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宗億元冰毒案 偵破紀實

中國第一宗億元冰毒案 偵破紀實

特大制販冰毒專案組成立

1992年1月26日,廣東省江門市公安局接到一個極不尋常的電話,電話人說:有一夥香港和內地不法之徒,正在江門市新會杜阮鎮從事非常製造“冰毒”活動。

這一重大案情,立即引起了廣東省公安廳和江門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一個以廣東省公安廳刑警總隊隊長朱明健為總指揮的“1•26”特大制販“冰毒”專案組成立了。

1月27日,朱明健總隊長來到江門市公安局,晚上,市公安局會議室燈火通明,市公安局副局長關位級向有關領導彙報了冰毒案線索的來源和經過一天摸查的初步情況。

會後,專案組決定,由市公安局副局長關位級負責,刑警大隊長雷華帶、教導員李晚成負責冰毒案件的具體偵查工作。55歲的副局長關位級,身高1.83米,戴一副金絲眼鏡,辦起案件來,老成穩重。刑警大隊長雷華帶,從部隊偵察干部轉業,幹刑事偵察工作已經10個年頭,參加過數以千計重特大案件的偵查工作,辦起案來,認真嚴謹,是行家裡手,追捕擒拿案犯,他打頭陣,一馬當先,刑警們都尊稱他為“雷頭”!

刑警大隊教導員李晚成,專門分管反走私、反毒品、打黑、打假工作,對毒品案有獨特的見解之處。因他的名字與南朝鮮總統李承晚相近,所以,公安局裡的同事都戲稱他為“總統”。

經過精心挑選組成的“1•26”專案組,接受任務後,朱明健總隊長宣佈了一條嚴密的紀律,務必嚴格做好保密工作,所有參與“1•26”案件的民警不得向任何人透露。為了工作方便,專案組白天不開會,凌晨6時才下班。

解開冰毒之謎

由於過去沒接觸過“冰毒”案,專案組專程到省公安廳找有關“冰毒”的資料,經過五晝夜的工作,在堆積如山的中外案件資料中,大隊長雷華帶終於解開了“冰毒”有關情況之謎。

原來,“冰毒”是一種無味透明結晶體,形狀似“冰”,故稱“冰毒”。冰毒是在1973年才在世界上一些國家開始逐漸流行起來的一種新型毒品,它是從中草藥麻黃素中提煉,用化學名稱為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命、去氧麻黃鹼,具有強烈的導致中樞神經興奮作用。既可用於口服,又可以用於注射、吸食、吹龍和做飲料之用,是當今世界上諸多毒品中毒性較強的一種,很容易上癮。一般來說,四號海洛因吸食三次就可以上癮,而“冰毒”往往吸食一次就可以上癮了。故此,“冰毒”的毒性效應,遠比海洛因危害大、傳道快。一次性致人死亡量為0.2克。西方國家大部分在色情服務業的女性中吸食。日本、南韓、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臺灣等地常在桑拿、卡拉OK、酒吧內吸食。這類“冰毒”價值高、消量大,是大毒梟必爭之“貨”。

經過一個多月的秘密偵查,專案組有了重大的發現,一個名叫黎志明的28歲廣州青年,他經常將大量的麻黃素運到江門市制藥廠加工。

麻黃素是一種常用藥的原料。國內製藥,多將麻黃素加工提煉成左旋麻黃素;而國外製藥,則將麻黃素加工成右旋麻黃素。兩者的差別在於左旋麻黃素的毒性副作用小,而右旋麻黃素的毒性和副作用大。

而黎志明常常以加工出口為名,將成噸成噸的麻黃素運到江門市制藥廠內加廠,提煉成右旋麻黃素。

右旋麻黃素正是製造“冰毒”的主要原料!

以“運行貿易商行”為掩護

為掩人耳目,黎志明在江門開設了一家“運行貿易商行”,自任總經理,主要經營塑料生意。這個小小的商行鋪面冷冷清清,所謂門庭冷落,蒼蠅也找不到幾隻,可黎志明及身邊一幫“馬仔”卻長期住在江門銀晶四星級酒店,戴“勞力士”手錶,掛鑽石金項鍊,新朝“大哥大”,出入乘坐高級轎車,還多次到香港、澳門、東南亞和日本、南韓、歐洲、南美等旅遊。

在江門市的北面山邊,僅一河之隔的新會縣杜阮鎮貫溪管理區,河水沿鎮邊拐了一個又一個彎,形成半島式,一個三面環水的猴子洲。洲上有一座座小矮山,山上小林木萬餘株,十分清靜,山下有一塊0.5平方公里的空地,蓋著8間紅磚平房,6間用來作小工廠。大隊長雷華帶經過偵查,發現黎志明在此處開了一間佔地600多平方米的“富麗日用化工廠”,據稱是生產洗髮精的“化工廠”。工廠的大門用鎖鏈鎖著,門外掛著,“閒人免進,謝絕入內”字牌。可是工廠經常有手持“大哥大”、身穿西裝革領、乘坐高級轎車的人出出入入。這究竟是一傢什麼樣的化工廠呢?黎志明一夥是幹什麼的呢?經營塑料怎麼會如此富有呢?

專案組對這一連串的問題,加以認真地分析和研究,決定查個水落石出。

五•一國際勞動節,這家神秘的“化工廠”的工人放假了,大隊長雷華帶、教導員李晚成喬裝成上猴子州打野兔,來到了“化工廠”,只見工廠四周被高高的圍牆圍了起來,廠內有一個車間和一個倉庫。雷華帶大隊長爬上圍牆,從車間外一個排氣扇的葉片縫隙窺望進去,只見裡面並排放著許多黃色的洗臉盒,盒內盛著白色的結晶體。雷華帶大隊長從縫隙處伸進去一支小而長的樹支竿,插到臉盒裡取樣,好啊,乖乖,全是“冰毒”。

遮蓋著神秘“化工廠”的面紗終於揭開了。雷華帶大隊長馬不停蹄地尋找線索,經調查得知:這是一個名叫李秋萍的香港女人,勾結黎志明等人在內地開設的“冰毒”加工工場。

揭開毒梟的面紗

李秋萍,女,37歲,原籍上海市虹橋區人,後隨母移居香港,在一傢俬人診所當護理員。在這期間,李秋萍結識了香港青紅幫副總砣李金星,不久兩人同居生活,對外互稱“契爺”、“契女”。從此,在香港非法制造麻醉藥品。1989年,香港警方在大嶼山上偵破了一起“冰毒”案件時,牽涉到李秋萍,李秋萍為逃避打擊,潛回大陸。風聲過後不過,李秋萍又回香港開了一家汽車貿易公司。1989年8月,李秋萍在廣州做汽車生意時,偶然認識了黎志明,李秋萍經過細心觀察,覺得黎志明誠實可靠,是個要錢不要命的人。李秋萍全盤托出想在大陸選個地方,製造“冰毒”,二人一拍即合,詳談細節後馬上開始準備工作。

1989年10月,李秋萍以港商的身份在黎志明的帶領下來到了江門製藥廠,與廠長黃如強洽談來料加工的“生意”問題。“黃廠長,我們想請你們廠幫助加工麻黃素,準備出口所用,技術和設備由我們出,你們只要把左旋麻黃素加工成右旋麻黃素就成了。”

黃廠長想了想,心裡盤算了起來,這點加工算不了什麼,簡單得很,而且每加工1噸可得到4萬元的加工費,這算是一筆很好的生意了。於是,黃廠長滿口答應了李秋萍的要求,進展如此順利,李秋萍滿意地笑了。

找到加工廠只是李秋萍所要實施的第一步。接下來,她又讓黎志明找一個地點偏僻安全、很不起眼的地方,作為製造“冰毒”的第二道工序的加工點。

很快,黎志明等人就在江門市新會杜阮鎮貫溪管理區找到了一個“冰毒”加工場。李秋萍親自勘察,覺得達個三面環水的猴子洲最合適不過了。

1989年11月,由李秋萍出資500多萬元港幣,從香港購買了加工“冰毒”的所有設備和配劑的原料運送到江門市,李秋萍還指示黎志明以經營塑料貿易商行作掩護,在內地大量收購製造“冰毒”的原材料麻黃素。

加工點建成後,李秋萍又多次來到猴子洲,作製造“冰毒”的指導和試驗工作。李秋萍把江門市制藥廠加工過的麻黃素拿到杜阮猴子洲的加工場再次加工,但是,要從麻黃素中提取出“冰毒”,需要很高的技術。李秋萍專門從臺灣請來了高級技術人員何得光、何得亮兄弟倆,誰知他們到猴子洲一連試驗了兩個月,生產出來的東西就是不行。李秋萍為此大發雷霆,把這兄弟倆給“炒了魷魚”。接著,李秋萍又到東南亞金三角以50萬港元請來了“師爺”馬馬提製毒大師,終於提煉出無色透明的結晶體來。李秋萍雙手捧著這些味精粒大小的結晶體,興奮不已,對著夜間的月光,大聲呼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批量的試驗成功,使李秋萍雄心勃勃地進行大批量加工生產毒品。她讓黎志明以年租8000元的租金,高價租下了猴子洲600平方米的小院子。

從1990年1月至5月,“冰毒”源源不斷地從江門市新會杜阮的地下加工場流出,再由李秋萍通過香港販毒集團頭子李煌興、“馬仔”徐海東、卓偉起、李旭如從深圳偷運出境。

為偷運“冰毒”安全起見,李煌興還購買了新會市杜阮鎮人民醫院的救護車運送毒品,偷運出境的路線也不斷改變,有時從深圳陸路偷運,有時從福建廈門海上偷運。他們從加工、販運到境外接應都有明確的分工,形成了製造、販運、銷售一條龍服務。

心懷鬼胎另起爐灶

由於分贓不均,黎志明與李秋萍產生了矛盾。黎志明每加工1公斤的麻黃素得到李秋萍的150港幣的報酬。

黎志明望著大捆大捆的港幣落入李秋萍這個能幹的女人手中,他很不甘心。這個李秋萍並非等閒之輩,黎志明有所不憤,她乾脆撇開他。

1991年8月,李秋萍又出資500萬港幣聯合香港的陳偉堂、趙文樂、黃偉培、陳永龍、袁得平,在廣東省東莞石龍鎮一家五金加工廠內,租用其中3個車間,僱請了10名民工,由李秋萍指定一名叫餘欠朝的香港人,作為加工毒品的技術指導。經過一個多月的試製,成功地製造出360公斤的“冰毒”。

但是好景不長,因為李秋萍與陳偉堂、黃偉培在經濟上又產生了矛盾,加上石龍這個加工點靠近民居,生產“冰毒”時會發出大量難聞的氣味,被當地居民投訴五金加工廠汙染環境。12月初,李秋萍擔心露了製造“冰毒”的馬腳,便將加工點遷移到福建省廈門市另起爐灶。根據警方後來調查,東莞石龍加工點共生產“冰毒”1480公斤,由趙文樂、袁得平分批偷運到深圳市後,再由李秋萍轉運出境。陳偉堂等人利用加工毒品的機會,從中分得380公斤“冰毒”,陳偉堂又將這些“冰毒”以每公斤2萬港幣賣給香港販毒分子李振華、陳丹生、林國中、高國偉等人。

由於加工點的搬遷,而斷了財源的陳偉堂、黃偉培,心裡癢癢的盤算著如何撈大錢。

經過深謀遠慮,陳偉堂、黃偉培決定也要籌辦製造“冰毒”的加工場。1991年他們出資100萬港幣,香港人李振華出資300萬港幣,又另起爐灶。

1991年11月的一天,廣州市白雲賓館的咖啡閣內人頭湧湧,黃偉培與廣州的中年男子江嘉良談及到製造“冰毒”的細節問題,江嘉良原來是廣州市食品出口公司的職工,停薪留職後,到廣東省清遠市開設一間電池廠。一個小時後,兩人消失在黑色夜幕之中。

原來,江嘉良帶黃偉培到清遠市郊區外20公里的石坎鎮的南星電池廠察看,定下了秘密加工點。隨後,黃偉培給江嘉良10萬元人民幣,讓他把廠繼續租下來。1991年12月,黃偉培又到東莞石龍鎮,找到曾在“冰毒”秘密加工點做工的三名湖南民工,蔡庭輝、王國亮、李日波,聲稱要辦一間洗髮精廠,讓他們三人去“幫工”,住食全包,月薪1200元。黃偉培接著又物色了一名機械工陳添華。黃偉培從廣州市無業青年譚兆全處買了1000公斤麻黃素運到南星電池廠加工成半成品。

由於技術不過關,南星電池廠生產不出“冰毒”半成品,黃偉培便把生產原材料運到江門,交由黎志明找人加工後,再運回清遠市電池廠加工點。隨後,又把這批半成品分多次運到廣州市橫枝崗梁廣大住宅和沙河“野味世界”酒家三樓的加工點進行深加工成冰毒產品,再由李振華偷運出境。

粵滬閩警方聯手行動

1992年5月28日晚上,黃偉培在廣州把一包重約10克的“冰毒”交給同夥王平均,讓他到香港找銷路。當晚,在一輛出租的士上,黃偉培落入了法網。參與清遠南星電池廠制“冰毒”的另幾名同夥也先後被抓獲,省公安廳和清遠市公安局在搗毀南星電池廠秘密製造“冰毒”加工點時,共查獲“冰毒”半成品165公斤,以及制“冰毒”用的設備一批。

就在江門市公安局“1•26”專案組對黎志明等人進行進一步追蹤摸查的同時,廣東省公安廳刑警總隊與公安部之間的熱線頻傳,初步調查表明,這是一個涉及國際上大毒梟的制販“冰毒”團伙,其中在內地加工點有廣東省江門市、清遠市,福建省廈門市。

1992年7月至8月間,包括中國在內的日本、香港、菲律賓警方也破獲了6起“冰毒”案件。據三國警方分析,這些毒品很可能來自中國大陸。10月間,中國警方和海關又破獲了8起臺灣、菲律賓商人偷運“冰毒”出中國境外的案件。因此,公安部領導分析,除了已經破獲的幾起“冰毒”案件外,很可能還有一些境外犯罪分子混進大陸,秘密製造“冰毒”。

根據分析,江門市發現這個地下加工廠,只不過是境外不法分子混進大陸生產“冰毒”的加工場之一。

一個由公安部組織協調,廣東、福建、上海等地公安機關密切協助追捕大毒梟的行動開始了。國際刑警組織始終關注著中國大陸的追捕情況,並給予了密切的配合。

1992年11月9日,據“1•26”專案組循線摸查,終於發現在廣東清遠市、福建省廈門市和海南省海口市、上海市虹橋區共發現8個製造“冰毒”加工場,繳獲“冰毒”2422.9公斤,半成品2155公斤,原材料麻黃素8510公斤,及製造“冰毒”設備,配劑和其他物資一批。抓獲境內犯罪分子73名,香港人13名,澳門人6名,旅居美國的華僑2名。

正當廣東江門、清遠兩市公安機關再次行動之時,美國緝毒署傳來一份電報給公安部,由公安部轉到了廣東省公安廳,電報稱:有一名身高1.72米,戴著金絲眼鏡的中國男子,手持南非和中非護照,年約40歲,15年前離開中國大陸,是個大毒梟,現此人很可能潛回中國大陸。

廣東省公安廳刑警總隊朱明健總隊長根據情報處掌握的材料,發現電傳上所說的人,很像近日出現在江門市的華僑肖浩華!

肖浩華原是廣東省江門市自來水廠的一名化驗員,1977年赴加拿大,成了加拿大華僑。近日,肖浩華返回廣東,他一到江門就與黎志明一起出入於新會杜阮猴子洲加工點。

來自羅湖邊境口岸的消息說,肖浩華於10月20日入境,11月15日離境。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張聖欽決定立即拘捕加拿大華僑肖浩華,並以此作為全省第三次搜捕制販“冰毒”犯罪分子的開始。15日下午,珠海九洲港碼頭,一艘從珠海往深圳蛇口的飛翔船在碼頭待發,一名打扮時髦的中年男子準備上岸時,被便衣刑警請上警車,刑警們在肖浩華身上搜出一張制“冰毒”的工藝流程圖資料。

此案涉及到國際販毒集團

在廣東多次行動之時,上海市公安局又根據廣東省公安廳提供的線索,發現了由廣東江門延伸到上海的另一夥販毒分子。李秋萍團伙製成的毒品,除了一些經由深圳運到香港之外,另一條偷運的毒品路線是由廣東、上海到日本、南韓的線路。那麼,上海一定還有李秋萍的同黨在。

在公安部的指導和協助下,發現了一名姓何的男子,就是由他專門從上海替李秋萍將“冰毒”運往日本、南韓等地。

經過深入調查,上海警方仍沒有找到姓何的男子,但他們發現,一名綽號叫“小何”的男青年,1988年曾被日本警方追緝。當時,日本神戶警視廳在偵破一起“冰毒”案件時,發現了“小何”就是此案的主犯,但“小何”卻在日本警方抓他之前逃脫了。上海警方經過認真的查證,發現兩個姓何的男子其實就是一個人。此人從日本逃脫後,來到上海市,與李秋萍勾結在一起,重新做起了販運毒品的買賣。廣東警方開展緝捕行動後,姓何的男子已於5月10日用一張偽造的外國護照逃離了中國。警方抓獲了一名叫張建成的上海男青年,他專門與姓何的男子接送毒品。張建成供認,毒品團伙在日本的代理人叫溫俊達,此人正好在上海。凌晨6時,警方出動50多名刑警,將虹橋賓館團團圍住,在1188房將溫俊達抓獲。從他身上繳獲港幣38萬元,以及一本偽造的臺灣護照。溫俊達承認,他曾多次到廣州提取“冰毒”,帶回上海交給一名叫周永清的人,由周永清將毒品交給日本姓何的男子,偷運到日本。周永清曾是一名船員,1991年已被上海虹橋遠洋公司開除。上海警方又順藤摸瓜,將經常利用遠洋輪船帶“冰毒”到日本、南韓的船員李洪真、周少日、何少智、吳成偉抓獲。

香港警方根據中國刑警提供的犯罪情報,在香港同時採取行動,拘捕了涉及江門市“冰毒”案的陳文向、馮海山、蔡偉賓、朱少江、司徒韋德、林文球、陸少遊、曾華堂、胡列得、張志耳、梅得國、陳土、吳禮士、高國豪、莊偉民等15人全部抓獲。根據香港警方發言人透露,警方已經凍結嫌疑毒犯總值4200萬港元,其中包括寫字樓、商鋪、股票、現金、物業等資產。

這宗特大“冰毒”案件偵破時,首犯李秋萍逃往加拿大,中國警方及時向加拿大警方發出了紅色通緝令,並通過國際刑警總部對李秋萍進行跟蹤通緝。

1993年1月1日,廣東警方發現了李振華仍在澳門活動,立即要求澳門警方協助緝拿李振華並移交廣東省警方。原來,策劃並出資建立清遠石坎製毒工場的李振華1992年5月潛逃出境,李振華的同夥陳文生、劉富文、於少康於1993年12月在珠海市被抓獲。

1994年1月2日,李振華在澳門落網後,澳門高等法院作出裁決,拒絕將李振華交廣東警方審理。

1994年10月1日,國際刑警向加拿大警方發出通緝令後,加拿大警方採取行動,將李秋萍抓獲,並凍結李秋萍在加拿大2億多港幣的資產。由於中國同加拿大沒有簽定互相引渡條例,李秋萍只能在加拿大地方法院受審。

聯合國緝毒署對“1•26”冰毒案成功偵破給予高度評價

1995年6月,省公安廳刑警總朱明健總隊長率領江門市公安局關位級副局長、雷華帶大隊長前往加拿大審訊李秋萍,進一步進行取證工作。

這個由境外毒梟滲入內地,制販“冰毒”上萬公斤,總價值4億多港幣,當時堪稱新中國第一大“冰毒”案,終於徹底告破!

廣東省江門市制販“冰毒”案偵破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1995年聯合國緝署召開的年會上,與會代表高度評價“1•26冰毒案”偵破的成功,要求中國代表詳細介紹偵破此案的經過。香港、日本、南韓、法國、菲律賓警方代表還來廣東省公安廳取經。

至1996年1月,歷時5年的案件審理結束了,“1•26”案終於劃上了句號,但在一群要錢不要命的人身上似乎還沒有完。

中國第一宗億元冰毒案 偵破紀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