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宗亿元冰毒案 侦破纪实

中国第一宗亿元冰毒案 侦破纪实

特大制贩冰毒专案组成立

1992年1月26日,广东省江门市公安局接到一个极不寻常的电话,电话人说:有一伙香港和内地不法之徒,正在江门市新会杜阮镇从事非常制造“冰毒”活动。

这一重大案情,立即引起了广东省公安厅和江门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视,一个以广东省公安厅刑警总队队长朱明健为总指挥的“1•26”特大制贩“冰毒”专案组成立了。

1月27日,朱明健总队长来到江门市公安局,晚上,市公安局会议室灯火通明,市公安局副局长关位级向有关领导汇报了冰毒案线索的来源和经过一天摸查的初步情况。

会后,专案组决定,由市公安局副局长关位级负责,刑警大队长雷华带、教导员李晚成负责冰毒案件的具体侦查工作。55岁的副局长关位级,身高1.83米,戴一副金丝眼镜,办起案件来,老成稳重。刑警大队长雷华带,从部队侦察干部转业,干刑事侦察工作已经10个年头,参加过数以千计重特大案件的侦查工作,办起案来,认真严谨,是行家里手,追捕擒拿案犯,他打头阵,一马当先,刑警们都尊称他为“雷头”!

刑警大队教导员李晚成,专门分管反走私、反毒品、打黑、打假工作,对毒品案有独特的见解之处。因他的名字与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相近,所以,公安局里的同事都戏称他为“总统”。

经过精心挑选组成的“1•26”专案组,接受任务后,朱明健总队长宣布了一条严密的纪律,务必严格做好保密工作,所有参与“1•26”案件的民警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为了工作方便,专案组白天不开会,凌晨6时才下班。

解开冰毒之谜

由于过去没接触过“冰毒”案,专案组专程到省公安厅找有关“冰毒”的资料,经过五昼夜的工作,在堆积如山的中外案件资料中,大队长雷华带终于解开了“冰毒”有关情况之谜。

原来,“冰毒”是一种无味透明结晶体,形状似“冰”,故称“冰毒”。冰毒是在1973年才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开始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毒品,它是从中草药麻黄素中提炼,用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又名甲基安非他命、去氧麻黄碱,具有强烈的导致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既可用于口服,又可以用于注射、吸食、吹龙和做饮料之用,是当今世界上诸多毒品中毒性较强的一种,很容易上瘾。一般来说,四号海洛因吸食三次就可以上瘾,而“冰毒”往往吸食一次就可以上瘾了。故此,“冰毒”的毒性效应,远比海洛因危害大、传道快。一次性致人死亡量为0.2克。西方国家大部分在色情服务业的女性中吸食。日本、南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地常在桑拿、卡拉OK、酒吧内吸食。这类“冰毒”价值高、消量大,是大毒枭必争之“货”。

经过一个多月的秘密侦查,专案组有了重大的发现,一个名叫黎志明的28岁广州青年,他经常将大量的麻黄素运到江门市制药厂加工。

麻黄素是一种常用药的原料。国内制药,多将麻黄素加工提炼成左旋麻黄素;而国外制药,则将麻黄素加工成右旋麻黄素。两者的差别在于左旋麻黄素的毒性副作用小,而右旋麻黄素的毒性和副作用大。

而黎志明常常以加工出口为名,将成吨成吨的麻黄素运到江门市制药厂内加厂,提炼成右旋麻黄素。

右旋麻黄素正是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

以“运行贸易商行”为掩护

为掩人耳目,黎志明在江门开设了一家“运行贸易商行”,自任总经理,主要经营塑料生意。这个小小的商行铺面冷冷清清,所谓门庭冷落,苍蝇也找不到几只,可黎志明及身边一帮“马仔”却长期住在江门银晶四星级酒店,戴“劳力士”手表,挂钻石金项链,新朝“大哥大”,出入乘坐高级轿车,还多次到香港、澳门、东南亚和日本、南韩、欧洲、南美等旅游。

在江门市的北面山边,仅一河之隔的新会县杜阮镇贯溪管理区,河水沿镇边拐了一个又一个弯,形成半岛式,一个三面环水的猴子洲。洲上有一座座小矮山,山上小林木万余株,十分清静,山下有一块0.5平方公里的空地,盖着8间红砖平房,6间用来作小工厂。大队长雷华带经过侦查,发现黎志明在此处开了一间占地600多平方米的“富丽日用化工厂”,据称是生产洗发精的“化工厂”。工厂的大门用锁链锁着,门外挂着,“闲人免进,谢绝入内”字牌。可是工厂经常有手持“大哥大”、身穿西装革领、乘坐高级轿车的人出出入入。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化工厂呢?黎志明一伙是干什么的呢?经营塑料怎么会如此富有呢?

专案组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家神秘的“化工厂”的工人放假了,大队长雷华带、教导员李晚成乔装成上猴子州打野兔,来到了“化工厂”,只见工厂四周被高高的围墙围了起来,厂内有一个车间和一个仓库。雷华带大队长爬上围墙,从车间外一个排气扇的叶片缝隙窥望进去,只见里面并排放着许多黄色的洗脸盒,盒内盛着白色的结晶体。雷华带大队长从缝隙处伸进去一支小而长的树支竿,插到脸盒里取样,好啊,乖乖,全是“冰毒”。

遮盖着神秘“化工厂”的面纱终于揭开了。雷华带大队长马不停蹄地寻找线索,经调查得知:这是一个名叫李秋萍的香港女人,勾结黎志明等人在内地开设的“冰毒”加工工场。

揭开毒枭的面纱

李秋萍,女,37岁,原籍上海市虹桥区人,后随母移居香港,在一家私人诊所当护理员。在这期间,李秋萍结识了香港青红帮副总砣李金星,不久两人同居生活,对外互称“契爷”、“契女”。从此,在香港非法制造麻醉药品。1989年,香港警方在大屿山上侦破了一起“冰毒”案件时,牵涉到李秋萍,李秋萍为逃避打击,潜回大陆。风声过后不过,李秋萍又回香港开了一家汽车贸易公司。1989年8月,李秋萍在广州做汽车生意时,偶然认识了黎志明,李秋萍经过细心观察,觉得黎志明诚实可靠,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李秋萍全盘托出想在大陆选个地方,制造“冰毒”,二人一拍即合,详谈细节后马上开始准备工作。

1989年10月,李秋萍以港商的身份在黎志明的带领下来到了江门制药厂,与厂长黄如强洽谈来料加工的“生意”问题。“黄厂长,我们想请你们厂帮助加工麻黄素,准备出口所用,技术和设备由我们出,你们只要把左旋麻黄素加工成右旋麻黄素就成了。”

黄厂长想了想,心里盘算了起来,这点加工算不了什么,简单得很,而且每加工1吨可得到4万元的加工费,这算是一笔很好的生意了。于是,黄厂长满口答应了李秋萍的要求,进展如此顺利,李秋萍满意地笑了。

找到加工厂只是李秋萍所要实施的第一步。接下来,她又让黎志明找一个地点偏僻安全、很不起眼的地方,作为制造“冰毒”的第二道工序的加工点。

很快,黎志明等人就在江门市新会杜阮镇贯溪管理区找到了一个“冰毒”加工场。李秋萍亲自勘察,觉得达个三面环水的猴子洲最合适不过了。

1989年11月,由李秋萍出资500多万元港币,从香港购买了加工“冰毒”的所有设备和配剂的原料运送到江门市,李秋萍还指示黎志明以经营塑料贸易商行作掩护,在内地大量收购制造“冰毒”的原材料麻黄素。

加工点建成后,李秋萍又多次来到猴子洲,作制造“冰毒”的指导和试验工作。李秋萍把江门市制药厂加工过的麻黄素拿到杜阮猴子洲的加工场再次加工,但是,要从麻黄素中提取出“冰毒”,需要很高的技术。李秋萍专门从台湾请来了高级技术人员何得光、何得亮兄弟俩,谁知他们到猴子洲一连试验了两个月,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不行。李秋萍为此大发雷霆,把这兄弟俩给“炒了鱿鱼”。接着,李秋萍又到东南亚金三角以50万港元请来了“师爷”马马提制毒大师,终于提炼出无色透明的结晶体来。李秋萍双手捧着这些味精粒大小的结晶体,兴奋不已,对着夜间的月光,大声呼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小批量的试验成功,使李秋萍雄心勃勃地进行大批量加工生产毒品。她让黎志明以年租8000元的租金,高价租下了猴子洲600平方米的小院子。

从1990年1月至5月,“冰毒”源源不断地从江门市新会杜阮的地下加工场流出,再由李秋萍通过香港贩毒集团头子李煌兴、“马仔”徐海东、卓伟起、李旭如从深圳偷运出境。

为偷运“冰毒”安全起见,李煌兴还购买了新会市杜阮镇人民医院的救护车运送毒品,偷运出境的路线也不断改变,有时从深圳陆路偷运,有时从福建厦门海上偷运。他们从加工、贩运到境外接应都有明确的分工,形成了制造、贩运、销售一条龙服务。

心怀鬼胎另起炉灶

由于分赃不均,黎志明与李秋萍产生了矛盾。黎志明每加工1公斤的麻黄素得到李秋萍的150港币的报酬。

黎志明望着大捆大捆的港币落入李秋萍这个能干的女人手中,他很不甘心。这个李秋萍并非等闲之辈,黎志明有所不愤,她干脆撇开他。

1991年8月,李秋萍又出资500万港币联合香港的陈伟堂、赵文乐、黄伟培、陈永龙、袁得平,在广东省东莞石龙镇一家五金加工厂内,租用其中3个车间,雇请了10名民工,由李秋萍指定一名叫余欠朝的香港人,作为加工毒品的技术指导。经过一个多月的试制,成功地制造出360公斤的“冰毒”。

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李秋萍与陈伟堂、黄伟培在经济上又产生了矛盾,加上石龙这个加工点靠近民居,生产“冰毒”时会发出大量难闻的气味,被当地居民投诉五金加工厂污染环境。12月初,李秋萍担心露了制造“冰毒”的马脚,便将加工点迁移到福建省厦门市另起炉灶。根据警方后来调查,东莞石龙加工点共生产“冰毒”1480公斤,由赵文乐、袁得平分批偷运到深圳市后,再由李秋萍转运出境。陈伟堂等人利用加工毒品的机会,从中分得380公斤“冰毒”,陈伟堂又将这些“冰毒”以每公斤2万港币卖给香港贩毒分子李振华、陈丹生、林国中、高国伟等人。

由于加工点的搬迁,而断了财源的陈伟堂、黄伟培,心里痒痒的盘算着如何捞大钱。

经过深谋远虑,陈伟堂、黄伟培决定也要筹办制造“冰毒”的加工场。1991年他们出资100万港币,香港人李振华出资300万港币,又另起炉灶。

1991年11月的一天,广州市白云宾馆的咖啡阁内人头涌涌,黄伟培与广州的中年男子江嘉良谈及到制造“冰毒”的细节问题,江嘉良原来是广州市食品出口公司的职工,停薪留职后,到广东省清远市开设一间电池厂。一个小时后,两人消失在黑色夜幕之中。

原来,江嘉良带黄伟培到清远市郊区外20公里的石坎镇的南星电池厂察看,定下了秘密加工点。随后,黄伟培给江嘉良10万元人民币,让他把厂继续租下来。1991年12月,黄伟培又到东莞石龙镇,找到曾在“冰毒”秘密加工点做工的三名湖南民工,蔡庭辉、王国亮、李日波,声称要办一间洗发精厂,让他们三人去“帮工”,住食全包,月薪1200元。黄伟培接着又物色了一名机械工陈添华。黄伟培从广州市无业青年谭兆全处买了1000公斤麻黄素运到南星电池厂加工成半成品。

由于技术不过关,南星电池厂生产不出“冰毒”半成品,黄伟培便把生产原材料运到江门,交由黎志明找人加工后,再运回清远市电池厂加工点。随后,又把这批半成品分多次运到广州市横枝岗梁广大住宅和沙河“野味世界”酒家三楼的加工点进行深加工成冰毒产品,再由李振华偷运出境。

粤沪闽警方联手行动

1992年5月28日晚上,黄伟培在广州把一包重约10克的“冰毒”交给同伙王平均,让他到香港找销路。当晚,在一辆出租的士上,黄伟培落入了法网。参与清远南星电池厂制“冰毒”的另几名同伙也先后被抓获,省公安厅和清远市公安局在捣毁南星电池厂秘密制造“冰毒”加工点时,共查获“冰毒”半成品165公斤,以及制“冰毒”用的设备一批。

就在江门市公安局“1•26”专案组对黎志明等人进行进一步追踪摸查的同时,广东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与公安部之间的热线频传,初步调查表明,这是一个涉及国际上大毒枭的制贩“冰毒”团伙,其中在内地加工点有广东省江门市、清远市,福建省厦门市。

1992年7月至8月间,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香港、菲律宾警方也破获了6起“冰毒”案件。据三国警方分析,这些毒品很可能来自中国大陆。10月间,中国警方和海关又破获了8起台湾、菲律宾商人偷运“冰毒”出中国境外的案件。因此,公安部领导分析,除了已经破获的几起“冰毒”案件外,很可能还有一些境外犯罪分子混进大陆,秘密制造“冰毒”。

根据分析,江门市发现这个地下加工厂,只不过是境外不法分子混进大陆生产“冰毒”的加工场之一。

一个由公安部组织协调,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公安机关密切协助追捕大毒枭的行动开始了。国际刑警组织始终关注着中国大陆的追捕情况,并给予了密切的配合。

1992年11月9日,据“1•26”专案组循线摸查,终于发现在广东清远市、福建省厦门市和海南省海口市、上海市虹桥区共发现8个制造“冰毒”加工场,缴获“冰毒”2422.9公斤,半成品2155公斤,原材料麻黄素8510公斤,及制造“冰毒”设备,配剂和其他物资一批。抓获境内犯罪分子73名,香港人13名,澳门人6名,旅居美国的华侨2名。

正当广东江门、清远两市公安机关再次行动之时,美国缉毒署传来一份电报给公安部,由公安部转到了广东省公安厅,电报称:有一名身高1.72米,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国男子,手持南非和中非护照,年约40岁,15年前离开中国大陆,是个大毒枭,现此人很可能潜回中国大陆。

广东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朱明健总队长根据情报处掌握的材料,发现电传上所说的人,很像近日出现在江门市的华侨肖浩华!

肖浩华原是广东省江门市自来水厂的一名化验员,1977年赴加拿大,成了加拿大华侨。近日,肖浩华返回广东,他一到江门就与黎志明一起出入于新会杜阮猴子洲加工点。

来自罗湖边境口岸的消息说,肖浩华于10月20日入境,11月15日离境。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张圣钦决定立即拘捕加拿大华侨肖浩华,并以此作为全省第三次搜捕制贩“冰毒”犯罪分子的开始。15日下午,珠海九洲港码头,一艘从珠海往深圳蛇口的飞翔船在码头待发,一名打扮时髦的中年男子准备上岸时,被便衣刑警请上警车,刑警们在肖浩华身上搜出一张制“冰毒”的工艺流程图资料。

此案涉及到国际贩毒集团

在广东多次行动之时,上海市公安局又根据广东省公安厅提供的线索,发现了由广东江门延伸到上海的另一伙贩毒分子。李秋萍团伙制成的毒品,除了一些经由深圳运到香港之外,另一条偷运的毒品路线是由广东、上海到日本、南韩的线路。那么,上海一定还有李秋萍的同党在。

在公安部的指导和协助下,发现了一名姓何的男子,就是由他专门从上海替李秋萍将“冰毒”运往日本、南韩等地。

经过深入调查,上海警方仍没有找到姓何的男子,但他们发现,一名绰号叫“小何”的男青年,1988年曾被日本警方追缉。当时,日本神户警视厅在侦破一起“冰毒”案件时,发现了“小何”就是此案的主犯,但“小何”却在日本警方抓他之前逃脱了。上海警方经过认真的查证,发现两个姓何的男子其实就是一个人。此人从日本逃脱后,来到上海市,与李秋萍勾结在一起,重新做起了贩运毒品的买卖。广东警方开展缉捕行动后,姓何的男子已于5月10日用一张伪造的外国护照逃离了中国。警方抓获了一名叫张建成的上海男青年,他专门与姓何的男子接送毒品。张建成供认,毒品团伙在日本的代理人叫温俊达,此人正好在上海。凌晨6时,警方出动50多名刑警,将虹桥宾馆团团围住,在1188房将温俊达抓获。从他身上缴获港币38万元,以及一本伪造的台湾护照。温俊达承认,他曾多次到广州提取“冰毒”,带回上海交给一名叫周永清的人,由周永清将毒品交给日本姓何的男子,偷运到日本。周永清曾是一名船员,1991年已被上海虹桥远洋公司开除。上海警方又顺藤摸瓜,将经常利用远洋轮船带“冰毒”到日本、南韩的船员李洪真、周少日、何少智、吴成伟抓获。

香港警方根据中国刑警提供的犯罪情报,在香港同时采取行动,拘捕了涉及江门市“冰毒”案的陈文向、冯海山、蔡伟宾、朱少江、司徒韦德、林文球、陆少游、曾华堂、胡列得、张志耳、梅得国、陈土、吴礼士、高国豪、庄伟民等15人全部抓获。根据香港警方发言人透露,警方已经冻结嫌疑毒犯总值4200万港元,其中包括写字楼、商铺、股票、现金、物业等资产。

这宗特大“冰毒”案件侦破时,首犯李秋萍逃往加拿大,中国警方及时向加拿大警方发出了红色通缉令,并通过国际刑警总部对李秋萍进行跟踪通缉。

1993年1月1日,广东警方发现了李振华仍在澳门活动,立即要求澳门警方协助缉拿李振华并移交广东省警方。原来,策划并出资建立清远石坎制毒工场的李振华1992年5月潜逃出境,李振华的同伙陈文生、刘富文、于少康于1993年12月在珠海市被抓获。

1994年1月2日,李振华在澳门落网后,澳门高等法院作出裁决,拒绝将李振华交广东警方审理。

1994年10月1日,国际刑警向加拿大警方发出通缉令后,加拿大警方采取行动,将李秋萍抓获,并冻结李秋萍在加拿大2亿多港币的资产。由于中国同加拿大没有签定互相引渡条例,李秋萍只能在加拿大地方法院受审。

联合国缉毒署对“1•26”冰毒案成功侦破给予高度评价

1995年6月,省公安厅刑警总朱明健总队长率领江门市公安局关位级副局长、雷华带大队长前往加拿大审讯李秋萍,进一步进行取证工作。

这个由境外毒枭渗入内地,制贩“冰毒”上万公斤,总价值4亿多港币,当时堪称新中国第一大“冰毒”案,终于彻底告破!

广东省江门市制贩“冰毒”案侦破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1995年联合国缉署召开的年会上,与会代表高度评价“1•26冰毒案”侦破的成功,要求中国代表详细介绍侦破此案的经过。香港、日本、南韩、法国、菲律宾警方代表还来广东省公安厅取经。

至1996年1月,历时5年的案件审理结束了,“1•26”案终于划上了句号,但在一群要钱不要命的人身上似乎还没有完。

中国第一宗亿元冰毒案 侦破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