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莊氏始祖公從公及其三大世系

莊公從,字光,號世楷,行九郎又稱三十郎,乃桃源始祖莊森公十三代孫。莊古山之第五子,曾任宣教郎。宋末端宗南巡到泉州,招撫使蒲壽庚準備以城降元,不出迎,帝舟居於泉州港。莊光與長兄莊哲等莊氏族群,念世受宋恩,心懷報國之志,各傾盡家產,到泉州城外南廓七里接駕。後隨同張世傑護帝入廣東潮州。再轉硇州,端宗趙昰年幼,經不起海上漂泊和颶風驚駭,病故身亡。端宗崩,其弟趙昺代立,轉戰廣東新會崖山,因元軍四面包圍,崖山的供水道路被切斷,崖山軍民幹飲鹹水,皆疲乏不能應戰。陸秀夫在絕望下,揮淚身負帝昺投海身亡。其時帝昺才八歲。今新會有“宋少帝及其丞相陸秀夫死國於此”的石刻,就是宋帝昺投海遺蹟。宋朝三百二十年江山至此完結。宋室滅亡,莊哲、莊光兄弟散失。莊哲回福建居同安;莊光潛回粵東在潮州府境內隱居,成為龍溪、玉窖、濠波莊氏開基始祖。莊光,原配蔡氏(葬於閩),繼娶翁氏、劉氏。共生七子:斆、敔、敦、敏、德、寧、膺。除長子莊敷言之次子三郎,從廣東揭陽縣遷回福建南靖另創基業外,莊光的其他子孫均在廣東潮州府內開枝發葉,因此,莊光成為潮汕莊氏始祖之一。

潮汕莊氏始祖公從公及其三大世系

一、公從公之龍溪世系

潮安縣庵埠鎮莊隴村,古屬龍溪都,原屬海陽縣轄,北宋宣和三年(1121)劃歸揭陽縣,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復歸海陽縣。位於大桑浦山腳下,與汕頭市區接壤。

莊隴村莊氏,奉莊公從為開基始祖。莊公從又名莊光,號世楷,行三十郎,乃福建莊氏始祖莊森第十三代孫,青陽莊氏始祖莊古山第五子。

莊公從原籍福建晉江梅樹鄉人,約生於南宋嘉熙年間(1237-1240),自幼聰穎好學,以文學起家,任宣教郎(亦稱宣德郎);為文官正七品,授平鄉尉。後升貴州同知(從六品)。貴州地處窮鄉僻壤,又值南宋末,時局動盪,朝政日壞,國勢益危,故辭職不就。莊公從於南宋寶祐年間(1253-1258)隨父入潮,初抵潮陽縣鐵山腳牛眠埔(今普寧市麒麟鎮月嶼附近,另一說在今潮陽區貴嶼鎮窖尾村),賺其山林荒涼,遷揭陽縣牛湖(漁湖)塘口暫住;又嫌此處不理想,最後遷至龍溪都(今潮安縣庵埠鎮)莊隴。這是塊宜耕宜種,宜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故在此開闢建村。故日莊隴。莊公從之父莊古山深諳風水堪輿,為給子孫後代找一處好居地,三次選址最後定莊隴。莊隴成為潮汕莊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裔孫分佈潮汕大地,是潮汕之望族。莊古山年老時返回福建晉江青陽安居。其裔孫為紀念先祖之盛德,乃奉莊古山為一世祖,莊公從為二世祖。至明代建莊氏大宗祠,名日“永思堂”。其中一副堂聯雲:“承恩御墨親頒,自宋至明,奕世簪纓誇錦繡;先祖鴻圖大展,由閩入粵,本支瓜瓞溯桃源。”

潮汕莊氏始祖公從公及其三大世系

龍溪莊隴莊氏世系表(1-8世)

第一世:

莊祐孫,號古山。乃宋代三朝元老莊夏長兄莊翼的曾孫,福建晉江青陽莊氏開基始祖,被龍溪(庵埠)莊隴莊氏奉為一世祖。

第二世:

莊公從,乃莊古山第五子。原配福建晉江人蔡氏,生四子:斆、敔、敦、敏。 繼配廣東古揭陽鮀江翁氏。莊公從與長兄莊哲,於南宋景炎元年(1276) 11月,隨同張世傑等護宋帝入潮,後轉戰廣東新會厓山,直至陸秀夫丞相身負帝昺投海,宋室滅亡。其兄莊哲潛回福建同安。莊公從潛回途經潮陽縣新興鄉濠波里(今潮南區峽山鎮),因慕濠波“兩鳳相斟”風水勝地,遂居於此。再娶深溪人劉氏。生三子:德、寧、膺。濠波莊氏為紀念先祖的業績,於濠波樓前建莊氏大宗祠,名日“餘慶堂”。濠波河流經祠堂前,正是“兩鳳相斟”,鍾靈毓秀,名山勝地。

莊公從娶三室,育七子,分為龍溪、濠波、玉窖三大世系。

莊公從與劉氏同葬於潮陽縣兩英林招李山斗田村(名蜈松鉗)。 翁氏媽此墓位於桑浦山麓之華美山久綿地,俗稱畚箕園狗眠地,穴勢山形確如睡犬(在今汕頭大學傍之山,坐壬向丙。其墓碑曰:“娶孺人七翁氏,考宣教九莊公”,妣居左,考居右。通常一般墓碑是男姓居左,女姓居右。此墓碑正好相反。據傳是為了此穴的地理風水配局。莊氏族人定期農曆二月初八,即翁氏媽忌辰的日子進行拜祭。此墓位於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交界處,不僅莊氏族人前往掃墓祭祀,其他各姓人士也來參加。現在人們為了避開祭祀高峰期,故從二月初一日開始就有人上山祭拜一直延續到初八。初八為祭拜正日場面更為熱鬧,人們肩挑牲儀而去,提燈拈香而歸,一路絡繹不絕。少則數千,多則上萬,特別是近幾年來交通方便,人數增至數萬。真是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因為人數太多,很多人都無法到墓前祭祀,只能隔山遙拜。這一盛況延續至今。外姓人士踴躍參加莊姓族人的祭祖活動,這在潮汕一直傳為美談,也是潮汕乃至全國罕見的。

第三世:

莊斆(公從公長子),字敷言,號稜更。妣陳氏。生二子:玄素、三郎。

莊敔(公從公次子),號穆更。因長兄莊敷言的風水被佔,出面代侄玄素出庭訴訟,並以侄子兄弟相稱,改名清素。後以勝訴,故留清素之名。妣陳氏,生三子:椿巖、朝奉、七九。庶妣普寧洪陽人陳氏,生一子:烏哺。

莊敦(公從公三子),號古溪,諱十九,號聲玉,妣勤和李氏,生四子:七九、學士、隱士、小學士。

莊敏(公從公四子),號惠和。遷居大埔縣神前獅子口村,後裔部分回徙莊隴,部分遷移福建漳州,妣玉琴曾氏,生三子:約齋、仁齋、寬齋。

莊德、莊寧、莊膺,被濠波(今潮南區峽山鎮)莊氏奉為二世祖。

第四世:

莊玄素(敷言公長子),遷居揭陽縣榕城南門為開基始祖。生一子:懷德。居揭陽。

莊三郎(敷言公次子),號登晦。妣何氏。為福建南靖縣奎洋莊氏肇基始祖。

莊崇(清素公長子),號椿巖。妣翁氏,在莊隴守祧,生三子.:德齋、明齋、永齋。

莊隆(清素公次子),號朝奉。生一子:和齋。在莊隴守祧。

莊七九(清素公三子),號謙隱。生一子:千十八。4世莊千十八,號謙隱,遷揭陽漁湖,後它遷。生:古誠。5世莊古誠,生:重齋。6世莊重齋,生:謹庵。7世莊謹庵,生:大平。8世莊大平、莊仰平再回徙果隴創業,為果隴再基始祖之一。

莊烏哺(清素公四子),字純清,號守正。相傳:清素公為避元亂,將幼子託養庶妣陳婆家中,囑咐長成歸宗,後歸宗不果,五代出陳。即:3世陳烏哺,4世陳思可,5世陳繼宗,6世陳宋士,7世陳陶均,8世莊南谿再回徙果隴創業,恢復莊姓,為果隴再基始祖之一。

莊七九(古溪公長子),生一子:古城。

莊湜(古溪公次子),字學士,號羅山。妣順德歐氏、妣順福湯氏、妣順和六子:玢、璀、璁、瑛、璞、璵。

莊隱士(古溪公三子),生一子:榕崗。

莊小學士(古溪公四子),生一子:峻崗。

莊約齋(惠和公長子),妣生二子:松巖、楓巖。

莊仁齋(惠和公次子),妣生一子:肇齋。

莊寬齋(惠和公三子),妣生一子:權。

第五世:

莊德齋(椿巖公長子),妣蘭室翁氏,下文乏載。

莊明齋(椿巖公次子),妣珍珂王氏,下文乏載。

莊永齋(椿巖公三子),妣妙雲張氏,生一子:學士。

莊和齋(朝奉公之子),生一子:敬齋。

莊古城(七九公六子), 生一子:重陽。

莊玢(湜公長子),妣陳氏,乏嗣。

莊瓘(湜公次子),號紫雲,妣惠和劉氏,生三子:從之、臨之、易之。

莊璁(湜公三子),號白雲,妣鍾氏。

莊瑛(湜公四子),號守稼,妣戴氏。莊璞(湜公五子),妣史氏。

莊璵(湜公六子),字居士,號坦真,妣金氏。生二子:隱齋、潛齋(下文乏載)。

莊榕崗(隱士公之子),生一子:南峰。

莊峻崗(小學士公之子),生一子:宏齋。

莊松巖(約齋公長子),生一子:志誠。

莊楓巖(約齋公次子),生一子:志明。

莊肇齋(仁齋公之子),生二子:思賢、思義。

莊權(寬齋公之子),生一子:夢周。

第六世:

莊學士(永齋公之子),妣翠玉蔡氏,生一子:謙隱。

莊敬齋(和齋公之子),生三子:榕軒、筠軒、椿山。

莊重陽(古城公之子),生一子:謹庵。

莊從之(瓘公長子),妣程氏。

莊臨之(瓘公次子),號敬軒,妣吳氏。

莊易之(瓘公三子),字享周,號遁陽,博學多才,被貴嶼人尚書吳宇源等人聘請在貴嶼設塾授學,教學有方,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後被舉薦任惠州府儒學教授(正八品)。任滿後肇基於貴嶼鎮窖尾村。妣慈淑葉氏,生六子:應昂、應寶、應辰、應寅、應心、應虛。

莊隱齋(居士公之子),妣生一子:敬慎。

莊志誠(松巖公之子), 生一子:一科。

莊志明(楓巖公之子), 生一子:世球(下文乏載)。

莊思賢(肇齋公長子), 生一子:大信。

莊思義(肇齋公次子), 生一子:大恩。

莊夢周(權公之子),生一子:一球。

第七世:

莊純靜(謙隱公之子),妣達娜陳氏,生六子:清修、樂善、剛毅、惠敏、剛直、坦然。

莊榕軒(敬齋公長子),生四子:惠迪、承事(乏嗣)、庸隱、容庵。

莊筠軒(敬齋公次子),生一子:容叟。

莊椿山(敬齋公三子),生一子:寬政。

莊謹庵(重陽公之子),生一子:重文。

莊敬慎(隱齋公之子), 生四子:香山、鐘山、崑山、泰山。

莊南峰(榕崗公之子),生二子:茂和、茂才(下文乏載)。

莊宏齋(峻崗公之子),生一子:茂學。

莊一科(志誠公之子),生一子:明。

莊大信(思賢公之子),生一子:學貴。

莊大恩(思義公之子),生一子:學文(下文乏載)。

莊一球(夢周公之子),生一子:仲。

第八世:

莊清修(純靜公長子),號清秀,妣麗華玉氏,生二子:宏偉、宏爵。

莊樂善(純靜公次子),生一子:宏吉。

莊剛毅(純靜公三子),妣薛氏。生三子:宏瑞、宏雅、宏階。

莊惠敏(純靜公四子),生二子:宏達、宏顯。

莊剛直(純靜公五子),生四子:宏襲、宏文、宏護、宏家。

莊坦然(純靜公六子),生四子:宏桂、宏誦、宏明、宏見。

莊惠迪(榕軒公長子),生二子:恆心、弘毅。

莊庸隱(榕軒公三子),生二子:漆園、東崗。

莊容庵(榕軒公四子),生一子:東園。

莊容叟(筠軒公之子),生一子:靜翁。

莊寬政(椿山公之子),生一子:希紋。

莊重文(謹庵公之子), 生一子:善節。

莊香山(敬慎公長子),生二子:平隱、聰直。

莊鐘山(敬慎公次子),生二子:清軒、淡軒。

莊崑山(敬慎公三子),妣淳質楊氏。生三子:松軒、筠軒、商軒。

莊泰山(敬慎公四子),東鳳西隴莊開基祖。

莊茂和(南峰公之子),生一子:允確。

莊茂學(宏齋公之子),生一子:華山。

莊明(一球公之子),生一子:繼宗。

莊學貴(大信公之子),生一子:文魁。

莊仲(一球公之子),生一子:道良。

莊隴地傑人靈,歷代人才輩出。九世祖莊世興,號穎敏。娶蕭氏。生四子:徵之、宗之、眷之、尊之。

莊宗之,號東川,於明弘治年間(1488-1505)授徵仕郎,亦稱徵事郎,明代官制為從七品升授之階。後任太平縣知縣(正七品)。又云:知寧國府。寧國府屬南京管轄。明朝建立之初,定都南京。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後,遷都北京。從此,南京為留都,並形成南北兩京的基本格局。當時寧國府知府為正四品,同知為正五品。

莊宗之傳至玄孫莊周宇(字汝都,號謙惠),登進士(族譜資料無註明登何年何榜進士)。

莊隴莊氏裔孫傳至清朝,莊秉剛(號源蟠),是順治年間(1644- 1661)貢生,歲進士。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六種。府、州、縣學的生員(秀才),經過歲料兩試一等前列的,取得廩生的名義,才能領取官府按月發給銀子和糧食補助生活。朝廷一般每年或二三年從府、州、縣學各選送一名食廩米年深或十年以上。


二、公從公之玉窖世系

潮陽貴嶼鎮位於小北山南麓,古時是百里平濤,突出一嶼,故稱貴嶼。據宋《元豐九域志》載:潮陽縣舊轄4鄉,即新興、興仁、奉恩、豐歡,統轄14團。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縣揚智稽核賦役,將14團改為16都。貴嶼屬於貴山都。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貴嶼橋以西屬普寧縣,其餘屬潮陽縣貴山都。今貴嶼鎮南安村尚有普寧縣治遺址。

宋末世亂,元兵南下,莊公從寫莊氏族人胸懷報國之志,倡義勤王,從福建泉州護送帝昰兄弟入潮。莊公從及莊氏族人為避難駐居潮陽縣興仁鄉玉窖村(今潮陽貴嶼鎮窖尾村,一說此地稱牛眠埔)。玉窖莊氏皆奉莊公從為一世祖,莊敦為二世祖。其後代子孫除世居貴嶼玉窖、泗美、後望、新厝莊,還播遷到今普寧市麒麟鎮月嶼、南徑鎮及惠來縣等地。

玉窖莊氏世系表(1-9世)

第一世:

莊公從,被玉窖世系莊氏奉為一世祖。

第二世:

莊敦,字古溪,號聲玉,乃莊公從第三子。娶李氏,生二子:湜、滋。

第三世:

莊湜,字學士,號羅山。妣歐氏、湯氏、李氏,生六子:玢、瓘、思(王旁)、璞、瑛、璵。

莊滋,妣戴氏。

第四世:

莊玢,妣陳氏,乏嗣。

莊瓘,號紫雲,妣劉氏,生三子:從之、臨之、易之。

莊思,號白雲,妣鍾氏。

莊瑛,號守稼,妣戴氏。莊璞,妣史氏。

莊璵(湜公六子),號坦真,妣金氏,後裔居莊隴。

第五世:

莊從之,娶程氏。

莊臨之,字敬軒。娶吳氏。

莊易之,字享周,號遁陽。被貴嶼人尚書吳宇源等人聘請在貴嶼設塾教授子弟。他教學有方,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後被舉薦任惠州府教授(正八品,相當於現在的教育局長)。任滿後肇基於貴嶼鎮窖尾村。妣慈淑葉氏,生六子:應昂、應寶、應辰、應寅、應心、應虛。

第六世:

莊應昂,號金山。娶葉氏。

莊應寶,娶玖氏。其弟之三子莊成繼為嗣子,為東門老二房。

莊應辰,娶陳氏。生三子:夢雷、夢炎、成(出繼莊應寶為嗣子)。

莊應寅,娶陳氏。為玉窖西門老四房。

莊應心,娶歐氏。為貴嶼鎮泗美村莊氏一世祖。

莊應虛,傳裔不詳。

第七世:

莊夢雷,號覺潛。娶陳氏。生三子:景星、景泰、南窗。

第八世:

莊南窗,娶陳氏、潘氏。生四子:子中、子奇、子儀、子文。

第九世:

莊子中,號云溪。生五子,長子天興,其他四子名諱不詳。莊天興後代第八代孫莊臨明遷居貴嶼鎮後望村,並奉莊子中(云溪)為再基始祖。

莊子奇,號雲點。

莊子儀,娶李氏。生三予:淨潔、竹溪、悅叟。長子莊淨潔,號隱士,遷居今普寧市南徑隴頭,為隴頭莊氏始祖。莊子儀偕第三子莊悅叟,從潮陽貴嶼鎮玉窖村遷移至今普寧市麒麟鎮月嶼,另創基業。月嶼莊氏奉莊子儀為一世祖、莊悅叟為二世祖。

莊子文,號武山。娶潘氏、盧氏。其長子莊思恭,號玉川,娶揚氏、朱氏、蕭氏。莊思恭之長子莊松軒,其後留居玉窖村守祧。

莊氏人潮已歷700多年,人文薈萃,英才輩出。

莊隆,舉練都人,明成化十六年庚子科(1480)舉人。

莊珏,明洪武三十年(1397)貢生,曾任湖廣都司(明代指揮使司為一省掌兵的最高機構,簡稱都司)斷事。莊秋,明天順元年(1457)貢生,授太倉衛經歷(負責出納文移)o

莊銓,縣廓都人,貢生,曾任安仁縣亟。

莊敬,明弘治十五年(1502)貢生,曾任太平縣丞。

莊臨民,隆井人,貢生,曾任陸安衛經歷。

莊元吉,明嘉靖十六年(1537)舉人,曾任淮安府通判(明代官階為正六品)。

莊洪,隆井人,貢生,曾任建寧訓導。

玉窖自五世祖易之公以來,由元(1368—1644年)而明,由明而清、民國至解放,相傳至今三十四世有餘,後經六百多年,以玉窖為肇基地,子孫繁衍,遷擴至泗美、後望、新厝、普寧月嶼、普寧南徑隴頭、惠來海埕、葵潭東港八鄉均有我祖易之公裔孫聚族而居,人口已達五萬之眾。

自公於玉窖創寨以來,後輩子孫歷經艱辛,艱苦創業、和衷相濟、濟貧揚善。七世祖夢雷公於裡右建五洲橋、千秋廟,石重數噸,砌石難度,難以想象;九世祖云溪公(後望、新厝先祖)武山公(玉窖先祖)分別建云溪祖祠和莊氏家廟;武山公之子十世祖玉川公撰寫玉窖世系族譜,編撰世系,功莫大焉;二十二世莊大勇考中乾隆庚辰科武進士;二十三世祖清平公培養出了“一門雙舉、一秀”,成就了“爺房”好名聲;二十四世孫端溪公榮任三縣(花縣、龍門、河源)教諭。

當代有原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少將莊根南。

在泰國有實業家、僑領莊錫鴻、莊木明、莊應戊,曾榮獲泰皇御賜勳章多枚。


三、公從公之濠波世系

莊公從於南宋末隨同張世傑等護駕入潮,後隨陸秀夫等轉戰新會厓山,直至宋亡。莊公從潛逃回潮,路經潮陽濠波(今峽山),見此地一馬平川,土地肥沃,遂居於此。繼娶劉氏,生三子:德、寧、膺。因此,莊公從被濠波莊氏奉為開基始祖。

濠波莊氏世系表(1-6世)

第一世:

莊公從,在濠波繼娶劉氏。生三子:德、寧、膺。

第二世:

莊德,字克明,號佳江。妣林氏,生七子:厝、宜、章、庸、松、宣、全。

莊寧,字克存,號南橋。妣北宛王氏,生七子:泉、源、淵、川、洋、汪、澤。

莊膺,字克明,號興南。妣黃氏,生七子:儀、著、意、費、式、冢、懷。

第三世:

莊厝、莊章、莊庸、莊松、莊宣、莊全,五位皆有嗣。濠波橋建成後,它遷不明。

莊宜,妣黃氏,生一子:友篤(移居黃坑)。

莊泉,號秘省,妣趙氏。生一子:友榛。

莊源,號三聲,妣陳氏。生一子:友慶。

莊淵,號三戒,妣胡氏。生三子:友前、友質、友衷。 莊淵被奉為峽山下東浦始祖。

莊川,號三畏,妣葉氏。生一子:友餘。

莊洋,號向善,妣鄭氏。嗣子:友衷(乏嗣)。

莊汪,號三善,太學生,妣洪氏。生二子:友尚、友明。

莊澤,號守善,妣林氏。生二子:友彬、友仕。

莊儀,號性定,妣林氏。移居惠來。

莊著,妣黃氏。移居海陽溪洞都。

莊意,號孚齋,妣方氏。元至順年間移居海豐。

莊費,妣樊氏,乏嗣。莊式,妣張氏。生一子:友同。元至順年間移居海豐。

莊冢,外遷不明。

莊懷,妣林氏,乏嗣。

第四世:

莊友篤,遷居黃坑,有一子莊橫洲。

莊友明,其父名諱不詳,乃莊德之孫。娶唐氏。由莊友榛之長子莊濟為嗣子。

莊友□,其父名諱不詳,乃莊德之孫。娶黃氏,生二子:楷、模。

莊友榛,娶林氏。生二子:長子莊濟出繼莊友明為嗣子;次子莊淮。

莊友榛遷居鶴聯(今潮陽兩英鎮),為鶴聯莊氏再基始祖。

莊友慶,娶郭氏,生一子莊實。莊友慶亦是鶴聯莊氏再基始祖。

莊友前,由莊友尚之子莊敏為嗣子。

莊友質,娶翁氏。生一子:貴。

莊友餘,娶吳氏、許氏。生一子:貢。

莊友尚,娶劉氏。生一子:敏(出繼莊友前為嗣子)。

莊友彬,娶鄭氏。有其弟友仕之次子莊坤為嗣予。

莊友仕,娶範氏、徐氏。生二子:巽、坤(出繼)。

第五世:

莊濟,娶鄭氏。生二子:興丕、興觀。

莊楷,遷居大泥都(今惠來縣)。

莊模,遷居酉頭都(今惠來縣)。

莊淮,娶周氏。生二子:興孝、興詩。

莊實,生二子:興啟、興助。

莊敏,有嗣子:惠。

莊貴,號若春,娶林氏,生二子:可大、可久。元末至正年間為避戰亂攜眷遷居海豐(今陸豐)縣坊廓都鐵爐村肇基,人稱“莊濠波”。生第三子:九府。明初洪武間攜眷再回徙潮陽樓前。

莊貢,娶兩位李氏。遷居今潮陽兩英鎮鶴聯創業。

莊坤,娶林氏。生一子:輝翼。

莊巽,娶黃氏。生二子:鵬振、鵬舉。

第六世:

莊興丕,生二子:時鳴、時通。

莊興觀,其裔孫莊懷實為峽山都上隴再基始祖。

莊興孝,生二子:袖、蘭。

莊興詩,居鶴聯(今兩英鎮)。生二子:襟、裳。

莊惠,字惟夏,號松山,娶李氏。生二子:清淡(居兩英鶴洋)、清溪。莊清溪,惠公次子,字波佳,號月湖,娶德慧林氏。生二子:澄(廷)川、澄湖(遷陸豐浮頭)。

莊可大,妣黃氏,下文乏載。

莊可久,妣姚氏,下文乏載

莊九府,娶鄭氏。於明代洪熙元年(1425)分創下東浦(今峽山鎮),被下東浦莊氏奉為再基始祖。生二子:良直、良忠。莊良直,娶陳氏,居陸豐縣鐵爐,為鐵爐莊氏再基始祖。

莊鵬振,號文悟,又名梅隴。娶吳氏。分創上東浦(今峽山鎮),被上東浦莊氏奉為再基始祖。上東浦村是濠波世系最大聚居地,現有裔孫1.3萬多人。

莊元美,乃溪頭莊氏裔孫,於明嘉靖四年(1525)由和平溪頭移居第七陂(今潮陽仙城鎮)。其後裔有部分移居縣城(棉城)。

因公從公發籍濠波,又被奉為濠波再基始祖。潮陽峽山樓前村的“莊氏大宗祠”是公從公紀念祠,堂號“餘慶堂”。上東浦是濠波世系最大村莊,現有人口13000餘人;後裔現居海、陸豐兩縣35個村莊約25000人。

聲明: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南澳百事通團隊,致力於傳播潮汕文化,宣揚潮人精神,也不遺餘力的提供汕頭南澳島的住宿、餐飲、遊玩等服務。來南澳島不知道怎麼玩,可諮詢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