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牛車不走,打車還是打牛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俗姓馬,世稱“馬大師”,他早年修行非常用功,只管打坐。

懷讓禪師知他是法器,問他坐禪圖什麼?

他說:圖作佛。

元音老人|牛車不走,打車還是打牛

懷讓禪師就拿一塊磚頭在他坐禪的地方磨,

嚓啦!嚓啦!那噪音使馬祖不耐煩,干擾得他打不成座。

馬祖起坐問:你磨磚作什麼?

懷讓禪師答:我要把它磨成鏡子。

馬祖說:磚頭能磨成鏡子麼?

懷讓禪師就等他這句話,立即藉機反問: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怎麼能成佛呢?

這一問非同小可,直下震醒了馬祖的迷夢!

修行成道單靠打坐是不行的,打坐用功消除妄想,還要在各種境界中鍛鍊磨淨習氣。

單靠打坐是除不盡習氣的,一定要在種種順的逆的境界中磨鍊,習氣才可以除盡。

而且單靠打坐,把心坐死,入滅盡定,非但不能成佛,落入土、木、金、石倒有份在!

馬祖根性大利,言下知非,就請教懷讓禪師:那怎樣做才對呢?

懷讓禪師是大手筆的宗師,啟發學人有非常的手段,就反問馬祖: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對,還是打牛對?

懷讓禪師意在何處?為什麼這麼問呢?

車,比喻身體;牛,比喻佛性。你要修行成佛就必須證到佛性。把身體拘在那裡不動,就是打車。心性才是牛,心動身體才會動,要修心才對。(有人插話:哦!要打牛才對。)

哈哈,你答打牛也不對!有牛可打,就落到一邊了。

前則公案講的“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未乾。”,

你還沒有明白呀。(有人問:那怎麼答才行?

老人說:怎麼問的?那人問:打車還是打牛?老人厲聲喝道:打你!)

有一個“牧牛圖頌”,圖文並茂,講的就是修行保任的過程。

找到牛之後(比喻見性之後),這牛的性子還很野(比喻習氣尚重),還要拉緊韁繩,高舉鞭子看好它(比喻除習氣保任的過程),

到最後人也沒有,牛也沒有,才算真正了手。

馬祖經懷讓禪師的啟發開示,言下大悟,心意超然。

從此跟隨懷讓禪師,隨侍左右達九年之久,深得心印。

後出世說法度眾,法席大盛,座下出八十餘位善知識,遍佈各地。

早在懷讓禪師跟隨六祖之時,六祖就告訴懷讓:“西方般若多羅(達摩祖師的師父,西天第二十七代祖)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

踏殺天下人,就是說培育出很多很多大善知識,教化天下。

本公案中的“馬大師”就是這位馬祖禪師。

心密三祖元音阿闍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