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此篇文章探源“玉柄形器”原来的名称和用途!内容专业性较强,篇幅较长,故全文分三篇发表,没有耐心的看官请移步,节省您的流量!

要想知道结论,请静下心来认真读完,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本篇是第一篇

“玉柄形器”长什么样?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玉柄形器”

大致都长上面这样吧!

这种玉器叫什么名字呢?至今都众说纷纭,于是专家们起了个新名字,叫“玉柄形器”(专家也为难啊!但是我还是要说现在的专家大多不作为啊!),然后大家都这么跟着叫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还这么叫,至于它本来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用的,人们好像已经慢慢的失去了兴趣,也不太关心了,只管“柄形器、柄形器”的这么互传着......

那么,就这么叫下去吗?

我到底叫啥?

“玉柄形器”到底原名叫什么,干什么用的,其实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少看法,有“琴拔”、“佩饰”、“大圭”、“发簪”、“玉璋”、“剑柄”、“石主”、“瓒柄”、“玉笏”等等不同学说。

这里面有纯猜测的,有望形起意的,有张冠李戴的,真是八仙过海,百花齐放。。。。。。这些说法是否站得住脚,我们先放一放,不急着验证,那样兜的圈子有些大了,用最短路径法:

到底是什么,还是回到器物本身上找线索吧!

下面来看一件玉器,这件玉器对于探讨玉柄形器的名称和用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它的出处是这样介绍的:“据传上个世界20年代出土于安阳殷墟,民国天津方氏旧雨楼以千枚银元收购,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如图: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方氏旧藏)▲

让我们放大来看上图中这件玉器上刻划的甲骨文: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上刻铭文十一字:“乙 亥 王 易 ( 锡) 小 臣AB才 ( 在) 大(太)室”(暂时用AB代表二个打不出来的字吧),内容比较容易懂,只有AB这二个字比较难解。这句话说了些什么?这二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官方的解读是:

“乙亥这天,商王在宗庙大室赏赐给小臣A一件名为B的玉器”。小臣后面跟的这个字就是这位被赏赐官员的私名,意思是“一个叫A的小臣官员”。

A字见下图: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关于A这个小臣的私名具体叫啥,专家们解释不一,这个字在古文献中目前又是独例,故这里不再细讨论。但有个规律,就是商末周初的小臣私名常与周边方国的国名相同。

这里需要解释下小臣的含义:

“小臣”:是商周时常见的一类官员的职位统称,有高有低。在殷墟甲骨的部分记载中,有的小臣位高权重,管理生产、拥有城邑、参与战争;有的却被用作祭祀的牺牲。两极分化一直延续到西周早中期,发展到西周晚期后专指近身奴仆一类。

商王给小臣A赐了一件名为B的玉器

B字见下图: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甲骨文里是这样写的: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现在问题简单了,只要弄清这是个什么字,叫什么,就知道这件玉的本名了!

关于这个字,学界多释为“瓒”字,先来参照下商末“子黄尊”上“瓒”字的铭文摹本: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商末”子黄尊“上”瓒“字的铭文摹本 ▲

还有西周“荣簋”上“瓒”字的铭文摹本: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西周”荣簋“上”瓒“字的铭文摹本 ▲

再来看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瓒”字的各种写法:

我不叫“柄形器”!之一(我的探源系列)

“瓒”字的甲骨文与金文写法 ▲

小结:

从以上对青铜器、甲骨文、金文中的“瓒”字对比中可以看得出,小臣玉器上的“瓒”字在字形结构上与其基本一致,略有差异(仲方鼎铭文中的瓒字形表明该字上部从“玉”,另一尊铭文中的瓒字上部从“辛”,虽然学术界对“瓒”字的解读存在各种看法,但大致趋同),并且与几件青铜器同为赏赐之物,从文字和铭文所载器物的用途行为上解释为“瓒”是站得住脚的。

所以,我的名字叫“瓒”!

那么,“瓒”这个字代表什么含义呢?

下篇我们接着说…………


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