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体面

前些日子,朋友邀请我去开一个讲座。

当时问我演讲主题,想了下,命名为:

文字的体面。

包含三层意思:一、文字是体面的一部分;二、文字,让人体面;三、坚持写好文字就是“自省中的体面”。

先说文字为何是体面的一部分——

文字的本质,是一种礼仪,所以,才张弛有度,进退自如,有理有面。文字功夫好的人,叫精准、得体,并规矩。

俗说,见字如面。好的文字并非凭空而来,完全出于作者的真诚,很多写文字的,功夫不够,真诚有限,加之心怀鬼胎,文字成了把玩的技巧,文失了分寸,人便不体面。

说到体面,老手都有心照不宣的秘笈:足够认真的文字,对话的是至亲,仿佛看到文字的每一个读者均为家人,当然,也包括阅读文字的“另一个自我”。

把握好这一点,文字即体面。

归根到底,文字是写给他人,更是写给自己的。

再说文字如何让人体面——

一个真正懂得文字之力的人,会感谢自己有叙述的本事,得以对话平淡无奇的一生,战胜孤独的恐惧。一如心理学家爱丽丝·弗洛姆《关于恶》中所说的那样:

“人类是孤身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对万物充满恐惧的异类。”

毕竟,在这个渴望对抗内心恐惧的时光里,倘若感受到爱的,会想要记录;倘若感受到怕的,会想要释放。于是,便有了写字的初衷。

任何时候,书写都是释放内心的一种方式,像是自我对自我的呢喃,只不过有的呢喃,力透纸背;有的呢喃,无病呻吟。

在这样的呢喃中,有些文字获得了传播,被人摘录、传递,并且分享,这一点,又映射出人类的

单纯与温柔

但凡能够说出自己当时感受的人,往往会让他人关心、怜悯,甚至想呵护;而总是能向外人表达内心喜悦、分享美好事物的人,也会让他人想分享更多美好的事物回赠他。

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是自我的求生。

这点,便是写作者本身的单纯,毕竟:

“人类是单纯的生物,会对动听的语言感到陶醉与喜悦。倘若铭记这一点,在任何世代,都能带给自己很大的帮助,在任何乱世,也都能通过文本的能力,让自己夹缝求生,化险为夷。”

理解到这一点,你便明白,在你没有任何依靠时,你还可以依靠文字。

最后说说,文字的坚持,也就是“自省中的体面”——

在过分电子化的时代,人往往忘记了书写,且不谈对群体阅读口味而言,诗歌、随笔、戏剧之类的创作文体的式微,对个体而言,

当下文化潮流对日记和书信的鄙弃,让人越发远离文字的体面。

在一切文体中,我最衷情的始终是日记和书信。

日记,是写给自己的。

见字如面,每次翻阅,是当下的我和过去的我的一次和解与告别。

而书信,是给他人的。

见字如面,书信往来,每一个字都是对彼此的念惜与关怀。

无论日记还是书信,开头一句:

“好久不见了,你好吗?”便生生拉开了时空,翻落在不同角落里的人们,隔空对话,无论是想念一个人还是被一个人想念,都是确幸,一字一句都是暖心。

这样的礼节,在过分追求速食的当下,可谓情义不再,规矩也变得可有可无。

人们便无从谈体面和礼节。

无论何时,我依然保持日记的习惯,也会坚持写信。

一如我所坚信的,在无尽的海面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但凡绵绵无尽地书写,对面的那个人就一定能看见。只要坚持不懈地书写,对面那个人就一定存在。

在“见”与“不见”之间,在“在”与“不在”之间,文字是我们唯一的关联。

这么想,多少有点幼稚,有点顽固,也有点痴人说梦。

但所谓体面的人生,无非是在所有人都遗忘时,你选择某种不合时宜的坚持。

一如,始终坚持相信无论在多糟烂的年代,都会有文字的体面与做人的礼节

“凡事都应该从亲笔书写开始,所有事都要以亲笔书写完成,这样的礼节规矩是生而为人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便是见字如面。

文字的体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