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兒童多動症具有如下特徵

1、以“注意力”為主的特徵:

1).常常無法注意細節,在功課上或是其它活動會粗心犯錯;

2).做事或活動很難維持專注力;

3).別人跟他說話時,經常表現出沒有在聽的樣子;

4).常常很難依照指示完成事情,無法完成功課、家務或工作(不是因為相反的行為或是無 法瞭解指示);

5).經常對組織性的工作或規劃活動感到困難;

6).經常逃避或厭惡需要花費心思的活動或工作;

7).常常忘東忘西(如書本或工作需要的東西);

8).很容易被幹擾;

9).常常忘記每天規律要做的事情。

2、以“過動”為主的特徵:

1).坐著時經常覺得會侷促不安,玩手或玩腳,或是不斷扭動身體;

2).在需要坐著的狀況下常常會站起來,或課堂中離開椅子;

3).在不適當的場合下,會到處亂跑或過度活躍(若是青少年或成人,則是覺得坐立不安)

4).很難安靜地玩樂或工作;

5).總是靜不下來,永遠都在進行一些事,或是動個不停;

6).極度愛講話。

3、以“衝動”為主的特徵:

1). 別人問題未問完,就急著說出答案;

2). 無法等待輪到他;

3). 常常在不適當的狀況下打斷事情/對話的進行。

附:兒童多動症的診斷標準

1989年“中國精神病診斷標準”正式提出診斷參考指標,使對本病的判斷有了客觀標準。符合指標越多,診斷的正確性越高:

1.發病於學齡前期(6-7歲以前),病程至少持續半年以上。

2.必須符合以下4項以上的症狀表現:

(1)需要其靜坐的場合下難以靜坐,常常動個不停。

(2)容易興奮和衝動。

(3)常干擾其他兒童的活動。

(4)做事常有始無終。

(5)注意難以保持集中,常易改變。

(6)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就要產生情緒反應。

(7)經常好講話,好插話或喧鬧。

(8)難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

(9)學習成績差,但不是由於智力障礙引起。

(10)動作笨拙,精巧動作較差。

兒童多動症專家幫您支招

6-14 歲是孩子學習、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一個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行、思想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也應積極的做好兒童多動症的預防措施。如被確診為“多動”也不用慌張,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措施,治療越早,孩子恢復得也越好。專家支招如下:

一、 特殊教育安排。

儘管老師盡了最大的努力來關心多動症兒童,但仍有不少多動症兒童很難管理,需要有研究兒童的專業人員來幫助安排特殊教育。多動症兒童的智力一般並不落後,不應把他們送到特殊學校中去。他們的問題主要是注意障礙和缺乏自制能力,應採取措施制定適合他們的教育內容和安排適宜的環境。如教材的內容突出重點,抓基本訓練,要求不應過高,佈置作業要明確,減少不必要的內容。上課時間可適當縮短,上課形式可生動多樣,多配合圖片,實物,讓他們有更多操作或演習機會,如課間背誦,朗讀,黑板上演練,模擬考試等。生動靈活的教育方式,比較適合多動症兒童好動的特點,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

在對兒童進行行為訓練,行為矯治時,運用音樂的形式是非常容易為孩子接受的。一方面是因為在孩子眼裡,音樂活動就是一種遊戲,它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從音樂的生理,心理效應來講,音樂對人的腦生化物質,自主神經,大腦皮層下部位,大腦左半球等能起到良性的刺激作用。同時音樂還能調節情緒,培養美好的情感,有效的鑄造人格等,這些都為神經生理和心理實驗報告所證實。

音樂能改善大腦皮層功能。音樂能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促進人的智力發展,所以常被應用於兒童的早期智力開發,音樂還能改善智力障礙兒童的能力,所以音樂也被廣泛地應用於特殊教育。

對於有障礙的兒童,他們單純聆聽、學唱或學習彈奏都有一定的困難。音樂治療訓練採取調動兒童全身心的方法隨著音樂的韻律而動,以激發和喚醒兒童的潛在能力,促進兒童注意力與其它心理能力的增長,從改善兒童的行為。

三、矯枉過正法

這是對多動症患兒的不良行為採用一種非肉體懲罰的懲罰療法。因為沒有肉體上不適感,所以較少引起反感,容易取得合作。採用這種方法不但可以減少不良行為,而且可以幫助患兒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矯枉過正法的方法之一是恢復原狀性的矯枉過正法,此法要求患兒對於自己的不良行為給環境帶來的不好後果親自動手給予恢復原狀,還要求比以前安排得更好一些。例如一名多動症患兒用粉筆在家中牆上亂塗,母親要求他先把牆上的汙跡擦掉,然後把桌椅排好,抹乾淨,把粉筆收藏好。這樣做,不僅使他認識錯誤,糾正錯誤,還能幫助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法與陽性強化合用,收效好。

四、靜坐療法

多動症患兒,往往顯得興奮性過高,常因此出現"人來瘋"或無法自拔的過度興奮,以及由此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為了避免產生過度興奮的現象,父母不要為孩子提供興奮性較高的遊戲如打電子遊戲機,看武打電視片等。應該多為孩子安排一些較文靜的活動,如下棋、畫圖、製作航模、看書等。除此以外,家長還可安排時間,每天與孩子一起靜坐2~3次。靜坐的時間可從5分鐘到15分鐘,根據年齡及具體情況不同而作不同安排,還可根據情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時間。靜坐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面對面而坐,不言不語,不思不想,不東看西看,雙手放在膝上,相對而坐,堅持得好,可給表揚。這對多動症的不寧行為的矯正很有幫助。但父母要有耐心和恆心。

五、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是從美國、香港、臺灣等地引進的一種特殊訓練,用於有多動症及學習技能障礙的兒童。有理論證明,認為這兩種疾病的患兒,常有協調不佳,共濟失靈,感覺過分敏感,因此表現為四肢動作笨拙不靈,如繫鞋帶、扣鈕釦等協調不好,跳繩、拍皮球時雙腳雙手配合失靈。注意力容易分散。實踐證明,系統訓練可以改善以上狀態,幫助患兒減少多動,增強注意,提高學習能力。但感統訓練需有特殊設備,固定場所,不是每位多動症患兒都有條件參加的,因此可以選擇其中若干項目在家中進行訓練。有哪些項目呢?有拍皮球、跳繩、踢毽子,俯在地上對著牆推球,沿著地上直線來回跳躍等。所有項目加起來共進行30分鐘,每天一次,可以起到類似感統訓練的作用。

六、推拿療法

【操作要點】

①補脾經:家長用拇指羅紋旋推患兒拇指羅紋面,為補脾經。3~5分鐘。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②補腎經:患兒小指伸直,家長以拇指羅紋面循患兒小指掌面自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羅紋面,為補腎經。3~5分鐘。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③ 揉二馬:家長用拇指端揉手背無名指及小指掌指關節後陷中,為揉二馬。2~3分鐘。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④揉內勞宮:家長一手持寶寶4指令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端揉患兒掌面第三、第四掌骨歧縫間凹陷中穴處。1~2分鐘。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⑤捏脊:家長用捏法沿寶寶後正中線,自尾椎至第一胸椎端從下而上。3~20遍。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⑥ 丹田操作:以三指或全掌摩小腹約1分鐘;揉2~3分鐘;每振3~5秒,放鬆,再振,約1分鐘;橫擦令熱。

多動症兒童應該怎麼治療?

七、飲食療法

1.應少食含酷氨酸的食物,如掛麵、糕點等。少食含甲基水楊酸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桔子等。飲食中不要加入辛辣的調味品,如胡椒之類,也不宜使用酒石黃色素,如貝類、柑欖等食物。

2.應多食含鋅豐富的食物。因為鋅是人體內的微量無素,與人體的生長髮育密切有關。鋅缺管常使兒童食慾不振,發育遲緩,智力減退。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大多數頭髮中鋅含量較高。所以,常吃含鋅豐富的食物,如蛋類、肝臟、豆類、花生等對提高智力有一定幫助。

3.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因為鐵是造血的原料,缺鐵會使大腦的功能紊亂,影響兒童的情緒,加重多動症狀。因此多動症孩子,應多食含鐵豐富的食物,如肝臟、禽血、瘦血等。

4.應少食含鉛食物。因為鉛可使孩子視覺運動、記憶感覺、形象思維、行為等發生改變,出現多動,所以多動症患兒應少食含鉛的皮蛋、貝類等食品。

5.應少食含鋁食物。因為鋁是一種威脅人體健康的金屬。食鋁過多可致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多動症患兒應少吃油條,因為製作油條需要在麵粉中加入明礬,而明礬的化學成分為硫酸鉀鋁。因此,吃油條對小兒的智力發育不利。

溫馨提示

目前有關多動症的發生原因,還不十分清楚,臨床常見的相關因素有遺傳因素、圍產期缺氧、剖腹產、早產、過期產、前產、產後的感染、外傷等。近年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教育方法不當,早期智力開發過量,使外界環境的壓力遠遠超過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兒抽動症、多動症發病的原因之一;此外,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間家庭內部關係緊張,動輒打罵或在學校受不當體罰及歧視等都將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創傷,過度溺愛、百依百順會使孩子十分任性、驕橫,不願或不能自控,都會導致多動症的發生。

做好兒童多動症的預防工作,對所有兒童的健康發育來說至關重要,建議廣大家長能夠對此予以重視,積極做好預防。

1、避免輕微腦組織損害:因為有些多動症患兒是因為神經遞質傳遞信息失調所導致的,因此在做好兒童多動症的預防工作時,要避免妊娠時病毒感染服藥、早產、過期產、腦缺氧、剖腹產等所引起的感染以及外傷等。

2、避免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糖代謝障礙。

3、心理因素:因為兒童心理發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間,家庭關係不和睦,易導致抽動或多動等行為異常的現象。

4、避免微量元素的缺乏,環境汙染或中毒等。

5、應密切注意對食物產生變態反應(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劑,人造色素,調味品,防腐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