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來源:靈獸 ID:lingshouke


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新零售推出已經一年半有餘,百貨業始終是零售業各個板塊中改造難度最大的業態,現在終於迎來了新的曙光。

在9月21日舉辦的雲棲大會銀泰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表示,截止到9月,銀泰商品數字化程度達到58%,數字化會員達到500萬量級。數字化帶來銷售額大幅度提升,據陳曉東披露,銀泰百貨同店銷售額增長18%,為10年來最高增幅。

這是銀泰商業連續20年保持增長,不過與過去的19年不同,這一年來的增長是數字化改造的成果。

作為最早加入阿里八路縱隊的零售企業,銀泰商業作為新零售樣本的標杆意義,並不亞於另一家新零售網紅“盒馬鮮生”,但是銀泰商業與盒馬鮮生最大的不同在於,後者可以設計以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前者更多是“舊城改造”。

1

500萬會員的數字化

對於銀泰這樣的百貨業,最核心的挑戰其實和盒馬是一樣的,能否實現線上線下的一體化?

這一次銀泰交出的答卷,首先是會員的數字化成果。

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銀泰商業CTO鄢學鵾指出,銀泰數字化會員不是用一個營銷活動或者是第三方工具,就完成了數字化識別。銀泰數字化的特點是,會員是基於淘寶賬號的。“相信很多都是銀泰的數字化會員,第一次使用的時候都覺得很煩惱,為什麼一定要有淘寶賬號,這是我們對數字化會員的定義。”

事實上,過去20年的積累,讓銀泰商業有了800萬的會員規模。只不過,這些會員與商家的連接方式是一個手機號。現在,這800萬的會員中,已經有了500萬轉化成了數字化會員。這意味著,聯結方式由一個手機號碼變為淘系賬號,這為會員可識別、可觸達和可運營打下了基礎。

銀泰還推出定價365元的付費會員權益,成為行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據銀泰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去年8月推出付費會員項目後,到今年8月,銀泰已有100萬的付費會員,目前銀泰百貨整個交易70%是由付費會員提供的。付費會員年到店頻次是非付費會員的3倍以上,平均年消費費用是非付費會員的4~5倍。換句話說,銀泰的商場,核心是為數字化會員服務的商場。

在此基礎上,銀泰把線上線下的數據標準統一起來,銀泰和阿里的數據完全融合在一起,這或許也是銀泰和阿里合作的重要意義。

具體到消費者,這會使得商家觀察消費者時,他們的行為不再時“混亂無序”的,而是從一個人進店到逛店、到專櫃、收銀區、離場到下次服務,銀泰可以對會員進行識別,把信息、場地、服務這些要素與物理環境連接一起,提供不一樣的感覺。在此基礎上,通過熱力圖和對消費者的客群劃分,對賣場進行針對性的劃分調整。

與電商時代最大的不同是,電商僅僅是交易行為發生在線上,電商的會員行為記錄是根據點擊來進行分析判斷,並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而會員的數字化,實際上是把會員線下的活動變得像鼠標在電商頁面上的滑動一樣,可以記錄可以分析。

鄢學鵾指出:“有了數字化之後,今天在商場裡所有的運作方式、所有調整方式都會發生巨大的變革,我認為這只是個小小的開始。”

在人的數字化的基礎上,商品的數字化有了更深入的可能。鄢學鵾表示,“我們和品牌商合作做商品管理,不僅僅是簡單配貨,而是根據消費者的特點做選品,做合理的定價,去做庫存深度的準備,去做整個過程的數字化。”

鄢學鵾舉了一個例子,“某一個專櫃賣了一個單品,在618期間就賣了百萬級。當年做618的時候,從來沒有考慮過做這個單品。但運營小夥伴發現這個單品賣得很好,就和品牌商合作,從全國調貨,最後創造了短時間內把一款商品銷售過百萬的能力。”

在鄢學鵾看來,銀泰可以通過互聯網的能力實時發現哪些貨好賣,通過互聯網的能力,讓消費者線上線下同時觸達。“和消費者精準匹配之後,品牌商有調貨的能力;貨賣得很好,可以預售,這是期貨的能力。這是全面線上線下的能力,如果只是實體,沒有辦法在專櫃賣得很好,而且未來的空間很大。”鄢學鵾說。

事實上,在與品牌商的合作中,銀泰很注重單品管理的數字化能力。其實單品管理的概念在零售業早已有之。只是真正的單品管理,需要的是真正的數據驅動。通過數據分析,來挖掘每一個單品的最大潛力。而這種潛力值的最大化,一定是突破了門店的物理空間。

也就是說,在傳統的沒有線上線下數字化打通的場景裡,一個單品賣得再好,它的銷售天花板就是門店陳列和倉庫正常庫存的界限,因為一個門店所能覆蓋的消費者是有限的。

但是線上線下打通以後,通過門店與消費者的精準匹配,確定某款商品有很大潛力時,銷售的規模可以通過對消費者的運營擴大很多倍。這個時候,線上與線下的界限在模糊,門店自身的邊界也在模糊。在銀泰商業集團CTO鄢學鵾看來,銀泰百貨有能力將“零售本質”規模化放大。

正如鄢學鵾曾經所說,“我相信互聯網的存在,讓銀泰有信心做一個更大規模的商場,超過人類歷史上所有商場的規模,這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是很難想象的。”

在人和商品數字化的基礎上,場的數字化則成為前兩者數字化的載體。在銀泰商業,則是由喵街的APP來完成場的數字化。“我們可以看到,每天有30%交易額的產生是因為消費者當天在場外打開過喵街,然後在當天產生的,這個數字今後會越來越高。”鄢學鵾認為,由於場的數字化,才能使得線上線下兩個鏈路真正融合在一起,不再是割裂的兩端。


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2

新零售的加法與減法

實際上,對於一個普通消費者而言,走進銀泰的商場裡,還是能夠感受到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在銀泰門店,顧客購買商品時,不需再到專門的結賬櫃檯排隊等候,品牌導購可以直接手拿雲POS機掃描消費者的手機,完成結賬。同時,你也許會注意到一臺粉白相間萌態十足的機器人,它會禮貌避讓顧客、障礙物,穿梭於倉庫和櫃檯之間,完成給品牌櫃檯送訂單並取貨回到倉庫的任務。

此外,顧客在逛店時,通過互動大屏選貨,以及付款時的刷臉支付、電子小票,都可以體驗到高效又美好的購物過程。而對於消費這件事來說,顧客可以自由選擇場景。線上購物7天到店自提,或者線下購物定時達、任性郵。

銀泰相關工作人員告訴《靈獸》,通過數字化管控,品牌營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暢銷品的補貨率提升了30%,次銷品的汰換率提升了60%。“每個樓層的經理,都可以知道哪些專櫃的熱賣商品不足了,進行實時快速補貨。哪些商品賣得不好可以快速下架。 這些都是非數字化運營的商場裡不可能做到的。”

在銀泰商業集團CTO鄢學鵾看來,銀泰百貨構建了一條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消費-履約-供應”鏈路。

以上這些變化,也從不同側面體現了線下門店的互動性、科技感、娛樂性和服務性。

這些變化,其實是在數字化浪潮下新一代商場所做的加法。但是目前的變化並不是百貨業新零售的終局,從陳曉東的角度看,這一改造過程還遠未走到終點。而對於百貨業來說,整體的進化思路,恰恰應該是做減法。


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在門店內,顧客能看到的是人與商品和服務的關係,這是看得見的銀泰。但是作為一個零售商,銀泰還有顧客“看不見”的部分,那就是銀泰和品牌商的關係。

在談及數字化的做法時,銀泰商業集團CTO鄢學鵾曾在去年講過一個觀點,數字化是核心業務的數字化,而不是所有商品的數字化。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數字化也是一個零售商對自身商品供應鏈再梳理的過程,有些不適應的,可能要出局,這是零售商數字化轉型中的減法部分。

陳曉東在這次大會的演講中表示,做減法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他舉例說,對待客戶端的一些玩法,銀泰這幾年發生了許多改變,“起碼滿送不多了,滿減也要慎重。那麼買一送一是不是對的方式,我一直在反對。”不過顧客接受還需要過程,因為許多女性顧客至今認為買一送一就是打五折,這一度讓陳曉東很崩潰。

陳曉東還提到,“銀泰和品牌之間的關係,我們也會做減法。”不過,陳曉東又隨即解釋說,“不是把你們都減掉,是減少和你們之間零和博弈的摩擦。”

陳曉東指出,網絡化以後,系統的混亂還是存在的,之後應該是智慧化。馬雲為什麼要提新制造?“就是用對顧客的精準畫像,去指導批量的柔性化生產。在這個過程中,顯著減少無效庫存。”陳曉東認為,中國服飾類的業態裡,百分之二三十的庫存都是無效的,這些無效庫存就是靶子,智慧化會使得這些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東西顯著減少。

事實上,對於行業而言,銀泰商業宣佈數字化階段性成果,也是給行業打一針強心劑。援引《聯商網》的報告,過去一年,全國重點城市知名百貨店關停55家。連續6年的關店潮,日本百貨公司敗走,港臺系逐漸淡出,國營百貨公司式微。國外百貨公司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共計關停百貨商場800多家,坪效較10年前暴跌24%。

但是陳曉東認為,未來17年(到2035)中國的百貨零售行業的格局會是一個U型的結構。“增長的時候一定不會是一個線性曲線,一定是指數性增長。但是現在,不確定U型的底部到底有多寬。”他說。

換句話說,銀泰的個案價值能否帶領百貨零售行業走出U型底部,新零售數字化轉型的終局是什麼,目前並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銀泰今後會成為一個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因為陳曉東曾經說過,“如果你不是新零售要素,可能就得離開牌桌了。”

百貨業的煩惱:“死亡定律”


增幅10年最高,銀泰CEO陳曉東:百貨業可能走出U型底部


新零售數字化改造的核心,還是線上線下的一體化。對於百貨業而言,其要處理的其實是三方關係,品牌商、零售商和消費者,這也是陳曉東所說的三位一體。對於傳統百貨業,線下門店就是唯一的流量入口,線下的規模也決定了商家所能提供給消費者選擇的範圍。

電商的崛起曾經給以服裝為主的百貨業帶來很大的影響,百貨業的大量客源被分流。儘管百貨業也曾努力過,嘗試建電商渠道,但這種改造往往並不成功。究其原因在於,商家作為消費者和商品的連接界面,更多的是物理連接,而不是基於數字化的連接,所以整個鏈路不清晰,也不透明,無法可視化。

陳曉東用了兩個比較腦洞大開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第一個例子是,熱力動力學第二定律,“玻耳茲曼發展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其實簡單說,它在一個孤立的系統裡傾向是熵增的,也就是說孤立系統的混亂程度會不斷的增加。”陳曉東說。

其實,熱力動力學第二定律還有個別名叫“死亡定律”,熵用來描述系統失序的狀態,當熵最終增加到一定程度,系統走向死亡。或許陳曉東要用此例子來表達,百貨業若不進行數字化的狀態,最終也會隨著熵增走向死亡。

在舉第二個例子時,陳曉東提到了清明上河圖,並稱這是一個半熟人社會,小商販認識商品也認識自己的顧客,整個商業系統反而是有序的。

只不過清明上河圖的時代,人們沒有手機,而現在的人們出門逛街前,往往是先打開手機,要麼查查行車路線,要麼看看促銷信息。移動互聯網對人們的消費方式已經進行了重構,這也意味著商家無法循規蹈矩的按照過去的方式做生意。(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