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東江大橋實施南橋頭燈控後,更通了還是更堵了?

6月26日,惠州市交警支隊舉行媒體通氣會,介紹東江大橋實施南橋頭燈控後效果及前後數據比對,省市媒體作了報道。市交警支隊總結燈控三大效果:一是通行秩序變好,事故大幅減少;二是早晚高峰提前結束,縮短約20分鐘;三是通行效率提高,分鐘通行量最高從之前的81~83量提高到85~86量。

筆者查閱了多家媒體的報道,基本內容一致。可惜的是對通行量的數據僅提到最高數據,沒有平均數據、累計數據,更沒有每個時段(每分鐘或每5分鐘)的詳細數據。報道中對每小時提升的通行量,是記者按通行量最高數據之差乘於60分鐘得到的。從報道看,文中提到的每小時通行量提高120輛或240輛,是記者測算數,並無交警部門提供的每小時通行量前後比對數據。

作為一個普通車主,燈控實施10多天,主要感覺是:一是行車秩序的確變好了;二是通行時間變化不大;三是車龍更長了。除週一外,週二至週五東平隧道車龍通常擺到金山立交和金山一橋。印象中,燈控實施前,一般情況下車龍最長到金山大橋。總體感覺是車龍變長了。交警部門也承認:“排隊車龍相比往常無明顯變化或有所加長”。

一般來說,通行效率提高與車龍變長不應該同時出現。東江大橋優化通行效率牽動廣大市民的心,希望交警部門能公佈東江大橋高峰時段詳細的通行量統計數據,讓廣大市民能參與到東江大橋優化交通組織的決策上來,群策群力,在暫時無法加寬橋面的情況下,通過科學設計,科學引導,讓東江大橋通行效率得到最大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