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五幸:難忘的童時味趣(散文)

西安 高五幸

週日在家收拾屋子,驀然在方桌下,發現了一個籃球,它是被小孫子玩過而“冷落”到了這裡。我輕輕揀起,如獲至寶,用抹布擦拭著上面的灰塵,兒時酸澀的記憶,不經意間冒出來,化成思緒的漣漪……

那是在灞橋鎮務莊小學上完小的時候(我們新寺村小學當時只有一至四年級),我和景恩厚、高纏孫、李友科年一年二,都是十歲左右年紀。農村娃當時的玩具就是彈弓子打雀,玩法是“摔四角”正反看輸贏、“摔瓦泡”(用黃泥土做成)聽響聲,要不就是地上橫豎著各劃五至七道線,開始了“丟方”“狼吃娃”“四盯”等方面的智力遊戲,樂此不疲,常常為“悔路”而爭得臉紅脖子粗,贏了哈哈笑,輸了便跺腳叫……

玩這些時間久了,碎牛(景恩厚)說,“成天耍這也沒毬意思!”他提議象學校大娃那樣來“踢足球”,得到我們幾個的贊同。足球可不是想踢就能踢的,首先得有個道具。在那個“你窮我沒啥,貧困挽疙瘩”的年代,幾個碎人手想買個球談何容易,簡直無異於端著梯子登天——難上加難。最後還是碎牛人小鬼大,用兩個舊帽子,剪去帽扇,讓母親把兩個帽殼縫上,塞上碎麥草封上口,這樣一個鼓鼓囊囊的圓球形象出現了。大概是出於好奇新鮮的緣故吧,我們這夥半大小夥子放學歸來,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在村口的暢快地方踢開了“足球”……直到天黑家裡人三番五次地叫喊,才悻悻罷休。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晚風吹來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我粗手撫摸著孫子玩過的籃球,耳際迴盪起少時村裡姐姐妹妹們那純潔的天籟之音,陡生念想,現在的孩子逢上了好年代,不愁吃,不愁穿,想要啥就有啥,真是跌到了福窖了!想到年少時難苦的曾經,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惜耐人生,熱愛生活呢?需要教育孩子打小要養成勤儉、勤勞、勤勉的好習慣!

童年酸澀而甜蜜的味趣,難以忘記,給了我們許多值得回味咀嚼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