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資本到農村包地,農民該何去何從

古城邯鄲永年區某村,新一輪城裡人下鄉包地又開始了,條件是村民自願,每畝地每年800元,每年秋收後發放包地費。這已經是城裡人包地的第三年,從三百畝地起,今天目標3000畝,涉及好幾個村,小塊地不包,不是成片大方地不包,村民家人有疑問,不包。很多村裡的年青人,願意把地包出去,一是種地不掙錢,另一個是不會種地,也不願意種地,打工遠比種地強很多。不同意包地的是村裡的老人。家有糧,心不慌。一直以為農民沒地了,還有什麼?包地給的那些錢,也不經花。

我家也有良田3畝多。同樣心不捨,也願意包出去。一是種地不掙錢,二是,父母歲數大了,自己又沒有時間回來勞作,包出去也未嘗不可。尤其是這兩年,玉米價格猛降,今年新玉米每斤0.36元,已經回落到1993年的價格了,再種玉米,每畝地的利潤已經低於300元,加上種小麥,一畝地一年利潤最多400多,還不算人工費,農民種地不考慮人工成本。農民算的是經濟帳,這也是同意包地的原因。可悲的是三年前,包地費還是每畝地1600元,兩年不到,跌倒了800元,農民沒有議價的權利。雖然你的地。讓人慾哭無淚。

令人驚詫得是,城裡人包地根本不來人。全部是僱人勞作。種同樣的農作物,小麥,玉米。同樣收割後,直接賣給糧食販子。這都是有目共睹的。父母給我描述時,一直想不明白。城裡人是怎麼掙錢的?包地費給了800元,每畝僱人勞作,加200元,每畝地成本就比農民高1000元,農民都不怎麼掙錢,他們的利潤怎麼來的?

同樣的疑惑,我也問了村長。村長說:“只知道人家能拿到高額的國家補貼,種不種都無所謂,每年僱人種地就是為了拍照,衛星定位,地裡收入夠僱人就行了。”我問他,每年每畝能拿多少補貼,他說也不清楚,肯定比我們農民拿的多。要不然,每年賠幾十萬,上百萬來村裡種地,圖得是什麼?捐款給村裡修橋補路,蓋學校,同樣可以買個好名聲啊。

當城市資本到農村包地,農民該何去何從
當城市資本到農村包地,農民該何去何從

今天河北省冬小麥休耕政策下來了,實驗地200萬畝,每畝500元。我們村仍然不在範圍內,如果在,相信父母和村民也不會同意把地包出去。

當農村逐漸沒落,青年人嚮往城裡人生活時,城裡人反而反其道,主動到鄉村包地。城裡人有雄厚資本,有廣泛的人脈,有農民拿不到的政策,猶如下山猛虎,鄉間的山羊和兔子又如何抵擋。世道輪迴,土地,農民的唯一命根子,多年後,還能保住嗎?農民又該何去何從?農村,多年後,還是我們溫暖的家鄉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