寫出來的東西,今天能夠通過嗎?我不知道。


洋子146465305



qzuser2282161


四川一家獨大,那就是成都。成都GDP佔全川三分之一強。

成都在全國各大城市排名中名列前茅,綜合實力可以說僅次於北上廣深,政治地位、經濟地位都很突出,國家中心城市,光環很多。

但四川人口多,人均還不富裕。所以就是這樣,給外人感覺四川還很窮,但成都又那麼優秀,給人感覺很富有。

其實,不論是四川,還是成都,人均下來,其實都不算前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