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宋朝開始,中國古代歷史出現了一個重大變化,從武將治國轉變為文人治國,宋代更是放出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話來,文官集團正式成為影響中國古代王朝興衰的重要力量,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1、文官階層在限制皇權方面有作用。

秦、隋皇權缺乏制約,秦二世和隋煬帝是兩個標準的胡作非為型皇帝,兩個原本強大、興盛的王朝瞬間崩塌。秦隋與之前的王朝有顯著變化,秦朝終結了春秋戰國的貴族分封制度,改為郡縣制;隋朝努力消除門閥士族的特權壟斷地位,開始了科舉制度。這些劃時代的政策都對後世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但利益受到損害的貴族士大夫和門閥士族反彈也是最激烈的。

秦隋都沒有良好的知識分子上升渠道,隋的科舉實行時間還短,朝堂上都是原來的貴族士大夫和門閥精英。而兩個朝代開國皇帝都是強硬派,壓制了一切反對力量。當二代繼位後,既無超人才幹,又無強勢支持,依靠慣性繼續統治著帝國。

當缺乏良好官僚行政制度的制約之後,秦隋兩個王朝就在胡作非為的皇帝帶領下走向了深淵。被壓制的貴族士大夫和門閥士族樂於看到這種情況,國家亂了,他們才能有可能重新恢復以往的權勢地位。

之後唐末熹宗、懿宗,又是兩個出名荒淫無道的皇帝,唐王朝本來君權就重,之前文官經過黨爭剛剛恢復過來,無力制約皇帝,只能同流合汙,破壞了唐王朝最後的輝煌。

自宋開始,文官階層很好的完成了制約皇權的使命,到了架空皇權的地步,基本上除了開國幾任,看不到能夠一言而決天下事的皇帝。清王朝是個特例,最為專制集權,但皇帝只是無能,還沒有胡鬧,得以延續近三百年。好像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文官制約皇權作用並不是絕對的。

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2、文官階層在王朝初期治理國家有作用。

馬上取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所有帝王都信奉這個道理。治理國家是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帝王的想法要通過各級官吏執行,這就給了文官集團和地方官吏充分發揮才能的空間。開國之初,帝王權威正盛,且一般都實施休生養息保民措施,朝堂上是一批經歷過戰火、有治國理想的大臣;執行層是一批充斥著理想主義精神的年輕官吏;再下面的小吏或是軍人轉業,或者是地方鄉老,所有人都在向著一個方向努力,國力恢復、民生髮展,國家進入盛世階段。

同時,按中國古代王朝的制衡體系,同樣是一批年輕的低級監察官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總體風氣向上、且都受到道德約束的大背景下,開國初期文官階層是正面的、積極的,完成了治理國家這一重要任務。

即便如此,中國古代統治觸手也沒有深入到最基層,這給了漢代地方豪強、唐代藩鎮、宋明清地主利益集團的發展空間。

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3、當文官階層背棄了它的使命,就成為反面力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地方勢力通過土地兼併逐漸興起,對掌握行政權力的文官階層誘惑也越來越多。而一旦處在和平時期,文官墮落的是非常迅速的,一邊有經濟上的需求,另一邊需要保護者和代言人,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最為醜陋的官商勾結。幾代人之後,文官集團與地方利益集團已經徹底融合在一起了,高官即是大地主、大富商,低級官吏即是小地主、小商人。利用各級官吏的特權和行政權力,文官利益集團攫取了大量的財富。

於是,朝堂上充斥著佔地千萬頃、掌握某個工商行業命脈的朝廷大佬,地方上是這些大佬的子侄或學生,成為依附在中國古代王朝身上的毒瘤。為了進一步壟斷或者維護原有利益,架空皇權是必須的,這樣可以制定一系列對自己有利的政策。最後唯一倒黴的就是自耕農和城市平民,這些賦稅、勞役主力身上負擔越來越重,農民起義也此起彼伏。

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4、文官集團在王朝中後期已經極度盲目,是造成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文官利益集團一直在不斷刷新無恥二字的下限,在自身利益面前,什麼國家發展、外地入侵、民不聊生都視而不見,讀史之人經常會發現王朝末期那些愚蠢短視到了極點的措施,令人扼腕長嘆。文官集團的盲目短視自私自利,逐步破壞了中國古代傳統小農經濟和重農耕國策,另一方面使整個官僚行政體系集團腐敗,甚至河道治理、軍費、賑災糧物都敢成為他們的利益來源,凡是經過文官階層過手的錢物都會被剝去一層,天高三尺,極端的甚至謊報災情以騙取國家救災錢糧。

南宋、明末最為典型,南宋商業基本上都壟斷在國家手中,文官只能揩油,南宋到死都是有錢的;而明朝文官制定政策不收商稅,繁榮的商業利潤全部流入文官利益集團囊中,逼反了李自成,窮死了崇禎。

人心肯定是越來越複雜的,人的底線也會越來越低。漢唐到宋,至少王朝前期還是積極向上的,也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採取極端手段去減緩這個過程。如西漢和唐代的酷吏,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但都不足以壓制人心的貪婪。明清兩代,開國即進入吏治腐敗的高峰,若非朱元璋、雍正這些王朝初期皇帝大力壓制,文官階層造成的後果將更為嚴重。即便如此,明清兩朝一直深受吏治腐敗之苦,甚至可以說都是因此滅亡。

中國古代文官集團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

總之,在一個良好的制約、監督體系之下,文官階層代表的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是可以做出巨大貢獻的。但正如皇權也需要關在籠子中一樣,官僚體系一旦失控,對國家的殺傷力更加嚴重。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

原創聲明:本人作品為個人獨立原創,每週一至週五《今日頭條》首發,圖片為《今日頭條》提供的免費正版圖片或原創圖片,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