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funnyapp


除了暴怒,還是暴怒。日本偷襲珍珠港,最直接的後果是逼迫之前在是否直接參戰問題上舉棋不定的美國完全倒向反法西斯陣營。

而由於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孤懸於“世界島”之外,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難以攻擊美國本土)和強大的綜合實力(早在1900年美國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因此美國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幾乎已經宣示了二戰的最終結局。

更令希特勒無法容忍的是,美國在加入反法西斯陣營後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在歐洲大陸投入更多的力量,這個問題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對於美國來說,日本只不過是在太平洋上爭奪殖民地,對於美國的戰略安全不會產生動搖根基的影響,更何況日本是當時主要列強中實力最差的一個、美國根本不用完全集中精力對抗張狂一時的日本海軍。

相反,德國當時正在歐洲大陸上擴張侵略範圍、有將歐洲完全納入其勢力範圍的意圖,如果德國的企圖得逞,將出現一個實力比美國更強大的超級大國,這對於美國來說當然不能接受。因此,雖然美國對法西斯國家宣戰的原因在於日本偷襲珍珠港,但美國優先對抗的對象卻是德國。

在美國對法西斯陣營宣戰後,不但直接在北非、歐洲戰場出兵對抗德軍,而且向英國、蘇聯、自由法國和歐洲其他的反法西斯勢力提供數額巨大的武器和物資援助,這直接奠定了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失利。雖然1941年時希特勒不可能知道接下來戰場形勢的精確發展動向,但他作為納粹德國的領導人,自然不可能不會對美國參戰將帶來的影響視而不見,因此希特勒對日本偷襲珍珠港大為震怒也就是理所當然了。


軍機圖




1941年的冬天不僅是冬天,更是德國戰略戰局的冬天,是希特勒人生的冬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派遣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並且獲得勝利,日本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甚至是狂妄中。但是,當時遠在波蘭“狼穴”的希特勒的心情卻很糟糕,聽到珍珠港事件的消息後更是雪上加霜,他甚至沮喪地說:“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自從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對蘇聯發動突襲後,捷報頻傳。10月3日,希特勒從前線返回德國柏林後甚至還在興奮地向德國向全世界宣佈:

今天,我毫無保留地宣佈:我們在東方的敵人已經被打倒,而且再也不可能起身。

事實上,這不僅是希特勒和德國人的想法,美國人也是這麼想的。但是誰也沒想到,德國的戰局會在冬天開始遭遇“滑鐵盧”。如果此時,美國人加入到戰爭中,德國在東方的盟友日本勢必會被美國人所牽制,那麼蘇聯在東方也將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希特勒和德國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希特勒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對日本試圖挑釁美國人持什麼態度?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並不是沒有絲毫的心理準備,日本早已經讓駐德大使大島浩知會過希特勒,表示美英正在計劃向遠東運兵,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有插手遠東戰局的準備,雖然美國國內反對參戰的聲音很高。在11月28日,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甚至代表希特勒向大島浩表示,德國會與日本結盟,如果日本對美國開戰,德國絕不會作壁上觀。在12月5日,德國在交給大島浩的“結盟條約”中保證德國不會坐視日本單獨對戰美國。

但是,這是否便意味著德國希望看到日本對美國開戰呢?實際上,希特勒給大島浩的保證只是在敷衍日本,因為他們同屬於軸心國集團,所以希特勒雖然對大島浩避而不見,但是仍然通過裡賓特洛甫傳達了他的意思。這次敷衍將會在以後讓他嚐到苦果。

如果德國成功攻破莫斯科的話,或許這對德國而言會是個好消息,但是德國偏偏因為希特勒的戰略錯誤陷入了莫斯科戰役的泥潭裡,所以這時候爆發的珍珠港事件對德國而言絕不是好消息。雖然蘇聯和日本的關係自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後基本處於和平狀態,但是日本的存在卻實實在在地對蘇聯形成牽制,這時候日本對美開戰,意味著什麼?蘇聯將可以騰出手來專心的對付德國。



希特勒對珍珠港事件又是什麼反應?

憤怒?痛罵日本人愚蠢?

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人們的臆想罷了,人們似乎認為“憤怒”是希特勒所必須表現的情緒,希特勒在聽到日本已經成功偷襲珍珠港後並沒有表現過這種情緒,相反,他很鎮靜。當然,鎮靜也不是他對待此事的態度。

德國在蘇聯戰場不斷取得勝利的時候,德國的高級將領們多數是希望能夠趁勢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在冬天到來之前。但是,希特勒卻固執地決定首先攻取列寧格勒與克里米亞,將莫斯科放在後面,這是希特勒在蘇德戰爭中犯的關鍵性戰略錯誤。等到希特勒騰出手轉攻莫斯科的時候,卻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因為冬天來了。希特勒為此焦頭爛額,可是在1941年12月7日卻傳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希特勒的心臟“咯噔咯噔”地跳動著,不過他知道現在正是軍心低落的時候,所以他很鎮靜,他甚至表現得異常的喜悅,對德國將領們說德國不會輸掉這場戰爭。

這時的蘇德戰爭,德國方面已經因為寒冬的到來迎來了潰敗,最終不得不停止進攻,甚至是轉攻為守。日本通過珍珠港事件對美國開戰,對德國而言又怎麼算得上是好消息?所以許多德國將領開始變得擔憂,希特勒自己也不得不心情沉重地表示,“這個反美戰爭是個悲劇。”

但是,也正因為德國在蘇德戰爭中陷入泥潭,希特勒不得不盡力維護好軸心國集團,以期在必要的時刻能從盟友那裡獲取支持和幫助。所以,希特勒決定遵守曾經給日本的承諾,當日本與美國開戰的時候,德國會站在日本的旁邊。

於是在1941年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上宣佈德國將向美國宣戰,“從今天起,德國與美國處於戰爭狀態中。”

德國向美國宣戰,則又成了希特勒犯的更要命的政治錯誤與戰略錯誤。


吾與吾國


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據希特勒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他在得知消息後,暴跳如雷,在場的人被嚇得目瞪口呆。希特勒始終沒忘記美國干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局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希特勒認為德國征服歐洲,摧毀蘇聯、最後制服英國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必須有一個條件:美國不介入。因此他儘量不給美國以參戰的藉口。他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但珍珠港事件使美國人終於找到了參戰的藉口,希特勒的世界性戰略可能要功虧一簣。

希特勒希望日本幫他一起從東北進攻前蘇聯,可惜日本也沒聽他的,打了一下,失敗了,就放棄了打蘇聯。總之,希特勒打算拿下整個歐洲,日本拿下整個亞洲,把歐亞的資源整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和美國決戰,日本卻過早動手了。

希特勒責備日本不該與美國開戰,不僅使日本陷入兩線作戰,軸心國也要面對強大的國家。


三四七笑生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未經宣戰,突然出動大批航母艦載機和微型潛艇,襲擊了美國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的海軍基地。日本打了美國一個措手不及,炸燬了美國多艘戰艦和飛機,美國士兵傷亡2000多人,致使美軍基地幾近癱瘓。


日本人為勝利歡呼雀躍,可是希特勒聞聽珍珠港之戰,卻雷霆大怒,痛罵日本自私愚蠢,簡直就是掉入陷阱的野豬。


人們會詫異,希特勒面對盟友的勝利,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呢?


有書君認為,希特勒沒想到日本會愚蠢的招惹美國,他最忌憚的就是美國參戰,破壞其大戰略計劃的實行,因而他才大罵日本,反應激烈。



有書君就來分解一下珍珠港戰爭的歷史吧。


一,日本在珍珠港戰爭時的豪賭。


日本突襲珍珠港,其實是無奈之下的一次賭博。1940年,隨著德國在歐洲戰場的節節勝利,日本就開始對東南亞磨刀霍霍了。日本原有“北上”或是“南下”兩種計劃,日本惹不起蘇聯,也只有南下東南亞了,這就觸動了美國的利益。


1941年7月26日,美國為遏制日本南侵東南亞,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這簡直就是扼住了日本的七寸。眾所周知,日本本土彈丸之地,資源匱乏。他們本來就是以戰養戰,通過佔領別國攫取戰略資源,供應國內生產所需,石油更是主要倚仗從美國進口。


現在,美國不但是其南下侵佔東南亞的障礙,還斷其石油供應,使其戰備生產捉襟見肘。無論日本是否與美國交戰,他都面對不利的戰局,無奈之下,他們就賭上一把,想逼美國簽訂城下之盟。



山本五十六的豪賭,表面上贏得徹底,他亦因此在海戰史上盛名鵲起。可是他沒有想到珍珠港事件,激發了美國的戰鬥潛力,加速了其全面戰敗的步伐。


二,德國大戰略計劃的失敗。


德國閃電佔領法國,又把英國逼回英倫三島,德國在歐洲戰場上的所向披靡,讓希特勒有些飄飄然了。他膨脹的野心,促使他發動了對蘇聯的進攻。


德國在戰爭初期挺進迅疾,很快就佔領了蘇聯的幾個重要城市,進而包圍了莫斯科。希特勒認為如果日本能合力攻擊蘇聯,佔領蘇聯就指日可待了,當然其前提條件是美國不參戰。


希特勒知道美國超強的綜合實力,也忘不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正是美國的參戰造成了德國的失利。因而希特勒儘量不去惹美國,他曾明令禁止德國潛艇襲擊美國船隻,不給美國找到參戰的藉口。


嚴寒來的如此迅猛,寒冬就是蘇聯的絕密武器。在如此酷寒條件下,與蘇聯作戰就是自討苦吃。蘇聯戰略縱深太長了,蘇聯的抵抗意志也出乎希特勒預料。



德國正在包圍莫斯科的膠著疲憊狀態,日本不但不助其一臂之力,反而愚蠢的去招惹美國,希特勒知道一切都完了,面對戰局他亦無能為力了,唯有等待失敗的到來。


三,美國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反應。


在珍珠港戰爭爆發前,美國國內一直是孤立主義輿論占主導地位。戰爭爆發後,羅斯福總統迅速發表了,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國恥的演說,孤立主義思想在美國瞬間消失了,美國國內戰鬥情緒高漲。美國國會也高票通過了對日進入戰爭狀態的決議。


曾有另一種說法,珍珠港失利,是羅斯福總統為美國參戰尋找藉口,故意而為之的。有書君覺得此說也不無道理,美國強大的間諜體系,不會對日本的預謀沒有一絲察覺。更何況,中國已經提前破譯了日本的密電,已經轉告美國讓其提高警惕了。


據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美國的航母均不在港內,日本炸燬的都是美國即將廢棄的戰艦。以羅斯福的性格,用部分損失來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的舉動他是可以做出來的。



無論珍珠港戰爭是不是美國人的陰謀,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隨著美國對日宣戰,1941年12月9日,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次日又對德、意宣戰。隨後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等近20個國家相繼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國宣戰,美國也做出反應對德、意宣戰。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參戰國之多,使其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大戰。


有書君認為,從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珍珠港戰爭就是日本的巨大災難,短暫的輝煌猶如絢麗的煙花轉瞬即逝,帶不來長久的勝利。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日本招惹美國是愚蠢的行為,同樣德國招惹蘇聯亦是愚蠢至極。德日同時去招惹蘇美兩大巨人,就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也許就是“上帝想滅誰,必先使其瘋狂”的真實寫照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有網友問:希特勒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是什麼反應? 對德國的戰略有什麼影響?在1941年4月4日,日本外相松岡拜會了希特勒。那天,希特勒的思緒如脫韁之馬。希特勒說,德國已做好準備,美國兵不可能在歐洲登陸。他還保證,一旦日本與美國交戰,德國將支援日本。因此,希特勒本人對於日本對美國開戰有著心理準備的。

但是讓日本有些忐忑不安的是,根據三國條約,日本有義務支援德國,而德國卻沒有相應的義務在對蘇問題上支援日本。4月13日,松岡在莫斯科簽訂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日本駐柏林大使大島向魏茨澤克探聽德國是否真的會進攻蘇聯的虛實,結果一無所獲。希特勒進攻蘇聯,日本事先並未得到通知。

1941年8月,美國宣佈對日本石油禁運,美國的石油禁運給日本留下了一張無情的時間表:軍事部門和工業部門正以每二十四小時12000噸的速度消耗著日本的國家戰略石油儲備。

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要求在他們的飛機、坦克和艦船由於缺油而不能開動之前採取行動,1941年9月3日,日本內閣和軍方領導人再次開會磋商時,危機已到嚴重關頭。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說:“事情不能再拖了。”

與此同時,馬歇爾向麥克阿瑟保證菲律賓將“最優先”得到裝備,他將能得到更多的轟炸機、坦克和大炮。他能夠很快使二十萬大軍作好戰鬥準備。麥克阿瑟聲稱轟炸機的到達“改變了亞洲地區的整個面貌”。但是,菲律賓美軍最好這種戰鬥準備的時間是1942年5月。

1941年9月2日,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在海軍參謀會議上,最後確定以6艘航母,在太平洋襲擊美軍,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將掩護日本陸軍同時入侵馬來亞、菲律賓、威克島、關島、婆羅洲和爪哇的宏偉計劃,並且,進行了沙盤作業教練演習。

1941年9月6日,在日本御前會議上,杉山元元帥報告說:估計到“幾乎不可能期望美國投降”。他們打仗,是在進行賭博,閃電般地奪取東南亞,佔領石油和天然資源,並在太平洋諸島基地上建立環形防線,就能為日本確保“戰無不勝的地位”,有了這個地位,日本的外交官就能以此“影響事件的發展趨勢並結束戰爭”。

但是,無論日本海軍陸軍和外務省做出了多少計劃,最後賭博國運的開戰權,還是在天皇手裡。誰都沒有權利做出這樣的最後決定,天皇在大臣的爭論最後,只說了兩句詩:四海之內皆兄弟,為何風雨亂人間?從此開戰已經不可避免了。

11月3日,日本天皇和日本帝國統帥部最後批准山本海軍大將制訂的襲擊珍珠港的計劃,聯合艦隊啟航作最後的戰鬥演習。日本海軍所有的密碼都改變了,美國海軍情報機關預料這肯定是戰爭迫在眉睫的跡象。


深度軍事


希特勒能有什麼反應,應該有什麼反應?

我們經常聽到的版本是希特勒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十分震怒,並且表示“日本這個民族,只適合在海邊打漁”。

實際上這並不可能,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德國是迫切的想把日本拉上軸心國的戰車,很多人都蔑視小日本,認為小日本在二戰的世界強國中處於垃圾的地位,誰逮著都能一頓胖揍,實際上這一向是我們自欺欺人的表現,日本在二戰中還是很牛叉的,以一己之力主導整個亞洲的戰爭走向,已經很厲害了,尤其是日本有德國並不具備的海軍軍事實力。

當時日軍的航母排量在世界上應該也是數一數二的,英美肯定是打不過,但是牽制一下還是可以的,所以,針對日本偷襲珍珠港,而且是採用的偷襲,以最小的犧牲博得最大的收益,你看有沒有點像海軍的閃電戰意味,通過航母的艦載作為跳板,用飛機進行轟炸,出其不意,獲得勝利。

尤其是,當時美軍參戰的意願太明顯了,只是時間的問題,所以當日本偷襲美國後,德國緊接著就向美國宣戰,看清楚了,這是德國先對美國宣戰的,即1941年12月7日,日本對美國宣戰,12月8日美國對日本宣戰,12月11日德國對美國宣戰,然後美國才向德國宣戰。

在二戰前德國警告意大利和日本不要招惹美國,自己也多有剋制,尤其是在《中立法修正案》《租借法案》中美國明顯的偏袒英國,不然,海獅計劃就實行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德國就怕美國了,而是說希特勒並不想兩線作戰,自己已經很辛苦了,在當時的情況下,德國吊打英、法、蘇,並且橫掃歐洲堪稱戰史上的奇蹟。

但是,德國卻並沒有意識美國到底有多強大,德國認為法國開戰之前也很厲害,結果一個多月不就幹倒了,現在由日本挑釁美國,美日全面開戰,那德國可能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壓力。希特勒當時說“日本的參戰對我們有著非凡的價值,即使光從他們選擇的時間來看”。說到底還是基於希特勒在東線和蘇聯死拼,而西線遭到盟軍的攻擊。

為了鼓勵日本,德國才進行宣戰。

德國和日本的盟友關係,根本就是一個紙面上的聯盟,期間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合作

另外,德國和日本的盟友關係也並不牢靠,德國根本指揮不了日本,兩個國家就像異地戀,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實質性的合作,不像德國和意大利,最起碼一起還在非洲戰場上並肩作戰過。

德國和日本就是相互利用,相互虛張聲勢的關係。

諾門坎戰役的時候,日本和蘇聯躍躍越試,想要幹一下子,結果希特勒竟然和斯大林達成協議,共同瓜分了波蘭,這讓日本很是心痛,因此1941年巴巴羅薩的時候,希特勒也並沒有事先告知日本,等戰爭啟用之後才通知日本,讓日本從東線夾擊蘇聯。

按照德意志三方簽訂的條款,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是有義務加入對蘇聯作戰的,但是日蘇在兩個月才和蘇聯簽訂日蘇中立條約,當然,蘇德戰爭後,日本更有藉口不參加對蘇聯的作戰了。

在後來的戰事中,雙方也沒發生什麼交集,平時也就是打打電話聯繫一下,就像兩個炮友一樣,沒事討論一下,哪家姑娘好,哪家服務好等等,卻從來不會一起行動。


史論縱橫


二戰當中首先希特勒以閃電打法取得長短成就,在1941年基本上戰略逐漸穩定,同時其他國家也在積極的防禦當中。進一步擴大成果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同時所獲得成果並不是十分穩定的,因為這個意大利這個好盟友除了打仗什麼都行。希特勒當時還是希望在這個對蘇聯戰役中取得成果,這樣的話就能有效的控制歐亞大陸,同時也不用擔心美國參與戰役。最初和日本所指定的方略當中還是希望日本抽出一部分的兵力對蘇聯進行鉗制,同時兩面夾擊。想要徹底啃下這個硬骨頭,那麼在前期日本還算是比較配合地進行了試探性的攻擊,也就是39年的諾門罕事件。之後就是一直相對於和平狀態,但是這不意味著日本不會給蘇聯沉重的一擊。對於蘇聯依然有很大的威懾作用,同時在歐洲戰場德國對於蘇聯的戰役頻頻勝利。對於整體的戰局都是影響巨大的,所以希特勒也認為能夠儘快的拿下蘇聯,那麼這時候日本為了一定利益,同時美國對於這個遠東的戰局也算是虎視眈眈,所以決定先出手。其實根據資料記載,這個日本在出手時候,還是和希特勒有所這個交際的。也就是說希特勒是知道的,沒有怎麼樣的去反對。因為此時在取得了對蘇聯戰役的多次勝利之後,可能對於希特勒來說進一步擴大成果,最起碼減少美國的這個實力是有好處的,日本隨後進行偷襲珍珠港,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美軍來說是影響的。美軍對於日本宣戰應該算是希特勒一種戰略形式,同年德國宣佈對美國參戰。那麼遺憾的是呢,希特勒錯誤的估計了對蘇聯戰場的期望和基本的方向,最後結果是深陷與蘇聯戰場,同時歐洲戰場形成了統一的反法西斯同盟。美軍對日軍進行宣戰,日本由於電報軍情被截獲在中途島戰役全軍覆沒,這導致了日本應該發揮的作用。所以兩個國家都嚐到了苦果。日本是不值得同情的,罪有應得。希特勒雄才大略算的上是一代梟雄。最起碼人格魅力和政治手段在當時都是比較出色,在一戰的陰影下,迅速讓德國人再次強大起來工業發達起來,不管哪方面都是值得肯定的。雖然他做的一切是違反了人類和平友好相處的初衷,但是自古以來都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據說,希特勒在當時是比較冷靜的,同時也對屬下說,德國將會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所以也沒有過多去指責日本。


用戶5436617808757


雖然說戰爭是把殺豬刀,凡是被戰爭裹挾的人基本上沒有能夠隨心所欲停下腳步來的,但是,不得不說,希特勒與日本和意大利結成的三角同盟,大有“三角互坑”或者說跟臭棋老子下棋,越下越臭的感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雖然說希特勒當政時期的德國、墨索里尼當政時的意大利以及日本的軍國主義時期,三個邪惡中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細究三個國家,可以發現意大利的野心最小,基本上狗盆子裡扒拉給他點就能滿足它的慾望。

德國的野心主要在歐洲,日本的野心主要在亞洲,但同時覬覦世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德國和日本,如果各自完成自己的前期目標,一山不能容二虎,他們也是潛在的交戰國。

也就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結盟場景,三個國家都虎視眈眈於其他國家,但同時三個國家都各自醉心於自己的“小目標”,在侵略計劃上彼此並沒有協調溝通乃至通報。


因為為了掩人耳目,三個國家基本上都將自己的侵略計劃當做最高機密,不為外人所知,包括自己的盟友。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反法西斯陣線的壓力,畢竟一個統一個聯合體比之於一個鬆散的各自為戰的聯合體要難擊敗的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在東亞以及東南亞苦苦掙扎,德國軍團在前蘇聯以及北非戰場踽踽獨行,雙方絲毫不產生戰略交集以及協防和共同打擊的原因所在。

當希特勒知道日本珍珠港之後,也許是更興奮吧,畢竟美國人在歐洲給予德國的壓力,以及給予英法的支持,都讓德國人感到不舒服,如果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那麼美國也就面臨雙線――大西洋和太平洋作戰的局面。

因此,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是變相佔了便宜,自然要高興一點才是!


歷史三日談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迅速宣佈加入二戰。國際上來看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丘吉爾舒舒服服睡了一覺,斯大林心中暗中慶幸,中國重慶大規模遊行慶祝……而希特勒呢,他告誡了無數次東條英機“猥瑣發育,別浪!”,在知道他們攻打珍珠港之後立刻暴怒,大罵日本是猴子。

日本對希特勒打蘇聯攻英國,拿下歐洲對付美國的計劃絲毫沒有興趣,他們現在只想要石油。上帝要其滅亡比讓其瘋狂,極端好戰的東條英機被形勢所逼,不顧一切得決定了這場豪賭。

美國無論是在一戰還是二戰的態度都是很明確的:作壁上觀,等到兩敗俱傷再出手,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日本資源匱乏,是他們第一個下手的對象,停止對日的石油等物資供應,凍結他們的在美資產。1941年3月羅斯福下達租借法案,向外提供500億美元的租借物資。其中60%提供給英國;32%提供給蘇聯。這樣,他們不用參與戰爭,只需平衡兩者的力量,不廢一兵一卒,油水就能撈了不少。

日本想要跨過美國的安定洋艦隊達到東南亞取得自己的戰略資源,就必須孤注一擲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結合艦隊對美安定洋艦隊發起了偷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此舉果然讓他們在短時間之內看到了好處,只是這一舉也徹底觸怒了美國。美國宣佈參戰,本來的平衡立刻傾斜,軸心國最終慘敗。

而希特勒的計劃並非如此,彼時他正在忙於和蘇聯的戰爭之中。希特勒計劃在一年之內拿下蘇聯,然後拿下英國,再聯合所有的力量攻打美國。只是他沒有想到蘇德戰爭進行了半年,遇到的阻礙是他沒有想象的。特別是蘇聯在得到美國物資援助之後,熬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讓德國同樣損失慘重。

日本瞞著兩個同盟國偷襲珍珠港,將美國加入了二戰之中,這對於希特勒是非常不利的。一旦美國加入,格局必將大變。在美國宣佈加入二戰之後,希特勒的計劃肯定要有所改變,所以他覺得東條英機過於莽撞和自私。

但是也有學者說,希特勒其實對日本的偷襲行為是十分讚賞的,表現在他在一週後為日本駐德國大使頒發了雄鷹勳章,並且誇讚他這一做法非常正確。學者認為希特勒非常明白美國早晚會參戰,也對美國插手蘇德戰爭十分不滿。日本這步棋先下手為強,讓希特勒看到了大敗蘇聯的希望。

可是如果沒有了美國,德國就能打贏蘇聯嗎?不一定。蘇聯人民的反抗意識和毅力非常之強,即使德軍已經打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能在莫斯科裡面堅守。即便希特勒一舉拿下蘇聯,斯大林也能發動群眾搞游擊戰,只要蘇聯人民誘敵深入,希特勒就不得不拉長德軍的補給線,只要補給線被蘇聯人民打斷了,這場戰役早晚會贏。

這也是後人對於二戰勝利決定力量的普遍議題,二戰勝利美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蘇聯戰場才是最具戰略地位的一個,如果德國拿下了蘇聯,美國即使參戰,打敗軸心國的難度也是非常之大。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雖然早就是軸心國成員之一,但日本事先並沒有將偷襲珍珠港的計劃通報給希特勒。所以,當得到珍珠港被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受重創的消息時,希特勒興高采烈。他對身邊人員說:“我們的勝利更加有保障了,我們的盟友在3000年裡從未被征服過”。

他認為,日本偷襲的勝利來得恰到好處。因為此時,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嚴重受挫,人員傷亡慘重,武器損失嚴重,德軍在聖誕節前結束進攻的計劃早就落了空。閃電戰變成了陣地戰和拉鋸戰,德軍陷入進退兩難的泥潭。

不僅如此,蘇聯還發起大反攻拯救了莫斯科,希特勒吞併蘇聯建立東方帝國的夢想,已被徹底粉碎。因為日本對美國的偷襲,希特勒在陰暗的1941年冬天看到了光明。他判斷,美國會被日本在太平洋拖住,英國為了保住自己在亞太地區的利益而放棄一些在歐洲的行動。

這些,都大大有利於德國的蘇聯和歐洲戰場。在此之前,德意日雖然草擬了《三國同盟條約》,但並沒有正式簽字。條約規定的只是,當三國中的一方與其他非交戰國開戰時,另外兩國有義務援助盟友。

也就是說,日本向美國宣戰,德國有援助的義務,但是沒有一定要向美國宣戰的義務。何況這時的美國,也只向日本宣戰而並沒有向德國宣戰。但是,由於希特勒對國際形勢的上述誤判,在“珍珠港事件”4天后,德國向美國宣戰。

12月11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講話,強烈地譴責了羅斯福總統,並且正式宣佈開始與美國的戰爭。希特勒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向美國宣戰,除了給日本打氣,更希望日本進攻蘇聯。在希特勒看來,既然與美國的戰爭已不可避免,何不乾脆採取主動。

而日本方面,之所以以偷襲珍珠港的形式向美國宣戰,除了國內的諸多形勢使然,也是因為他們認為,德國的勢不可擋,很快就會征服蘇聯結束歐戰。就像意大利一樣,日本對希特勒和德國的誤判,導致他們並沒有作好準備就匆忙地投入了另一場戰爭。

當然,德國的情況也一樣。所以這三個國家的結局也相同,都是失敗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