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閱讀是有效的閱讀?


這本書針對普通讀者,無論是誰,最初級的讀者,學會書中介紹的方法讀書,也一定會有收穫。收穫的大小,要看閱讀技巧的高低和知識的積累了。多磨練,多思考,多積累,讀書會越來越有成效。


我從這本書得到最大的收穫有三點:

1 讀每本書都記筆記。

用摘抄+評論(感想)的記錄方法,即“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選擇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抄錄下來,這樣有助於對內容的記憶和加深理解;同時寫下自己對於文章的感想、評論,即閱讀的思想輸出,原創思考。

2 重讀。

以前也有重讀,當然是重讀書了,這個重讀筆記,查閱原書。也可以重讀原書的時候再記一次筆記。能看到以前的思考,再讀的後思考的深入和提高。

3 閱讀後的輸出。

 “知道自己要在別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我們才會去調查好些我們從未在意過的出處、資料,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建立起系統的知識體系。這時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個補充學習的過程就象從零學起一樣,需要費不少功夫。而能夠正視這些辛苦工作的人,最後都不再對知識一知半解了。”

無論是寫書評,讀後感,哪怕是寫給自己的讀書報告、總結,都是對閱讀的再一次推動。會審視自己的閱讀成果,是否抓住了書的主要內容,是否有遺漏,思路是否符合邏輯,認識是否正確,等。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莫提勒.J.艾德勒,查爾斯.範多倫

 

經典的閱讀教科書,讀了這本書,對如何閱讀,對不同類型的書怎樣閱讀,會有個全面的認識。

主要內容有:


1 閱讀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

用整個一章,重點介紹了分析閱讀

閱讀的最高層次是主題閱讀,需要學前幾個層次閱讀才能達到這個最高層次。用半章介紹了主題閱讀。


2 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比如,實用型的書,想象文學,故事、戲劇和詩,歷史、科學和數據,哲學、社會科學,等不同類型的閱讀方法,都一一做了講解。


書的內容很豐富詳盡,這是一本如何閱讀的書。學會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通過閱讀讀懂一本書,學會書中講解的方法,瞭解表達的思想、觀點,等。學會通過閱讀繼續學習和發現。


什麼叫有效閱讀?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達到自己想要的閱讀目標,閱讀技技巧和知識的積累,會不斷地提高這個目標的標準,閱讀的成效會越來越高。


第一個水邊的海倫


閱讀的目的是不僅僅是為了消遣打發時間,更重要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怎麼才能有效地閱讀呢?

我推薦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裡主要介紹了讀書要程序化:

選書

購書

讀書

記錄

活用

選書和購書,我們有很多方式可以選書。

我們選書的目的一個是要培養讀書的目的意識,即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想要在這本書裡學到哪些知識。另外,我們也要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是為了消遣,還是需要從中學到我們所需要的知識,或者要準備寫論文,等等。

提前選好書,一方面可以避免我們盲目買書,不會因為廣告或者商家宣傳,而忽視這本書是否對我們有用。另外,也可以縮短我們買書的時間,不會到書店或者網上盲目搜索,而是賣的穩準狠。這樣為我們後面的讀書也奠定了一個基礎,所買的書確實是我們所需要的,目的明確,讀書的時候不用擔心是不是對我們有用,而是可以踏踏實實地讀下去,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在我們拿到自己所選的書以後,怎麼讀,怎麼用,是最重要的問題。也是我從這本書學到的最有用的知識。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第三章---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主要解決了怎麼讀的問題---做筆記。

我們平時也知道做筆記的好處,但是往往也是堅持了幾天就堅持不下去了。這本書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平時都是想著怎麼把筆記做完美,準備好精美的筆記本、五顏六色的筆、可愛的便籤紙、怎麼寫才能把筆記寫的美觀又大方。這些無形中分散了我們的注意力,也增加了無謂的壓力,以至於剛開始的時候,也不容易找準自己的風格,寫了幾天,就會覺得很難,不知不覺就放棄了。而這本書的的一句話就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從一句話開始。記筆記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只需要專注對自己重要的事情就好了。看到這裡,我不再糾結筆記本上的字跡好不好看,格式是不是標準,只是簡單的把我覺得重要的內容寫下來而已。不僅如此,這本書中還提到了好幾種記筆記的方式,如做記號、利用書籤邊讀邊寫、巧用標記區分對象、“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剪報式讀書筆記、複印粘貼等等。而其中,我認為最有用的是“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蔥鮪火鍋 :蔥段金槍魚火鍋,是以蔥和金槍魚為材料烹製的日本特色料理,其中蔥段屬於配菜而非調料。之所以把這種讀書筆記取名為“蔥鮪火鍋”讀書筆記,是因其摘抄和評論並促你的特徵,正如這道菜重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簡單來說就是摘抄+評論,即

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同時寫下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思考或補充說明。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的完整格式是:

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

◎ 摘抄

☆ 評論

如:

· [080715]《決定人類未來的50件事》/傑西卡·威廉姆斯/草思社

· ○自殺者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為抑鬱(P180)

· ☆作者說,世界上的自殺者比在戰爭中死去的人還要多。人類在戰中年代會死亡,在和平年代也會死亡,真是不容易。

· 這樣寫,不僅可以記下書中對自己重要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當時自己看到這句話、這段話的所想所感,而摘抄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當時的想法才是日後參考的貴重資料。同時,也可以比較我們自己的想法、思路、文筆等和作者差別,也是更快進步的一個好方法。 讀書時獲得感想正式原創思考的源泉。

做筆記就像“蔥鮪火鍋”的準備工作,我們把蔥段、 金槍魚等各種食材都準備好,備用。而如何把他們放在一起,做出美味的火鍋呢? 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重讀筆記,不斷地給火鍋提供能量烹煮。我們可以參考《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第四章----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不斷提高自己烹煮的技能,做出更美味的火鍋。

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意的生成》一書中說到:“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 我們讀書,做筆記,不就是增加了我們的元素嗎?當然,光有元素不行,我們還得把他們重新組合。這就是需要我們重讀筆記。重讀筆記,不僅能增強我們對讀過書的印象,更能在重讀的過程正產生新的體會,新的感覺,激發新的靈感,真正地從書中學到內容,併為我所用。

怎麼才能有效地重讀筆記,提高筆記的利用率呢?

首先,我們要養成重讀的習慣。

選擇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重讀,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安心讀筆記,也可以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讀筆記是一件輕鬆愉悅的事;同時,儘量量化重讀的頻率,每週兩次或者三次,形成良性的循環,更快地養成重讀的習慣。

再次,我們不僅僅是簡單地讀筆記,而是要邊讀邊思考,並不斷地寫下自己新的思考和感觸,常讀常新。不斷地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帶來新的創意,甚至能為我們排憂解難。這些想法、思考或評論,就像散落的珍珠一樣,我們不斷積累, 不斷打磨,終有一天,我們可以把它們串起來做成珍珠項鍊。

· 書中還介紹了讓讀書體驗更充實的19個技巧,寫讀書筆記的26款實用文具等。大家不妨有空的時候也多看一看。

雖然寫了這麼多,看起來做筆記是一件很複雜的事,但是實際上只需要一支筆,一個本,一點空餘的時間,就能讓讀書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時常翻看,常看常新,也會讓我們讀書的效果更好,讀一本是一本,每本讀過的書都有所得。這樣,也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讓我們更加有動力地去讀書,去收穫。

《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看似簡單,但是能把簡單的事做好,也是一種不簡單。希望你有空的時候也打開這本書看一下,一兩個小時的時候,充分提高我們讀書的有效性,值得一試。


成長桃花源


沒有一個合適的閱讀策略,就難養成閱讀習慣,更別說享受閱讀本身的行為了。


你從哪裡開始?下面是我嘔心瀝血總結的5個小竅門。


秘訣1:圍繞它創造一個愉快的儀式。


如果你知道閱讀是一種愉快的經歷,你會開始期待它,這是養成習慣的好方法!


  • 每天晚上給閱讀留出30分鐘的時間,它可能就在你睡覺前,或者你可以早點準備睡覺,這樣你還不會太困,可以集中精力看書。如果30分鐘不行怎麼辦?從15分鐘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到30分鐘。


  • 給自己泡杯茶,然後買些好巧克力來搭配。然後,選擇要聽的放鬆音樂:古典音樂的播放列表(維瓦爾第、巴赫、莫扎特、肖邦),或者自然的聲音(如海浪或雨水)。


秘訣2:把噪音關了。


如果你真的想專注於你面前的事情,你可以做一些事情來簡化這個過程。


  • 遠離環境干擾,為確保環境中的聲音不會分散你的閱讀注意力,請戴上消聲耳機,這樣你就可以聽到你的音樂;如果你不想聽音樂,而你更願意安靜地閱讀,請戴上硅膠耳塞。無論如何,這兩種選擇都是舒適的,有助於阻擋任何噪音,包括交通噪音、隔壁電視機的轟鳴聲以及隔壁房間的室友談話聲。


  • 將手機設置為飛機模式。這樣你就不會因為電話、短信、電子郵件和通知而分心。如果你覺得很難完全關掉手機,至少關掉音量,把它收起來,這樣你就看不見了。

秘訣3:記下你讀到的內容。


如果你想記錄你讀到的內容,做筆記是個好主意。這將使你的閱讀體驗更有條理,它將提高你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你的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並使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得到發揮。


  • 給你的閱讀專用筆記本。然後,當你閱讀文章和書籍時,寫下標題、作者姓名和閱讀日期(我通常只寫月份和年份),這可以增加你以後看筆記時的記憶力。


  • 關注關鍵概念、想法和主題。不要把寫下你讀到的每一件小事作為目標,過於瑣碎的記錄不會讓你從你的筆記中受益。相反,通過識別與主題相關的內容來提高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開始,試試康奈爾記筆記的方法。



  • 用列表格式寫筆記,這樣可以節省時間,使您能夠在需要時瀏覽材料,幫助您更快地找到信息,並使審閱過程更容易。


  • 用繪畫和色彩創造,其實就是思維導圖。你可以圍繞主題、想法和概念畫正方形、矩形或圓形。使用標記或熒光筆對概念進行優先級排序,一種顏色用於標記最高優先級項目,如主要想法,另一種顏色用於表示第二級優先級項目,如示例。這有助於最重要的信息脫穎而出,並使以後在需要時更容易找到。


秘訣4:給別人講個故事。


講故事的行為使你的閱讀材料變得生動起來。這是學習過程中邁出下一步的一個很好的方式,積極主動地瞭解你正在吸收的內容。通過加強記憶,它也會給你信心。


  • 找到你的觀眾。它可以是朋友、室友、學習夥伴、兄弟姐妹或父母。選擇一個他們不在工作或完成某項任務的時間,比如一起散步、吃飯,或者只是在晚上放鬆一下。


  • 簡明扼要。沒人願意坐一小時的課,尤其是在休息時間,而不是義務的時候。想一想你想分享的閱讀要點,然後在幾分鐘內解釋。這將迫使你優先考慮你所閱讀的材料中最重要的部分。


  • 讓它變得活潑。你的故事不一定是一個重要概念的清單,但它應該有一些額外的東西來激發想象力。為了讓你的故事有趣,舉一個你真正喜歡的例子,並說出你為什麼喜歡它。添加一個你覺得迷人或不尋常的細節。如果你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也要提一下。這是一個很好的談話開始!


  • 鼓勵對話。講完故事後,接下來該怎麼辦?利用這個機會獲得你朋友的意見和觀點。問他們是否聽到或讀過類似的東西,你可能會得到關於下一步該讀什麼的建議。分享你的觀點,把它變成一個對話,這樣你們兩個都可以通過使它更有意義而從經驗中受益。


秘訣5:重溫這本書。


如果你以某種方式把它們應用到你的生活中,你會記住你所讀到的細節的機會要大得多。當你這樣做的時候,這意味著你在學習新的東西和你思考、學習、工作或與他人交流的方式之間建立了聯繫。換句話說,你正在把這種知識應用到一些具體而切實的、能讓你受益的事情上。


  • 全天使用。當你在通勤、散步或跑腿時,問問你自己,你剛剛讀完的文章或書中的關鍵概念是什麼。複習一下,記住你在筆記中寫的內容以及你如何強調每一點。這種新學到的材料的增加的重複將會加強你對它的瞭解。


  • 用它來產生更多的想法。有時候讀一篇文章可以給我們一些關於如何更好地做我們的工作或者如何改善我們生活的一個方面的想法。例如,我們可以學習養成一種新習慣,練習一項技能,掌握某件事,或者只是更深入地研究一個我們覺得迷人的話題。對我們感興趣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是一個有用的起點。


  • 取一個想法或概念,然後付諸實踐。當然,你讀到的每一篇新材料,無論是新聞網站上的文章還是文學小說的經典作品,都會充滿細節和新信息。找到一個你喜歡的想法,然後找到在工作或學校裡實踐它的方法。它可以學習一種不同的技巧來完成你的工作,或者練習一個小習慣來讓你的一天更有成效。無論是什麼,選擇一些能以某種方式幫助你改善生活的東西,這樣你就可以從你讀到的任何東西中受益。


白詩詩


你好,我是學老鐵木森,專注自我成長,學習閱讀的學習者。

有效閱讀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是否有收穫,你的收穫是否能夠給別人價值

讀書是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一項能力,可謂十年寒窗,沒有一日不是苦讀。但是閱讀也同樣成為了我們這些寒窗之子長大後的一大難題。看了很多書,依然沒長進,記不住書中的知識,往往讀了,許久之後就忘的一乾二淨。一時覺得這時間就白白浪費了。

其實我們並不是沒有體驗過有效讀書的經歷,十年寒窗的苦讀本身就是一個有效讀書的過程。



還記得我們上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嗎?

是考試。不管老師把讀書說的多麼高大,學習閱讀有利於成長,但是最終交付的結果還是考試成績。於是我們不自覺的就把讀書的目標放在圍繞著考試去記憶書中的知識點,然後應用在考試上。那麼,只要考試完成,獲得還不錯的成績,讀書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這就是一個有效讀書的過程。

至於成績的好壞,以及考試之後知識的遺忘,大體也只是涉及到兩方面的事情。一是讀的時候要記住的知識量太大,而我們的記憶方法不好,學習方法低效率。二呢,知識的遺忘也只是考試這個目的達成了,那些知識點也就不再有用處,自然我們就忘記了。

像吃飯,開車,寫字這些基本每天做的事,就是不可能忘記的嘛。

真正的誤會是,以為讀書都是在考試。

這是十幾年讀書生涯給我們最大的讀書誤解了。總以為讀書就是要記住全部知識,並且永久記憶住,以便隨時隨地地應付考試,拿到高分。

錯,大錯特錯。

讀書有很多種,也並不一定要全部記住書本里所有的知識點。作為成人,更多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書本里的信息只是我們拿來使用的工具。檢驗讀書是否有效的標準就要換成,是否幫我們解決問題了。

有時候是解開心裡的一個疑惑

有時候是學成一種能力

有時是一個實際問題

甚至只是娛樂,看看小說

不同的事件對應不同的目的,目的達到了,這讀書就有效。同時也要考慮,讀的這本書對自己有沒有用,因為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這本書本身就對自己沒用,那麼讀了它也是無效閱讀。



學生世界,目前以考試為結果,有效讀書就是考到好成績。

成人世界是以解決問題為主,達成了目的,這讀書就是有效。

祝題主有所收穫。


學老鐵江木森


明確閱讀的目的:

為了解決自身困境而讀。有兩點,一是解釋疑難;二是自我改造。

運用閱讀的技巧:

1.讀到樂處記下來,憶讀。

對於興趣點要提取關鍵詞,再據此回憶,複述,與原文比對。

2.讀到重點劃下來,反覆讀。

與解決自己困境緊密相關之處即是閱讀重點,作標記,再三讀,不管遍數,以讀熟讀透為準。

3.讀到難處停下來,研讀。

1)難在哪裡?構成閱讀障礙之處。

2)為什麼難?缺乏相關背景知識。

3)怎樣才不難?

  • 持續拆分,把大的困難分解成小困難,比如小知識點,小的執行步驟。
  • 各個擊破,局部細節推敲。
  • 綜合考慮,整體統籌分析。

4.讀的時候多聯繫。問自己以下問題:

  • 以前知道嗎?
  • 類似的有哪些?

  • 可以解決眼下的問題嗎?
  • 能不能有更簡略的方法?
  • 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 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嗎?

通過有目的、有意識、有步驟地選書、閱讀,解決了心頭的疑惑,引發了自我改變、革新的行為,改造了主客觀世界,才是有效的閱讀。


劍客談教育


首先明確問題的目標,這個有效是隻那種有效。是從閱讀中學到技能和知識嗎?

還是讓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呢?

或者是泛泛瞭解,知道了本書的內容,標示我已經度過本書了呢?

第一,目標明確以提升個人技能,學習本領。

如果是為了學習某項技能,這一類的閱讀要以每天額定的閱讀量來要求自己,比如看多少文章,學多少技巧,要用數字來約定自己,給自己培養出習慣。
用量變來實現質變。比如學習如何運用新媒體。

這種技能的學習閱讀,平臺分享的只是可能比書更有效,若這時候你靠買書來閱讀學習,那麼成效會很慢,而且知識也很陳舊。

新媒體的知識是每天變化的,而出書著書這個過程很慢,等你買到一本學新媒體的書,估計這項技術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可能都不太適合當下運營環境了。
這時候的閱讀不如各平臺分享的知識乾貨來的快和有效。讀一些網站或者新媒體平臺上分享的好的帖子,學習的成效可能更快。

無論是書本知識,電子媒體,網絡的知識,文字描述的都能稱為閱讀。一邊學一邊做筆記,甚至馬上學以致用,都是閱讀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二,目標明確是為了提升自己的閱歷,豐富個人內涵,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種閱讀就得沉下心來,一點點的循序漸進了。一口吃不出個胖子,一本書也讀不出個氣自華。
唯有積累,底蘊才可豐厚。
還記得第三屆《詩詞大會》總冠軍,被譽為詩詞屆的掃地僧的雷海為嗎?

他的滿腹詩書可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積累起來的。那是年深日久,17年漂泊的精神寄託。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劍啊。

如果此刻你讀書的目標跟他一樣,就是為了腹有詩書,滿腹經綸,詩詞歌賦信手拈來的話。唯有一日日的沉澱和天長地久的打磨了。

第三,明確目標,以讀書為談資。

我們不排除在閱讀中,有此類,讀書就是為了有談資,為了顯得自己知識深淵廣博。如果是這種情況,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

讀書總是要有一個終極目標的,具體是什麼目標,那是自己說了算,任何人無干。這種目的可以,多聽書,現在各路聽書工具很多,也很方便。

聽別人的拆解,也是收穫,主要是聽書快,節約時間,還能一心多用。

當然各有利弊,聽書是快,但是忘得也快,畢竟是拾人牙慧,能被自己吸收的知識更少了一層。

如果僅僅是為了瞭解和知道,那是無妨,如果想要學習,還是得以自我閱讀本書自己提煉書中的精髓為主,這樣,書中的知識才是你自己的所得。

否則不過是嚼了一遍別人吃過的饅頭,索然無味而已。

跟我們一起,清新 唯美 有格調的讀書和生活!

更多精彩或諮詢歡迎關注“漫品清格愛讀書”,和我一起每年讀300本書,在成長的路上讓靈魂賦香!


漫品清格愛讀書


我好久沒寫書評,距離上一次書評是2017年7月。在這中間的9個月裡,閱讀其實一直都沒有斷,書照樣看,只是看過就忘。究其原因,看過的那麼多本書,我都是從到尾看一遍過,沒有記筆記也沒有任何的“輸出”。
有幾本書是看了一半,就沒有繼續了,書中講了什麼,我都不記得,就別說理解了。比如,我之前想要學習廣告文案,看了美國作家約瑟夫·休格曼的《文案訓練手冊》,看到第二章節就放棄了,紙上得來終覺淺,沒有實際的實踐。我的每一次閱讀都是一種虛幻的行為,是無用功!這樣的惡習循環反覆,以至於我沒心思看一本書。
前幾天看到日本作家大巖俊之在《實用性寫作指南》寫道:“閱讀是需要金錢和時間,沒有給自己帶來改變的讀書,實在是一種浪費!”這句話對我真是當頭棒喝。
當時我正在閱讀美國作家威廉姆·巴雷的《品牌廣告手冊》,書中對於如何寫品牌廣告給出了實際性的建議,還讓讀者準備作品集。讀完全書,我既沒有做筆記,也沒有按著書中的指導去著手準備作品集和構思廣告文案。這又是一次費時費錢的讀書!
如何改變讀書的方式,讓你的每次投入時間和成本的閱讀都帶來實際性的價值呢?我翻開了日本作家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把讀到的知識能力轉化成能力,在這本書裡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選填) 圖片描述

大巖俊之曾經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30多歲準備創業時看到一句話:“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於是就瘋狂地閱讀,一年之內讀了300多本書。不過這麼龐大的閱讀量不但沒有為他的創業增加助力,而且也幾乎忘書中講什麼。後來他參加了很多讀書研討會,終於找了原因,改變了讀書方法,閱讀更有效率了,書中的內容也能牢記於心了。最重要的是,他通過閱讀成功創業了,也成為了以為研討會的講師。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確定讀書的目的

遇見一本書跟遇見一個人一樣的,需要緣分。茫茫書海中,你為什麼就選中你手中的書,總會有個理由。像我最近要補充廣告文案的知識,所以我會選擇看《文案訓練手冊》和《品牌廣告手冊》。一翻開書就我被密密麻麻的字給難住了,即使我打起十二分精神認真看,也不知所云,最糟糕的是還有伴隨負面情緒,懷疑自己智商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問題在於,但是我只是做到帶著目的去選書,沒有帶著目的去看書!。選書需要理由和目的,看書更是需要!《實用性閱讀指南》提出,看書之前花30分鐘左右,通過看序言、目錄、後記掌握書的大致內容,想一想自己想通過閱讀這本書得到什麼?把它們都列在筆記本上。然後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去閱讀全書尋找答案。不要求全部理解,你只要摘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就可以了。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有“輸出”的意識,如何把這一部分知識點通過文字或者語言的方式向他人介紹,這也是閱讀的前提。

大巖俊之還借《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傳授了幾個閱讀的小技巧

1.要多讀書。這裡的多讀是指“並列讀書法”,同時閱讀幾本書,洗手間放一本,包裡放一本,公司放一本,床頭放一本。一天中通過在幾本書中切換思考,閱讀會更有效率和有趣。
2.選擇一本書,都是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不要被他人的意見左右。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別人推薦的不一定適合你,最好是去實體書店逛逛,偶遇心儀的書籍。
3.不借書。借來的書一般都不可以隨意標記劃線,還得在規定時間還回去。看完一本書最重要的是要馬上行動,如果書不在身邊,那行動起來就有點困難了。

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指導性的書,只有讀後去行動實踐,才會發揮作用。比如我最近在學習微信運營,我選了指導性的書閱讀之後,按照書中介紹的,我開了微信公眾號,用書中介紹的編輯器去美化每一篇圖文,用書中介紹的網址去尋找好看的配圖。這樣子,工作上就比別人多了一個技能和優勢。


二、讀完書,通過行動去達到你想要的目標


那麼如何行動呢?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給了很詳細的指導意見。前面我們說到,閱讀一本書之前要明確知道閱讀此書的目的。讀完書,你要從書中發現你要行動的目標,就是說了這本書,你想(要)做什麼?
1.分清楚你要做的事情裡面,是“緊急又重要的”、“緊急不重要的”、“不緊急又重要的”、“不緊急又不重要的”。選擇有可能實現的目標。
刪除
(選填) 圖片描述
2.詳細地在紙上列出來,做什麼事,在哪裡做?什麼時候做?可以參考SMART法則。
刪除
SMART法則
3.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達成目標的樣子,會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感受到什麼?
4.睜開眼睛回到現實,認真仔細地分析,自己所處的位置,離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按100%算?現在百分之幾,為什麼?
5.如果你現在的位置是30%,那麼為了達到40%要做什麼努力?可以用5W1H的方式,給自己多想幾個方案。怎麼做?和誰做?在哪裡做?什麼時候做完?一項一項寫下來。
6.在你寫的所有“努力的方式”中,選一個最想做的出來。
7.把想做事情,分成一個個可以行動的步驟。然後再挑一個出來,從明天就開始執行!
8.最後把你的目標行動告訴他人,按照你的行動步驟,一步一個腳印,一直行動下去,直到取得成功。最後成功的話,也要告知他人,有始有終嘛。
大巖俊之通過這樣的方式讀書,自我指導成為了研討會講師,併成功地舉辦了多場讀書研討會,最後還成功創業了。
大巖俊之在《實用性閱讀指南》說的:“無論讀了什麼書,一定要結合行動,這樣就一定能有所成果。”他也通過《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樣的方式讀書,自我指導成為了研討會講師,併成功地舉辦了多場讀書研討會,最後還成功創業了。
閱讀知識的最終是轉變成能力,希望你的每一次閱讀都為付出的時間和金錢劃上等號。

鍾碗勻


從小老師就告訴你;一本書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才算結束,遇到不認識的字要停下來查字典、查註釋、記筆記。這使得你每拿到一本書,無論薄厚都是從第一頁往後翻,如果中途有事放下書,過幾天重新拾起時又會從第一頁開始翻。一本書的前兩頁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註釋,其他頁面乾淨得和新書一樣。正是有了這樣的遭遇,可能你對“短時間抓住書中重點”這一說法產生質疑。


我為你舉個例子.在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旅遊前,你會做哪些準備?旅行的裝備先要備齊,比如手機、銀行卡、衣服、藥品。你還得了解所去城市的歷史、文化、經濟、交通、美食、治安等,圈定自己想要去的特色景點。再就是要有一張城市地圖,幫助你隨時掌握出行方向。最後沿著地圖向目標景點出發,尋找特色風物。


這四個出行攻略,很多人屢試不爽。這個旅遊攻略如果用在閱讀上,就是所謂的有效閱讀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