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十七 .扎賚諾爾博物館

離開呼倫湖我們就去了扎賚(lai,四聲)諾爾博物館,博物館位於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新區,南臨301國道,與該區黨政機關辦公大樓、飛馬廣場、猛獁公園處於同一中軸線上。

扎賚諾爾博物館免費開放,憑身份證入內,不允許帶水進入。

入口處有個碩大的筐子,大家都把礦泉水放在裡面,我怕出來的時候傻傻的分不清,就有些犯難,我娃出了主意,說:“我們把瓶子上的商標撕掉不就行了?”

我看著筐子裡那一堆可疑的瓶子,我懷疑之前已經有人用過娃的方法了,幸好我瓶子裡的水不多了,就1/10左右,於是我索性就把那水臨場給喝了,事後想起來,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在別人眼裡,我是不是和新聞裡那臨上火車了吃了兩個榴蓮的女子有點像?哈哈……

不過沒辦法,從小養成的節儉的好習慣,不管一個月賺多少工資,都節儉的有點那個,嘿嘿~~

博物館內分為扎賚諾爾歷史文化廳、呼倫湖生態溼地廳、扎賚諾爾煤炭廳三個展廳。

歷史文化廳裡的拓跋鮮卑的歷史和北方羌族的歷史最吸引我,我覺得能在呼倫貝爾這片土地上生存的人群是勇敢的、是不易的,因為一年之中他們要與苦寒戰鬥將近8個月,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呼倫貝爾的土地是這樣的遼闊,呼倫貝爾的景色是這樣的迷人。總之,這片土地和人民在我的眼裡是充滿著神秘感的,不論是遠古還是現今。

呼倫湖生態溼地廳裡有大量的動物、植物標本,還有蠟人做的蒙古族人民生活場景的再現。關於植物標本,我個人覺得可以借鑑現代的仿真技術,把它們做的更逼真一些,畢竟草原上主要的草本植物種類不是很多,壓乾的標本都是黃色的,幹扁的,不夠形象生動,可以做成仿真的,這樣讓大人和孩子更好的認識草原的植物,記住他們的名字。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我特別喜歡博物館裡佈置的幾處蒙古族人民生活場景的再現模擬。那些場景把呼倫貝爾大地上的薩滿的跳躍、呼倫貝爾大地上的蒙古族已婚女人的慈祥,都刻畫的惟妙惟肖。不得不說製作者非常注重細節,蠟像做的非常的逼真、有質感,區別於其他所有地方的蠟人館之類的那種呆板的有點嚇人的製造工藝。

如果你有思想準備,知道那是蠟人蠟像,在扎賚諾爾博物館你看到了這些場景會感到特別親切,因為他們看起來是那麼的自然和諧,非常的具有美感,場景的佈置上非常的注重空間的穿透感,在有限的空間裡,讓你感受到了空間的縱深上的無邊,草原的無邊,河流的無界。

如果你沒有思想準備,不知道那是蠟人蠟像,在扎賚諾爾博物館你也會被嚇一跳,但絕對不是因為蠟人、蠟像做的過於粗糙,讓你有見鬼的怕,而是因為他們太逼真了,讓你懷疑自己遇到了真人,自己在瞬間穿越了,所以你會怕,那種怕帶著那麼一點點的驚喜,不是完完全全的怕!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我們去的那天,我看到有個被蠟像震撼過得孩子,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保安,竟跑了過去一臉懵懂的仔細端詳,然後一邊試圖去摸,一邊嘴巴里說:“這不會也是假的吧?”然後你想的到的,那保安人員的反應是什麼,孩子是認真的,保安員是氣惱的,然後人群是歡樂的,大家誰也沒有忍住,鬨堂的大笑瞬間爆發,我想那保安人員不是第一次經歷這個場景了……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博物館的地下一層是全國最大的模擬礦井。展廳內部主要展品包括各個時期的採煤工具及採煤機械,礦工生活用品等。模擬礦井也做的非常的逼真,採煤的各個階段的都囊括其中。身處在狹小的空間裡,我有些悽悽然,曠工是怎麼適應地下工作的深度呢?這才是地下一層,我就有種憋悶的感覺,覺得自己的呼吸不順暢,急著要到地上去?但我又被眼前的場景所吸引,不捨得離開,想看個真真切切。在裡面走了一遭的大人、孩子都會深刻的感受到煤礦工人的辛苦,只是大人的感受或許比孩子強一些吧。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離開扎賚諾爾博物館,我們直奔滿洲里。在去往滿洲里的路上,導遊塔塔推薦我們晚上吃可以看演出的中俄晚餐,198元/位,小孩子也要買全票。這晚餐的價格有點小貴,貴的讓我有點肉疼,但看到其他兩個家庭都參加了,我也咬了咬牙報了名,不知道這198元/位的晚餐會不會帶給我們驚喜?

劉靜,1980年生於山東省膠州市裡岔鎮,2003年畢業於瀋陽農業大學,現居江蘇揚州。2016年出版鄉土隨筆集《小時候》,2017年出版青春愛情小說《畢業在東,愛情在西》,2018年出版植物科普《媽媽教我認植物》。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東北之行(十七):扎賚諾爾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