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去面對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機械公敵》(第七天)

錯的不是機器人,只是我們的貪慾

公元2035年,是人和機器人和諧相處的社會,智能機器人作為最好的生產工具和人類夥伴,逐漸深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而由於機器人"三大法則"的限制,人類對機器人充滿信任,很多機器人甚至已經成為家庭成員。

總部位於芝加哥的USR公司開發出了更先進的NS-5型超能機器,其外形酷似人類,擁有強化耐久的鈦金屬外殼,可執行各種任務。從保姆、廚師、快遞、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簡直是無所不能。然而就在新產品上市前夕,機器人的創造者阿爾弗萊德·朗寧博士卻在公司內離奇自殺。

該如何去面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機械公敵》(第七天)

警探戴爾·斯普納(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飾)接手了此案的調查,由於不愉快的往事,斯普納對機器人充滿了懷疑,不相信人類與機器人能夠和諧共處。專門從事機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學家蘇珊(布里吉特·莫伊納罕Bridget Moynahan飾)向來崇尚邏輯與科學,她堅信總有一天機器人會勝過人類,並回過頭來幫助人類進步。生活觀念南轅北轍的史普納和蘇珊卻在調查朗寧博士自殺的案件中不期而遇

斯普納根據對朗寧博士生前在3D投影機內留下的信息分析和對自殺現場的勘查,懷疑對象鎖定了朗寧博士自己研製的NS-5型機器人桑尼,而公司總裁勞倫斯·羅伯遜似乎也與此事有關。

人類製造機器人時,通常會遵循所謂"機器人三大安全法則"來設計並控制它們。但是,隨著調查的深入,人們發覺機器人似乎已經學會了自我思考,並且曲解了"機器人三大安全法則",認為人類間戰爭將使得人類自我毀滅",出於"保護人類"法則,欲將所有人囚禁在家中,人與機器人的衝突開始了。人類必須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對機器人,但是,機器人或者人類自身是否都值得信賴卻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都沒有錯,錯的只是發出錯誤命令的人而已!

該如何去面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機械公敵》(第七天)

小科普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能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必須懂得計算機知識,心理學和哲學。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廣泛的科學,它由不同的領域組成,如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總的說來,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使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

該如何去面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機械公敵》(第七天)

該如何去面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機械公敵》(第七天)

這兩個圖片很感人,四代機器人救了主角

片子開頭,當史普納打開大門,一個頭上寫著42的機器人站在他門前的臺階上。很多科幻電影都有42這個號碼,是因為受到了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的影響。

在古董機器人櫥窗裡,陳列的是索尼公司的機器狗愛波AIBO。

片子裡威爾·史密斯開的車是一款叫做Audi RSQ的概念車,是奧迪特別為本片設計的,導演亞歷克斯·普羅亞斯還為車的特別外形設計提供了建議。

威爾·史密斯在本片裡騎的摩托是一款2004年的MV Agusta F4-SPR,全球總共只生產了300輛。技術參數:750cc,內置4缸引擎,147馬力,能推進到時速超過175英里。

蘭寧博士的貓咪叫"阿西莫夫"。

在戲劇性的追逐場面中,約翰·伯金少尉對戴爾·史普納警探:"我要開始懷念過去的好日子了。史普納回答:"什麼過去好日子?"伯金就說:"只有人才能殺人的好日子"。在片子裡,最先提出這個"美好舊時光"的人並非是史普納,正是伯金。

影片最後,史普納的奶奶祈禱的句子是來自《聖經·詩篇》16:8"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

桑尼的眼睛是藍色的,其他所有的NS-5型機器人的眼睛都是金色的。

約翰·伯金少尉的臺詞:"不,老實說,人創造怪物,怪物殺人。每個人殺怪物、狼人。"這段臺詞和《侏羅紀公園》裡的很相似:馬爾科姆博士說"神創造恐龍,神毀滅恐龍。神創造人類,人毀滅神,人類創造恐龍……"

喜歡的朋友轉發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