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做完手術切下來的肉和器官,都是怎麼處理的?

袖手旁觀y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每天都會有很多人經歷疾病的困擾,輕者吃藥打針,重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一般大型的醫院每天都會有很多手術切下來的器官組織和肉,這些東西醫院是怎麼處理的呢?


01 給家屬過目


在確診需要手術後,醫生會跟病人家屬告知大致手術治療方案和一些注意事項,並在手術前一天,讓家屬簽訂手術治療和麻醉同意書。


病人手術結束後,切下來的器官或者肉,醫生都會給在手術室外等候的家屬過目,確定手術的部位正確。


02 切片做病理分析


家屬過目之後,不管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將由護士蒐集整理,貼上標籤,送往病理科檢驗。



病理科接到手術切割下來的器官和肉,通常只取少部分做病理分析,以確診病情,幫助醫生確定治療方案。


03 剩餘部分交由病理科保管


病理科拿走小部分器官標本確診病情後,剩下的大部分病理器官和肉,都將由病理科代為保管。


通常情況下,一般會保留一個月到三個月,以備查詢或對病情的進一步確診,具體保管時間由醫院和病情的緩急程度決定。


04 統一焚燒處理


手術切下來的器官和肉在保管時間到期後,將由醫院負責處理。通常是送到火葬場統一焚燒。


一來可以徹底消滅病菌,以防疾病傳播,二來組織器官和肉在經過高溫焚燒之後,將全部燃燒殆盡,不再存在儲存的問題。


05 特殊情況處理


在手術過程中,有兩種特殊情況:一是截肢,二是生孩子的胎盤。


遇到截肢手術,一般都會和病人家屬協商,因為骨頭焚燒後會產生骨灰,存在後續的處理問題,這應該由病人或其家屬自己負責解決。



產婦生孩子留下的胎盤,按規定是屬於產婦所有,如果產婦不要了,則由醫院統一處理。


醫院手術切下的器官和肉,大致是這樣處理的。


當然,每個醫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會根據醫院自身情況做些許調整,大致處理方法是一樣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才能遠離疾病的糾纏,真正享受生活帶來樂趣。


有書課堂


我是一團被醫生切下來的肺癌標本


1. 告知家屬


通常情況下,我會像一個剛剛誕生的嬰兒一樣,別主刀醫生拿去給家屬展示,告訴家屬,你看我們切下來的東西長什麼樣子,切的沒錯,就是這個瘤子導致的這個病。


但是有的家屬看到這些血肉模糊的東西能直接暈過去,所以我有時候會通過照片的形式來向家屬展示。目的就是要完成醫患的溝通,告訴患者,醫生切的東西和術前判斷的是否一致,手術中看到了什麼。


2. 運輸到病理科


之後我便被泡在一種叫做福爾馬林的液體當中,永遠失去了腐爛的能力,然後被運送到一個叫做病理科的地方,病理科的醫生會殘忍地把我進行“書頁狀切開”,也就是把我一片一片切開,尋找到我作為一個腫瘤所有層面,是否有發生轉移,最大層面是否存在其他臟器和組織的侵犯等等。

之後,病理科醫生會把我的上下左右內外側的切除最遠端取一塊,把我的中心取幾個點,做成一釐米左右的小肉塊,換句話說就死把我大卸八塊之後分別裝在幾十個小盒子裡面。


3. 切片


一些技術人員會把我包進蠟裡面,然後像切羊肉片一樣把我的肉塊切成只有一層細胞的薄片,然後放在顯微鏡下給醫生判斷,我到底是不是癌,我到底有沒有被切乾淨,我有沒有發生轉移


4. 剩下的組織


有些人會問,取出你最關鍵的一些肉塊之後,剩下的那坨去哪裡呢?其實這坨組織還會在病理科再多保存一段時間,以免如果出現病理和手術醫生的術中所見不符合的時候,手術醫生還會到病理科,和病理科醫生一起把我重新掏出來,再劃上幾刀,以便商討細節問題。


5. 銷燬


但是如果很長時間也沒有人理我,那麼說明我已經是沒用的東西了,就會被當做醫療垃圾進行焚燒。


腫瘤學狼醫生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曾經遇到一個非常古怪的病人。一個疝氣嵌頓病人,被卡住很多網膜組織(相當於豬大腸上面的板油),無法弄回腹腔,只好切除,手術後那個病人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醫生,切掉的那些東西,有沒有拿回家炒菜吃?”,這個問題直接讓我差點吐掉剛剛吃過的早飯!!雖然醫生也吃豬肝、豬肺、豬腸、豬心、豬腳等,但人的東東,還是免了吧。

對於一個腫塊,什麼檢查才能100%判斷這個腫塊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抽血檢查?還是彩超、CT及磁共振?都不是,這些檢查僅僅是傾向於這個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但達不到100%的確定,若要100%確定診斷,只有病理檢查,也就是切除腫塊後拿去化驗。

每天都有大量有病變的器官或是組織被切除,這個病變器官,要麼是腫瘤,要麼是壞死的部分,還有的是為了解決疾病一併被處理的組織,比如說為了清除肝內結石而一併切除的肝組織。

1、這些東西被切除以後,是怎麼處理的呢?疑似腫瘤的那部分病變組織被切除後,首先是需要拿給家屬看一下的,不然的話,病人家屬是怎麼知道醫生到底有沒有把病變組織切除呢?在看的時候,醫生還需要向家屬解釋下病變組織具體在哪兒,長得什麼樣,和術前的診斷有沒有區別等等。

2、接著病變組織被泡在福爾馬林溶液裡面,目的是為了避免病變組織腐敗,然後送到病理科去進一步檢查。

3、病理科的醫生和技師就是專職和那些病變組織打交道的,這些病變組織經過層層處理,冰凍之後被切成非常薄的切片,然後經過染色,變成下圖的樣子。當然了,到底有多薄呢?肯定比我們吃的涮羊肉要薄的多。這些切片是最終確定診斷的依據,在顯微鏡下,這些切片中蘊含的細胞信息被進一步揭露,是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惡性腫瘤也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等級別,腫瘤周圍的淋巴結的轉移情況,等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因為這些信息直接決定了惡性腫瘤是早期、中期還是晚期。因此,為了明確這些信息,很多時候一個病變組織需要做成十幾片甚至幾十片病理切片才能明確,病理科醫生也是非常辛苦的。

4、剩餘的組織,被當做醫療垃圾處理掉。

雖然醫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基因水平,可醫學上對於一個腫塊的良性和惡性的診斷仍然需要把腫塊切片後拿到顯微鏡下依靠人的眼睛觀察來明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也許不久的將來,更加簡便快捷而又準確的方法會幫助我們來診斷疾病。


頭號在線醫生


每天,我上班負責的工作,絕大多數都是臨床麻醉,就是手術病人的麻醉管理,每天,外科醫生做手術,都會切下大量的人體組織和器官,那麼,切下來的這些東西,最後是怎麼處理的,是直接扔掉?還是被人拿走了?還是有其他用途?

有時候給年輕女性做肺葉切除手術,切下來以後,偶爾有人會開玩笑,“這個肺好乾淨,你拿回家煲湯吧。”

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手術切下來的人體組織的處理,確實有很嚴格的規定。

首先,作為病理檢查的標本,比如,肺部腫物手術,先切下來一小塊,送到病理科,做化驗,先做冰凍切片,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出結果,大致判斷出腫物的性質(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這種方法的準確率有90%,醫生根據結果做出進一步手術方案,如果是良性,可能就是簡單做一個腫物切除術,如果是惡性,就要擴大手術範圍,還要做全系淋巴結清掃。手術結束以後,餘下的肺標本,病理科會做石蠟切片,染色,4-5個工作日以後,可以進一步對肺腫瘤分型和分期,比如,可以診斷是小細胞肺癌,鱗癌,還是腺癌,是高分化、中分化,還是低分化肺癌,以及腫瘤周圍淋巴結的轉移情況,等等,都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因為這些信息直接決定了肺癌是早期、中期還是晚期,這個結果對以後的治療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以後的靶向治療等,都要靠這個結果。

還有一部分切下來的東西,比如肺葉,腎臟,等整個器官做成了標本,給醫學院校做教學和研究使用。

絕大部分的組織和器官都是被當成醫療垃圾處理掉了,醫療垃圾的處理有非常嚴格的規定,對人體組織和器官的處理就是——焚燒。

另外,有些地區民俗認為胎盤營養價值很高,有吃胎盤的習俗,有人就設法從醫院弄,記住,不論是購買,還是出售,都是違法行為,原衛生部有關《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規定,不得購買和出售胎盤,應按照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推廣醫學科普,剖析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在婦產科,最為多見的可以說是人流手術,在人流手術中處理下來的胎兒其實很多時候並不能嚴格叫做“胎兒”,因為人流手術一般用在懷孕天數尚早,如果是胎兒比較大,那麼就考慮進行引產了。

人流手術吸取的胚胎組織和內膜,在檢查後會直接清理掉,合著醫療垃圾一起運送走。如果有需要進行胚胎組織化驗,比如像習慣性流產像進行胚胎染色體檢查的,那麼就需要保存好相應的標本,送去檢查。

在一些比較大的手術中也是如此,比如卵巢囊腫,子宮肌瘤,這些如果需要去做病理分析,那麼會保存好相應的組織標本送去化驗,其他的沒有保存價值的,一般也是劃入醫療垃圾。婦科切下來的東西,比如子宮什麼的,病人家屬基本也都不會要的。

醫院裡面的醫療垃圾會每天收拾好,有專門的醫療廢物轉運車過來拉走,具體最後怎麼處理的,估計絕大部分應該是集中焚燒等等手段進行統一處理了。畢竟醫療垃圾不比其他垃圾,有可能傳染疾病的風險,所以處理上也會正規很多。


婦產科女司機


醫院作完手術切下來肉及器官,都怎麼處理?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很多手術患者及家屬應該都有這個疑慮吧!由於疾病不同,手術目的就有所不同,目的是醫治或診斷疾病,如去除病變組織、修復損傷、移植器官、改善機體的功能和形態等。當機體有腫瘤、新生物及部分器官病變功能喪失,所以需要手術切除,去除病變組織治療。

切除下來組織,首先進行病理檢查,進一步明確疾病的性質,確診後指導後續治療及康復治療。關鍵病理檢查後,這些組織及器官沒有多大用處,也就是病理性廢物。主要包括:手術及其他診療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的人體組織、器官等;病理切片後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處理病理性廢物,它是非常嚴格,我國醫療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及處理流程。醫生不拿它幹什麼,更不能直接扔掉,那樣就是一種非常嚴重違法。病理性廢物需要雙層醫療廢物袋包裝,有效封口,標識清楚、雙方交接時簽字,最後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焚燒處理。


耳鼻喉科高醫生


很多人以為醫院做手術切下來的一些肉或者器官都會被扔掉,但其實這些接下來的路更器官也有一套的送檢流程的。比如當醫生切下手術標本之後,護士就會記錄標本的名稱,然後貼上打印的條碼,再把切下來的標本放進標本袋子裡。

如果患者需要快速的檢查化驗的話,護士會把這些標本直接送進病理科,然後病理科接到標本之後會把信息錄入到電腦裡面,再吧標本進行切割檢查。如果是急診的患者,那麼一般很快就會出結果報告。


剛檢查的報告顯示是惡性的話,給患者做手術的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取決要不要手術或者是手術的範圍,然後再告訴患者的家屬,得到家屬的同意之後再進行手術。

再給患者切除病變的組織後一般需要給病人的家屬看一下的,這樣可以讓患者的家屬知道醫生把患者的病變部位切除掉了,再給患者的家屬看切除的病變組織的同時醫生還會給家屬解釋病變組織的部位。 當病理組織沒有再利用的價值的時候,就會作為醫療垃圾進行焚燒,焚燒的過程也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總之比較嚴格。


KK健康


醫院每年大大小小的手術無數,尤其是大型綜合性醫院。凡在手術室內實施手術取下的組織、器官或與患者疾病有關的物體、異物等均視為手術標本。這些手術切下來的組織器官都去了哪裡呢?放心,這些組織器官絕對不會被隨意丟棄,任何醫院都有一套嚴格的管理流程。

1. 進入病理科 所有的手術標本都會第一時間送至病理科,取材,固定,染色,切片,鏡下觀察,觀察它的病變性質、良惡性、病變的程度。

2. 進入醫院標本庫 如今越來越多的醫院在構建標本庫,手術後切下來的組織器官,行病理檢查後剩餘的組織可放至標本庫,零下70-80度冷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進行臨床研究,比如新藥或者新的檢測方法對這些組織的作用。

3. 進入學校作為教學標本 有些比較典型的、特殊的標本經過特殊處理後會送至醫學院,作為教學標本,供醫學生觀摩學習。

4. 作為醫療垃圾丟棄 做完病理後多餘的組織,如果認為已無用處,醫院會將其作為醫療垃圾集中,每天會有專門的醫療廢物轉運車過來拉走。

5. 極少數可以自己帶走 比如膽囊內的結石,腎臟結石,拔掉的壞牙,如果想把這些東西帶走,和醫生協商後,醫生一般會允許的。


胡洋


大家是不是都特別好奇,醫院每天做那麼多手術,想必會切下來很多的肉和器官,那麼切下來的這些組織都去哪兒了?他們是怎麼處理的呢?

首先醫生會根據患者病情,留取一部分組織置於甲醛固定液,製成標本送病理科做化驗。在顯微鏡下能較為清楚的觀察病變的性質及程度,給予準確的診斷。尤其是醫生懷疑有惡變的,病理可是診斷的金標準。對於一些腫瘤病人,病理科醫生還需要對腫瘤進行分期,觀察其有無轉移。根據病理結果,有助於醫生診斷病情,給予患者更有針對性的治療,還可以評估病情預後。

由於目前醫療水平有限,有些病變比較特殊,暫時還未研究出具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手術前,家屬商議後,可以簽署一份知情同意書,同意醫院留取患者標本存檔,用於以後的藥物研究。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如果研發出針對這種病情性質的藥物,可以將其用於藥物試驗。大部分家屬會同意這樣的要求,這對醫療水平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也會有益於其他的患者。

當然也有別的情況,比如說拔掉的智齒,取出的結石,或者化膿的闌尾等,對患者及醫院沒有太大用處的器官,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規,由醫院按照規定流程進行收集,統一由相關部門進行無害化處理。

總之,做完手術切下的肉或者器官,處理起來並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簡單,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杏花島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春雨君相信大家和君君一樣,對於手術結束後醫生切除的肉或器官會被如何處理。今天春雨君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手術過程中產生切除下來的組織、器官等物質,都怎麼處理。

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處理方法:

一、切除的可能是個佔位性病變,需要明確病變的性質,以便進一步明確手術範圍以及術後診療方案,這個時候切下來的組織和器官需要送病理檢查,而且可能要送兩次,一次是手術過程中取下病變部位部分組織,固定後立即送到病理科,經過快速冰凍切片染色,由病理科醫師快速(一般30分鐘以內)將結果告知手術醫師,以便於手術醫師根據結果判斷切除範圍;另一次是手術完成之後,將患者從體內切除的整個組織固定、脫水、包埋、切片、然後等處理之後的再次病理診斷。

二、切除的組織沒有病理活檢價值,比如結石等,手術醫師要向患者展示交待,患者或家屬可以自行留存,也可以交給醫院作為醫療廢物進行處理。

三、一些已經確診的罕見病例切除下來的組織,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授權之後,由手術醫師完整切除後交由病理科進一步處理之後,製作成病例標本,作醫療教學用。

四、對於其餘的既沒有病理檢查必要,也沒有什麼留存價值,更沒有製作教學標本需求的組織,作為醫療廢物由醫院相關部門進行統一處理(一般是焚燒)。

春雨君小貼士:

醫療廢物,又稱為醫療垃圾,是指醫療機構在醫療、預防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

醫療垃圾分為五大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上文所提及的手術切除的組織屬於病理性廢物。目前我國醫療垃圾均採用焚燒化處理。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