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國恨家仇,世代銘記

中華文明,源源流長,海納百川,博採眾長。中華民族,厚重寬容,與人為善,友好睦鄰。中國之邦,禮義之鄉,德治天下,謙讓四方。泱泱大國,地博人廣,強盛之時,以德服人,自稱不戰而屈人之兵,樂與天下共享和諧。衰敗之際,以德報怨,割城讓地,用黃金白銀換取和平。曾有西方列強,挾堅艦利炮,長驅直入,燒殺掠搶,滿載而歸。更有日本倭寇,屢屢挑釁侵略,終至大兵入境,血腥佔領,暴行'三光',姦淫燒殺,實施殖民統治。在國破家亡,民族危難之際,幸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浴血奮戰,歷經十四年戰火,在國際社會幫助之下,方才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時過八十餘年,日本右翼勢力竟又死灰復燃,重蹈舊轍,在美國推行全球霸權戰略的支持挑唆下,錯以為美國重返亞太會給他們提供可乘之機,一時間,殺氣騰騰,步步緊逼,欲搶佔我領海領土。日本政府則開動國家機器,使盡渾身解數,高調購武擴軍,頻繁軍事演習,屢用武力挑釁,肆意扣船拘人,不惜血本要與我決一死戰,妄圖重演八十七年前的悲劇。

大敵當前,尚有少數國人,心存幻想,求和心切,乞盼著強盜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有個別賣國賊,認敵為友,賣身求榮,鼓唇弄舌,誤導百姓。正義之士則大聲疾呼,日本以我為敵,實乃國之幸事,有了日本這樣的敵人,才能讓國人睡臥不寧,寢食難安;各族人民才會萬眾一心,冒死一拼;中華民族才會奮發圖強,壯大崛起!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九一八事變中,日軍裝甲車侵入瀋陽

一、無敵之國,自取滅亡

一個國家面對著強敵,才能有居安思危、常備不懈的憂患,才會堅定臥薪嚐膽、勵兵秣馬的意志,才會有不戰則已、戰則必勝的決心。也才會具備令敵不敢求戰、戰則必敗的實力。

無敵則無危,無危則國亡。"敵存滅禍,敵去召過",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如若沾沾自喜,滿足於一時的勝利,一器的優勢,便目中無敵,妄自尊大,甚至沉迷於軍無敵手、國無齊肩的錯誤判斷中,侷限於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盲目樂觀裡。長此以往,危機意識逐漸喪失,人們安居於太平盛世,陶醉於警而不報,危而不見,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歌舞昇平中。懈久無備,日久而衰,必將是醉生夢死,疏於演練,或成花拳繡腿,武功盡廢。或像籠中猛獸失去野性,蛻變成玩物病貓。當敵人高舉著屠刀瘋狂向我們殺來的時侯,我們卻無視敵人的兇殘,意識不到亡國的危險,無異於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無敵則無志,無志則心散。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人多嘴雜,心態不一,徜若沒有了敵人,在貌似國泰民安的環境中,人民鬥志日漸鬆懈,國家實力難以提升,人心似散沙,難以凝聚;私慾如洪水,難以遏制;愛國之心泯失喪盡,報國之志蕩然無存。此時一旦敵人入侵,則救國無勇士,解危無良策,只能任人宰割,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日軍在瀋陽向中國軍隊進攻

無敵則無懼,無懼則族分。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是一個多民族的共和國。長期以來,每當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之時,全國各族人民都會精誠團結,共御外敵。是共同的敵人和滅族的危險,將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是共產黨的領導讓他們面對敵人而毫不畏懼。徜若各民族共同的敵人沒有了,滅族的危險消失了,心中的懼怕煙消雲散了,對共產黨領導的依賴也就減弱了。在敵人的挑唆利誘下,民族矛盾便會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的分裂也就在所難免。

二、敵逢對手,愈戰愈勇

民族需要在壓力中前進,有了敵人的存在,才會有壓力,更會有動力。倘若明確了敵人,就意味著有了一個相互鬥爭、相互制約的對手,而對手的高度則決定著我們的高度,對手的實力則成就著我們的實力。

從我國目前的綜合實力來看,如果敵人是個弱小國家,以強戰弱,以大對小,不僅起不到正國威,揚正氣的效果,反而會對一些無賴流氓國家起不到震攝作用,失去輿論高地,也難以服眾,甚至還會喪失我國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破壞我國與廣大中小國家的友好關係。

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如果敵人是一流的發達國家,以弱對強,以小抗大,不僅會打亂我國發展改革的步伐,還會嚴重影響中國夢的實現,而且還要投入極高的成本,冒著極大的風險,去與遠離國土的強國為敵。儘管這種威脅確實存在,但對於我國來說,從戰爭的因素、時間、條件到各方面的準備都還不允許有這樣的打算。我們只能是韜光養晦,厚積薄發,立足一個防字,防備著所有的不測之戰。

從我國周邊的關係來看,與我國有邊界爭議的幾個國家中,大多都是搖旗跟班的,他們不具備與我國單挑的勢力,只好抱團取暖,跟隨著主子起鬨,打打群架,敲敲邊鼓。如果我們不分主次,全面樹敵,冒然出擊,多線作戰,他們就會採取群狼戰術,峰擁而上,狗撕貓咬,讓你有理說不清,得勢不得理,還會惹你一身騷,勝敗都是輸。當你耗盡精力,傷痕累累之時,真正的敵人就會乘虛而入,將你一舉拿下,亡國之災便會成為現實!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九一八"事變後,瀋陽全城被日軍佔領

因此只有利害攸關,實力相當,你死我活,難免一戰的對手在戰場上相見,才會分外眼紅,愈戰愈勇。

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中日近代史上發生的甲午戰爭和抗日戰爭,都是因日本侵華而發生的。甲午之戰,日軍全殲我北洋艦隊,並在旅順製造了慘絕人寰的"旅順慘案",歷時三晝夜,血洗旅順城,屠殺我同胞18000餘人。接著又逼迫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開闢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在抗日戰爭中,日軍造成的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槍殺和活埋中國軍民達30多萬人。

這深仇大恨,至今未報,血海之債,絲毫未還。日本政府卻一筆勾銷,全面否認。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鐵嶺昌圖紅頂山兵營被襲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中國政府對日本採取拋棄世代深仇,免去鉅額賠款,翻掉歷史舊賬,施以仁慈之心的友好策略,笑對日本國民,做到了寬容大度,仁至義盡。可是日本政府卻嗜血成性且侵略有癮,慣於倒打一耙,善於恩將仇報,精於出爾反爾,是個集流氓無賴於一身的無恥之徒,可謂是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中國人民還期盼著日本政府深刻反省戰爭罪行,徹底放棄復活軍國主義的幻想,以正常的心態與我國人民和平相處。然而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望再次落空,舊傷未愈,再添新恨。日本政府先是購島,後是國有,緊跟主子,拉擾盟國,竄訪周邊,圍堵中國,欺騙輿論,矇蔽世界,明賣軍火,暗造核武,修憲擴軍,明目張膽,其狠子野心,路人皆知,欲滅中華,蓄謀已久。

中日兩國,歷史上曾數次為敵,也各有勝敗,大都是日本悍然發動侵略。近年來日本政府又一次迫不急待地跳了出來,公開與中國人民為敵,正所謂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樣的對手,如狼似虎,狂妄至極,勢力不弱,橫在國門,我不犯他,他必滅我。俗話說,即來之則對之,毛澤東時代,我們有了兩彈一星,才迫使敵人對我們刮目相看,毛主席也有底氣和膽量笑稱: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今天我們只有發展壯大,提升國力,增強軍力,凝聚民心,激勵鬥志,有了真實力和硬實力,我們才敢說: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銘記歷史,不忘宿敵

在日軍炮火中遇難的中國同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