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工作全面展開,農機投入量不斷增加

秋收、秋耕、秋種是秋季農民作業的核心,眼下,各地“三秋”大戰已然早已拉開序幕,各類農機具也競相亮相。農業機械的使用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農業綜合實力,拉動農村整體消費需求。近日,隨著“三秋”作業如火如荼展開,各地農機投入量也在不斷增加。

河北邯鄲農業“三秋”投放農機30萬臺

據河北省邯鄲市農業機械化管理辦公室統計,目前邯鄲市農業“三秋”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玉米大面積收穫正在進行,全市投入“三秋”生產的農業機械將達到30.5萬臺(套)。其中,玉米聯合收割機0.9萬餘臺、秸稈還田機2.5萬臺、小麥播種機1.9萬臺、旋耕機(包括牽引犁、深松機)1.85萬臺、拖拉機10.3萬餘臺,配套機械13萬臺(套)。

邯鄲市農機裝備的大量儲備,為推進小麥和玉米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提供了機械保障。全市小麥機耕率已達到99.9%,機播率達到99.5%,機收率為99.8%;玉米機播率為99.5%,機收率為92.3%;小麥、玉米耕、種、收機械化率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全市農作物機耕水平達到99%,機播水平達到80%,機收水平達到71%,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9%。

西安市8.1萬臺農機確保三秋作業高效進行

預計“三秋”期間,西安市投入作業的各類農機具將達8.1萬臺,其中拖拉機1.8萬臺,玉米聯合收割機3759臺,小麥播種機1.3萬臺,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機6780臺。

圍繞“三秋”工作,西安市提前做好“三秋”服務所需物資的調劑和儲備,組織農機作業人員開展技術培訓;組織農機部門和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送技術、送服務到田間地頭;加大農機公安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嚴防較大以上農機事故的發生。

安徽天長組織10萬臺農機迎戰“三秋”

秋收秋種來臨之際,天長市搶抓時機,組織4000多臺聯合收割機準備投入搶收,10萬多臺套農機具迎戰“三秋”。其中40多家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服務農戶10萬多戶,服務機收機耕面積60多萬畝,農機作業將成為“三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今年“三秋”,為實現收割機械化作業、秸稈禁燒全面完成、整地播種質量進一步提高這一目標,天長市精心組織安排,提前備足農機。一方面鼓勵和支持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戶購買大型聯合收割機械,推行訂單作業;一方面從江蘇、山東等地組織2000多臺套大型收割機來天長跨區作業,使水稻機收水平達到98%以上。全力推進深松整地,確保深松機具充足,搶抓農時和墒情,加快作業進度,確保今年全市80多萬畝作業任務完成。

大忙期間,農機部門取消雙休日,開通農機“110”,協調做好供油、安全農信通服務等,做到“四個到位”,即組織領導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農機服務到位、安全監督到位;傾力抓好水稻收割機的組織工作,動員機手“搶晴天、乘雨隙”,千方百計加快機收進度,提高作業效率,提升作業水平,爭取10月上旬完成秋收任務,11月初基本完成秋種任務。

河南天中50萬臺農機保障“三秋”生產

據天中市農機局消息,全市“三秋”將確保組織50萬臺(套)以上的農業機械投入生產,小麥機播率穩定在99%以上,玉米機收率力爭達80%,花生機收率力爭達80%,深松整地面積達248萬畝。

同時,天中在“三秋”農機化會議上提出要制訂科學合理的“三秋”生產方案,建立“三秋”生產組織協調系統,為秋作物收穫和小麥適時播種提供保障;做好技術服務和物資供應保障,在開展“三包”維修網的基礎上,提供上門修理、預約維修等便捷服務;注重發揮農機合作社在“三秋”生產中的作用,推廣合同化作業,保障農機作業市場平衡;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管理,減少農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營造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氛圍。

本文由中國農機網整理發佈,部分資料來源:河北新聞網、西安網、滁州日報、天中晚報,如有侵權或異議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