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新美食——雞鳴三市

提到又新鎮特色美食,那就必須談一談“雞鳴三市”這道菜了,正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不登泰山枉為君”,來到又新鎮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去深巷裡嘗一嘗“雞鳴三市”的滋味。

“雞鳴三市”,其菜名的由來眾說紛紜,但其中兩個說法是最為人所信服的,一個是又新鎮地處三市(成都金堂、德陽中江、資陽樂至)交匯處,地勢奇特,農村人家的雞報曉時,分處三市的人家都聽得見,所以以此雞做出來的菜就叫“雞鳴三市”;而另一個說法卻帶著濃濃的傳奇色彩。傳言,清末時,又新鎮附近匪患猖獗,又地處三市交匯處,各家土匪為爭山頭打得是頭破血流,其中有三家土匪隔三差五的為物資問題劫掠周邊村落,搞得是民不聊生。又新鎮當時的“袍哥會”為民請命,邀請當地的三個土匪頭子,搞了一個盛大的聚會,商討和平共處的問題。在宴會上,“袍哥會”頭子故意拖延吃飯時間,正當這三個土匪頭子餓得頭暈眼花之時,廚子端上三個瓦鍋,鍋內的雞飄來陣陣香味,引得土匪頭子們直吞口水,叫喚著讓警戒的土匪嘍囉們一起品嚐,待到樓上是酒肉高歌時,樓外已經早被“袍哥會”的人員包得水洩不通,直上宴樓,將三個土匪頭子當場斬首。至此,又新鎮名震三市,再也沒有哪個土匪敢染指此地,這道立功最大的菜也因此得名。

傳奇的故事當然要配頂級的食材才算完美。“雞鳴三市”選材精道、講究、挑剔,其中主食材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來的跑山雞,要分別是青腳土雞、天露黑雞、黑烏土雞這三種雞種才行。金堂德康公司為恢復此菜的榮光,特地培育這三種雞種,並加以提純改進,培育出來的雞種肉質強勁,皮嫩爽口,油汁凝而不膩,才能算合格的雞種。

“拾得金剛玉,雕工比天琢”。“雞鳴三市”的食材難得,其做工更是一絕。“三市”分“三鍋”,分別以燒、拌、燉的形式呈現,卻又環環相扣,寓意分明。

第一鍋為燒雞,必須放入獨家秘製油料和著公雞,小火慢熬湯汁半小時,土豆、小蔥、生薑絲在半小時期間要全部加入進去,期間鍋勺要每隔兩分鐘攪拌一次,讓雞的鮮味按著土豆、小蔥、生薑絲的放入次序,依層次的浸入配料裡,使整鍋雞入味七分於配食,入味三分於湯料,在“咕嚕咕嚕”的滾燙聲中自然與人文融在了一起。土豆的外形經油料澆裹後似火紅的太陽,肉雞在久煮後已漂浮在湯料上,寓意“鳳鳴朝日,爭爭日上”。

第二鍋為拌雞,老師傅會提前一天用把雞與青椒、小米辣裹在一起,待到開廚時把雞煮熟,將雞整隻利用精湛的刀工切成小塊,伴以醃製的老薑和上五分鐘,在加入蔥花、白菜絲、胡蘿蔔絲等。鍋中青、綠、紅、白、黃混合在一起後,再澆上辣油,在鍋中反覆翻滾,直到所有顏色都被辣油完全染紅後再起鍋,此時會未嘗先被辣味燻眼,口中生津,嘗一口叫人直吐舌頭,乍一看整鍋都是紅火一片,似鳳凰踏著紅霞漫舞,寓意“鳳踏晚霞,來日紅火”。

第三鍋為燉雞,燉雞的做法較前二者有所不同,秉著大道至簡的道理,廚師會以整雞做此菜,但配料卻出奇得少,做工簡單,目的只是為了保留雞湯的原味。先以清水燉雞,待雞肉七分熟時,輔以當歸、薏仁、紅棗加入清湯中,之後蓋上鍋蓋靜待湯成,當揭蓋開鍋時,湯清汽長,清新的香味勾魂入魄,此時的雞已與浮在湯麵的當歸、紅棗形成了一幅畫,似鳳凰踩在枝條上,遠望明月,寓意“鳳棲良木,靜待涅槃”。

“雞鳴三市”由濃香開始,以辣香登頂,為清香所落幕,讓人的味蕾形象的體會到了由簡入繁,再由繁至簡的深意,就如英雄一世一樣,最終選擇了歸隱山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