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此篇文章探源“玉柄形器”原來的名稱和用途!內容專業性較強,篇幅較長,故全文分三篇發表,沒有耐心的看官請移步,節省您的流量!

要想知道結論,請靜下心來認真讀完,您一定會有所收穫!

本篇是第一篇

“玉柄形器”長什麼樣?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大致都長上面這樣吧!

這種玉器叫什麼名字呢?至今都眾說紛紜,於是專家們起了個新名字,叫“玉柄形器”(專家也為難啊!但是我還是要說現在的專家大多不作為啊!),然後大家都這麼跟著叫了,這麼多年過去了,還這麼叫,至於它本來叫什麼名字、幹什麼用的,人們好像已經慢慢的失去了興趣,也不太關心了,只管“柄形器、柄形器”的這麼互傳著......

那麼,就這麼叫下去嗎?

我到底叫啥?

“玉柄形器”到底原名叫什麼,幹什麼用的,其實也有不少學者提出不少看法,有“琴拔”、“佩飾”、“大圭”、“髮簪”、“玉璋”、“劍柄”、“石主”、“瓚柄”、“玉笏”等等不同學說。

這裡面有純猜測的,有望形起意的,有張冠李戴的,真是八仙過海,百花齊放。。。。。。這些說法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先放一放,不急著驗證,那樣兜的圈子有些大了,用最短路徑法:

到底是什麼,還是回到器物本身上找線索吧!

下面來看一件玉器,這件玉器對於探討玉柄形器的名稱和用途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它的出處是這樣介紹的:“據傳上個世界20年代出土於安陽殷墟,民國天津方氏舊雨樓以千枚銀元收購,現藏於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如圖: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天津歷史博物館藏(方氏舊藏)▲

讓我們放大來看上圖中這件玉器上刻劃的甲骨文: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上刻銘文十一字:“乙 亥 王 易 ( 錫) 小 臣AB才 ( 在) 大(太)室”(暫時用AB代表二個打不出來的字吧),內容比較容易懂,只有AB這二個字比較難解。這句話說了些什麼?這二個字代表什麼意思?官方的解讀是:

“乙亥這天,商王在宗廟大室賞賜給小臣A一件名為B的玉器”。小臣後面跟的這個字就是這位被賞賜官員的私名,意思是“一個叫A的小臣官員”。

A字見下圖: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關於A這個小臣的私名具體叫啥,專家們解釋不一,這個字在古文獻中目前又是獨例,故這裡不再細討論。但有個規律,就是商末周初的小臣私名常與周邊方國的國名相同。

這裡需要解釋下小臣的含義:

“小臣”:是商周時常見的一類官員的職位統稱,有高有低。在殷墟甲骨的部分記載中,有的小臣位高權重,管理生產、擁有城邑、參與戰爭;有的卻被用作祭祀的犧牲。兩極分化一直延續到西周早中期,發展到西周晚期後專指近身奴僕一類。

商王給小臣A賜了一件名為B的玉器

B字見下圖: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甲骨文裡是這樣寫的: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現在問題簡單了,只要弄清這是個什麼字,叫什麼,就知道這件玉的本名了!

關於這個字,學界多釋為“瓚”字,先來參照下商末“子黃尊”上“瓚”字的銘文摹本: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商末”子黃尊“上”瓚“字的銘文摹本 ▲

還有西周“榮簋”上“瓚”字的銘文摹本: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西周”榮簋“上”瓚“字的銘文摹本 ▲

再來看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瓚”字的各種寫法: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瓚”字的甲骨文與金文寫法 ▲

小結:

從以上對青銅器、甲骨文、金文中的“瓚”字對比中可以看得出,小臣玉器上的“瓚”字在字形結構上與其基本一致,略有差異(仲方鼎銘文中的瓚字形表明該字上部從“玉”,另一尊銘文中的瓚字上部從“辛”,雖然學術界對“瓚”字的解讀存在各種看法,但大致趨同),並且與幾件青銅器同為賞賜之物,從文字和銘文所載器物的用途行為上解釋為“瓚”是站得住腳的。

所以,我的名字叫“瓚”!

那麼,“瓚”這個字代表什麼含義呢?

下篇我們接著說…………


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