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混沌初開的時候,人們來來往往,無拘束,也失去一個方向。生產力不高的原始社會,古老的人們只能依靠自我的勞動力來獲得生存的依據,於是他們視多子為多福,而多子造成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也不斷出現,因此他們需要一個領導者來帶領他們走向更好的未來,適時而生,夏朝的建立者、中國王朝的君王禹出現了。禹,姓姒,名文命 ,字密。他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帝王的擁護離不開民心,禹建立君王也是有百姓的擁護的。在原始的小農社會里,人們自產自足,可是在大自然面前卻微不足道,農業的生產力本來就底下,何況每年都會有的洪災氾濫。災荒里人們的生活難以維持。為此,禹根據地形等一下自然規律不僅解決了農業灌溉的問題,也解決了黃河氾濫帶來的災害。而大禹也因治水有功,心繫百姓,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後舜禪讓帝位給了禹。這也是民心所歸呀。禹坐上了帝位,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禹在位的時候,百姓生活相應的也過上了一段好日子,為生產而親力親為,為民事而勞心勞力,有權有勢而不濫用,這樣的君王如何不讓人安心?大禹生活中的一些事所體現的精神也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治水專心,過家門卻不進治水期間,大禹不僅全心全力,心裡繫著的和腦子想著的都是治水,甚至自己的孩子呱呱墜地,他聽到了這誕生的哭聲的時候,心裡一番欣喜之後,也沒有走人家門。他永遠走在治水的最前端,當妻子抱著兒子向其揮手致意,兒子第一次喊“父親”的時候,他也是揮手回應,隨後又繼續他的治水,始終未曾停歇。這足以說明他的大我之心,而這種為民為天下的赤子之心,我們也該學習。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塗山之會 不是單純的事物處理,而是禹的自我檢討。禹廣開言路,以理服人,他不是高高在上,讓眾人俯首聽命的帝王,首先他會恭恭敬敬,對自我做檢討,指出不足,覺得自我的能力卑微不足以道,而希望大家能互幫互助,團結一致,造福桑梓。這樣的一個君王,如何沒有萬世太平?如何不像皇甫謐所說——享年百歲。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九鼎的鑄造為紀念塗山大會,大禹將各諸侯所進獻的金熔鍊成九個大鼎,九鼎寓意九個大洲,不僅是說大禹管轄九個大洲的君主,還是希望天下能一統,帝王的權力運用在就大洲,以此希望天下和平穩定,盛世太平。以金煉鼎,這是大禹對天下萬民許下的一個誓言,其心為百姓而生,永記住這個使命。

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帝王的禪讓制改位世襲制!

逝世及其影響後來,夏禹逝世之前,將其位傳給了其子啟,他是王的後代,靠禪讓制當上君王,卻把禪讓制改位世襲制!開啟了我國幾千年的帝王世襲制。而夏禹死後,其陵墓也有人看守,歷代君王也會舉行相應的祭祀活動,來紀念夏禹並且這也是一種向先祖夏禹學習的一種方式。嶽麓山之巔的禹王碑高高聳立著,它俯視著一方子民,守候著九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