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體面

前些日子,朋友邀請我去開一個講座。

當時問我演講主題,想了下,命名為:

文字的體面。

包含三層意思:一、文字是體面的一部分;二、文字,讓人體面;三、堅持寫好文字就是“自省中的體面”。

先說文字為何是體面的一部分——

文字的本質,是一種禮儀,所以,才張弛有度,進退自如,有理有面。文字功夫好的人,叫精準、得體,並規矩。

俗說,見字如面。好的文字並非憑空而來,完全出於作者的真誠,很多寫文字的,功夫不夠,真誠有限,加之心懷鬼胎,文字成了把玩的技巧,文失了分寸,人便不體面。

說到體面,老手都有心照不宣的秘笈:足夠認真的文字,對話的是至親,彷彿看到文字的每一個讀者均為家人,當然,也包括閱讀文字的“另一個自我”。

把握好這一點,文字即體面。

歸根到底,文字是寫給他人,更是寫給自己的。

再說文字如何讓人體面——

一個真正懂得文字之力的人,會感謝自己有敘述的本事,得以對話平淡無奇的一生,戰勝孤獨的恐懼。一如心理學家愛麗絲·弗洛姆《關於惡》中所說的那樣:

“人類是孤身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裡的、對萬物充滿恐懼的異類。”

畢竟,在這個渴望對抗內心恐懼的時光裡,倘若感受到愛的,會想要記錄;倘若感受到怕的,會想要釋放。於是,便有了寫字的初衷。

任何時候,書寫都是釋放內心的一種方式,像是自我對自我的呢喃,只不過有的呢喃,力透紙背;有的呢喃,無病呻吟。

在這樣的呢喃中,有些文字獲得了傳播,被人摘錄、傳遞,並且分享,這一點,又映射出人類的

單純與溫柔

但凡能夠說出自己當時感受的人,往往會讓他人關心、憐憫,甚至想呵護;而總是能向外人表達內心喜悅、分享美好事物的人,也會讓他人想分享更多美好的事物回贈他。

通過文字來表達內心,是自我的求生。

這點,便是寫作者本身的單純,畢竟:

“人類是單純的生物,會對動聽的語言感到陶醉與喜悅。倘若銘記這一點,在任何世代,都能帶給自己很大的幫助,在任何亂世,也都能通過文本的能力,讓自己夾縫求生,化險為夷。”

理解到這一點,你便明白,在你沒有任何依靠時,你還可以依靠文字。

最後說說,文字的堅持,也就是“自省中的體面”——

在過分電子化的時代,人往往忘記了書寫,且不談對群體閱讀口味而言,詩歌、隨筆、戲劇之類的創作文體的式微,對個體而言,

當下文化潮流對日記和書信的鄙棄,讓人越發遠離文字的體面。

在一切文體中,我最衷情的始終是日記和書信。

日記,是寫給自己的。

見字如面,每次翻閱,是當下的我和過去的我的一次和解與告別。

而書信,是給他人的。

見字如面,書信往來,每一個字都是對彼此的念惜與關懷。

無論日記還是書信,開頭一句:

“好久不見了,你好嗎?”便生生拉開了時空,翻落在不同角落裡的人們,隔空對話,無論是想念一個人還是被一個人想念,都是確幸,一字一句都是暖心。

這樣的禮節,在過分追求速食的當下,可謂情義不再,規矩也變得可有可無。

人們便無從談體面和禮節。

無論何時,我依然保持日記的習慣,也會堅持寫信。

一如我所堅信的,在無盡的海面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凡綿綿無盡地書寫,對面的那個人就一定能看見。只要堅持不懈地書寫,對面那個人就一定存在。

在“見”與“不見”之間,在“在”與“不在”之間,文字是我們唯一的關聯。

這麼想,多少有點幼稚,有點頑固,也有點痴人說夢。

但所謂體面的人生,無非是在所有人都遺忘時,你選擇某種不合時宜的堅持。

一如,始終堅持相信無論在多糟爛的年代,都會有文字的體面與做人的禮節

“凡事都應該從親筆書寫開始,所有事都要以親筆書寫完成,這樣的禮節規矩是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一部分。”

這便是見字如面。

文字的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