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应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成长给我们的启示

既要给新兴行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又要在行业准入方面做好风险把控;用技术和政策从内外两方面"打补丁";监管要跟上互联网的变化,要创建有效机制和工作方法应对新问题。

据人民网报道,自2003年包括付费通、支付宝、易宝支付等在内的一批支付机构成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步入快车道,至今行业已发展15年。伴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助推,我国支付行业突飞猛进,但支付行业繁荣的背后也催生了一些违规现象。目前,支付行业正经历强监管的考验,或将迎来"洗牌"。

第三方支付方式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连卖菜的老大爷都学会了二维码收钱,而这种常态化支付场景在1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近几年,搭乘"互联网+"的快车,第三方支付方式在支付体系内影响越来越大。有数据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92.4%,2017年交易量同比攀升89.23%至152.9万亿元。

从最初的"野蛮生长"、乱象丛生,到监管不断发力、升级,倒逼行业的良性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之路走得并不平坦,在市场、政策的影响下该行业日臻成熟。比如过去一年间,互联网支付规模同比增长了30%,移动支付规模同比增长了226%;同时,监管也开出了百余张罚单,其中不乏数千万元的大罚单。这其中的教训和经验,值得更多新行业、新领域借鉴。

其一,既要给新兴行业一定的发展空间,又要在行业准入方面做好风险把控。行业风控能力不足、技术漏洞和资金安全存隐患、违规经营冲击正常的支付秩序,是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存在或曾经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不法分子套现、洗钱的工具,还有客户资金被盗刷、客户个人信息被泄露、备付金被挪用等,或是存在异地收单、套用商户MCC码、绕开银行换汇环节逃避外汇监管等现象。针对这些弊端,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不少改进措施,从制度上补漏,使得这个行业成长壮大起来。比如针对无资质、风控能力不足问题,2010年央行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要求从事支付业务需要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其二,用技术和政策从内外两方面"打补丁"。比如针对安全漏洞、密码保护等环节,支付企业拥有技术长处,纷纷通过技术升级从内部加固防线;而针对客户备付金风险等隐患,相关部门从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如2013年央行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逐步构建起多方位监管体系。

其三,监管要跟上互联网的变化,要创建有效机制和工作方法应对新问题。比如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监管出现一定盲区,在很多交易和转账行为中,银行、央行、银联均无法掌握具体信息和准确的资金流向,于是网联(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应运而生,改变了此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有利于监管部门对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正是相关部门的频频出手,让支付结算监管规则不断完善。

过去15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一个新兴行业在互联网生态下的成长路径。某种程度上,这为其他新业态提供了监管和发展的样本。比如当前火热的区块链、自媒体、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网络慈善众筹等领域,均存在是重速度还是重平稳的问题。第三方支付作为做过选择题的"过来人",在监管理念和发展路径上可以为后来者提供一定的经验。

千应支付是致力于为网络商家提供"免签约、费率低、对接快"的网络在线收款支付服务平台,覆盖全渠道全平台,极大简化企业与支付通道的对接过程,支持集中管理日常交易,财务管理,满足多方面的管理需求,提供更便捷的B2C(商对客)支付新模式,实现"无门槛、便管理、无结算"让商家接入更省心、支付更安全。

千应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成长给我们的启示

湖南千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千应支付始于2016年,伴随着中国网络支付大爆炸而生,是湖南千应网络有限公司旗下的聚合支付品牌。公司希望用网络支付连接价值,致力于彻底改变网络支付的接入方式,让一个商户都能轻松接入支付,让每一个创业者都能实现自动化交易,彻底解决网络创业门槛。应支付正在为这个世界提供一种全新的支付服务,不仅极大地简化了企业与移动支付渠道和消费者的对接过程,还将日常交易管理,查账对账,数据分析功能集成到统一的管理平台。从支付接入、交易处理到业务运营,我们以定制化全流程的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应对在商业变现环节可能面临的一切问题,极大简便了企业在支付中遇到的难题。

千应网络:第三方支付的成长给我们的启示

千应支付

互联网催生新兴行业的能力难以估量。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新业态出现,而相应的问题、矛盾也会出现。正如第三方支付的纠偏发展中是有阵痛的,一起起平台为不法组织背书案件的背后站着无数受害者。这提醒我们,监管不能总是慢半拍,行业发展也应多一些前瞻性的考量和未雨绸缪的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