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祕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成都車展:細分領域競爭激烈

最近幾日,汽車行業所有目光都聚集到了素有“中國西部第一車展”之稱的成都車展,作為國內四大車展,也是下半年最重要的車展之一,成都車展對於中國車市的意義非同小可。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首日媒體日,就有超過60款新車或改款車型上市:奧迪Q2L是豪華品牌的“降維”打擊,全新途嶽是大眾保衛SUV地位的決心,吉利繽瑞再次佈局10萬元轎車市場……至於邁巴赫S級、邁凱倫600LT、保時捷911,只能說真的很好(ang)看(gui)。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車市下行,競爭加劇,從此次成都車展亮相的多款新車來看,消費升級大趨勢下,在競爭充分的市場中“一鳴驚人”脫穎而出的機會不大,主機廠要提供更豐富的差異化選擇就必須完善各級產品線支撐,傳統車企在這方面具有著先天的優勢。特斯拉Model 3的產能困境一度讓馬斯克考慮將其私有化;蔚來的ES8還沒交付,又畫起了ES6的大餅……造車新勢力們一再倒在交付難的問題上,等不到的甜點也漸漸失去味道。

新能源成為主流,混動車型紛紛進場

傳統車企在這方面就從容得多,本次成都車展有近20輛新能源汽車首發/上市。純電動車型中榮威MARVEL X上探到30萬元,長城歐拉IQ補貼後則不到十萬元,逐漸呈現出向高低端兩極化靠攏的趨勢。同時越來越多的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車型進入市場,包括大眾途觀、起亞K5等。混合動力車型方面,本田全新一代雅閣銳混動以低價入市,奔馳也首次在S級上推出了四缸節能產品。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混動車型在政策上雖然沒有純電動車受益廣泛,但這是短期內快速增加新能源產品佈局的最佳方式,傳統車企選擇在風口觀望,一方面不斷推出差異化燃油車產品鞏固原有市場,另一方面積極適用新技術,最大化保留了過去的技術積累與供應鏈能力。

電動與否不是核心,製造能力才是

前不久法拉第未來FF91迎來首輛試產, CEO賈躍亭興奮的在通告郵件中說道:

"新車型成功下線,讓我們距離顛覆存在已經一百多年的舊汽車行業又近了一步。"

賈老闆可能不知道的是,過去一百多年隨汽車行業蓬勃發展的,是基礎製造業而不是PPT。蔚來“借腹生子”讓江淮代工造車,看中的就是傳統車企的製造能力,而恰恰是江淮並不出眾的製造能力使得ES系列一再難產。傳統巨頭們目前正有條不紊的佈局消費級新能源汽車產品,是因為造車不是靠噱頭,製造才是根本所在。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最近就正在以最快地速度推出新燃油車,以奪回原來SUV領域的市場地位,雖說SUV市場近來已經歷連續多月下行,但成都車展上新車數量還是壓倒性領先轎車。大眾此次將全新緊湊級SUV Tharu命名為途嶽,填補了20萬級產品的空白。

都說看現象也要看本質,大眾面對市場的快速反應,靠的就是領先的製造實力,這次我們就來看一下上汽大眾開放過的寧波工廠,看看合資企業在“工業4.0”驅使下的造車理念,看看新車型Tharu的幕後故事。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寧波工廠實錄:用工業4.0造車

上汽大眾成立於1985年,是國內最早一批的合資汽車企業, 2017年12月上汽大眾寧波工廠二期建成投產,首次將大眾汽車集團標準化工廠的平面佈局鏡像複製,號稱達到了工業4.0標準。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工業4.0在汽車製造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體現在:

•通過先進的生產工藝,達到行業領先的技術標準;

•通過機器互聯、大數據處理,實施定製化、精準化智能生產;

•嚴苛的質量監測與管理體系。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面對競爭激烈的SUV市場,新工廠最新投產的斯柯達柯珞克產線展示出了強勁的製造實力,早前被命名為Tharu的全新SUV則被寄予厚望,它們能夠享受到的工業4.0待遇到底如何?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零件差在±0.2mm之間

上汽大眾衝壓車間採用了目前國內汽車製造業中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機械衝壓生產線——6工序9100噸高速伺服生產線,具有高衝次、高質量、大尺寸和低耗能的特點。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產線採用先進的料片拆垛方式,整線連續運行,每分鐘可以衝壓18個零件。6工序可以實現複雜造型的生產,保證車身部件、零件的高精度,零件公差可控制在正負0.2毫米以內。同時,伺服壓機行程的曲線任意可調,可有效提高零件表面的質量及形狀凍結性。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51秒下線一臺車身

寧波工廠二期車身車間兩條生產線共擁有837臺機器人,是上汽大眾機器人數量最多的車身車間,每51秒就有一臺車身下線。但速度快不代表就忽略了質量,以柯珞克為例,柯珞克採用了高強度車身結構,17塊熱成型鋼板遍佈車身的關鍵部位,並在A柱、B柱等車身關鍵部位100%使用熱成型鋼材,佔整車鋼材比例高達25%。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熱成型高強度鋼板的抗拉強度較普通鋼板強化了近3-5倍,屈服強度超過1,500兆帕,每平方釐米能承受10噸以上的壓力,能夠在保證輕量化的前提下,大大加強車身強度。這也是為什麼以上汽大眾為代表的合資車,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的原因之一,相比某些日系 “薄皮車”,上汽大眾的車型明顯更加顧家。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防腐蝕工藝

有許多汽車工廠的油漆車間,採用的僅是浸沒式覆蓋,缺點是下部分受地心引力作用通常比正面的覆蓋量少一些。這也導致某些車型的車底容易生鏽的原因之一。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上汽大眾油漆車間採用的是車身翻轉(RODIP)技術,使車身完全浸沒在電泳槽內並翻轉長達5分鐘,均勻覆蓋電泳層,保證外表內腔電泳膜厚度符合防腐標準。此外,通過空腔注蠟技術在車身空腔內部注入一定量的液態蠟,從而在車身構件表面形成均勻的保護膜,防止水分進入內腔侵蝕,可以保證12年防腐蝕性能。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在電泳完成後,車身由全自動機器人完成底部及內腔PVC密封,確保車身上每條縫隙都能夠被覆蓋,最大程度上做到防鏽保障。

ISRA高焊接精度系統

ISRA視覺定位系統也被稱作機器人之眼,可對車輛側圍內和外板的下料工位進行實時的視覺定位:通過攝像頭對定位孔拍照,計算出零件在空間的實際位置,並指示機器人按照零件的實際位置取件,零件的裝配精度控制在±0.05mm以內,有效確保車身焊接的精度。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非接觸式光學測量

上汽大眾寧波工廠也是亞洲第一個使用該技術進行離線檢測車身骨架的整車廠。相比傳統的接觸式三座標測量,非接觸式光學測量具有效率高,數據量全面,分析功能強等特點。該儀器可以在2秒內攝取車身1600萬個單獨測量點,精準再現組件特徵。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RFID芯片中的定製化與大數據

工業4.0其實是智能化與信息的交互,而RFID芯片的存在則是在兩點:定製化與大數據。在每輛車上安裝一張RFID芯片,可以記錄顏色,配置等信息——換而言之就是每一輛車的身份證。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當車輛通過安裝在設備上的RFID讀碼器時,設備就能自動識別出車輛的信息,然後調用不同的程序來工作,確保了車輛在裝配過程中的準確性。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下線前質檢

質檢永遠是每個工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寧波工業內每輛車在總裝線裝配完成後,還要經過100%的下線檢測,只有當車輛順利完成所有檢測後,才可以進行最終的報交,駛下生產線。下線檢測包括前束轉鼓功能檢測、路試異響檢測、雨淋密封性檢測等。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然而經歷過一道道嚴格的下線檢測後還不算完,在報交合格的下線車中,還會對其進行抽檢,對抽檢車輛進行外飾、內飾、電器功能、機艙、底盤、路試、密封性等全方位的檢測……如此種種精湛的工藝過程,使上汽大眾的寧波新一期工廠展現出企業強大的底蘊與實力,也再一次證明了製造能力在汽車行業中的核心地位。

大眾忙著在成都車展發新車,我們卻要來揭秘它的後方工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