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是你生活最好的時候

01

作家史鐵生,在他的《病隙碎筆》中寫過這麼一段話:

生病的經驗就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麼清爽;

咳嗽了,才明白不咳嗽的嗓子多麼安詳;

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

等又生出褥瘡,才明白端坐的日子多麼晴朗。

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戀起往日的時光。

終於明白,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任何災難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個“更”字。

看吧,人總是這樣,總想在前面加個“更”字,假如我能賺得更多一點就好了,假如我能更幸運一點就好了,假如我能變得更瘦,更美一點就好了。。。

如此我們總是在追求這個“更”,追求這個明天的希望。

我們總是把希望放在明天,明天會更好,我們經常會認為自己還年輕,很多事情還來得及,現在不做,以後有的是機會,就因為我們有這種想法,我們在事情無法挽回的時候才會追悔莫及。

殊不知,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遙遙無期,只有今天才是自己可把控的。

現在,就是你生活最好的時候

02

昨晚睡前看到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張圖片:一個人一生各年齡段的滿意程度。

這個形狀就像一個“U”型,我瞟了一眼年齡,再對號入座,頓時感覺身體被針紮了一下,刺痛。

現在,就是你生活最好的時候

圖片來自朋友圈

原來在人們最辛苦也是最勞累的年紀,幸福感竟然是如此的低,當時便在心裡告誡自己,我一定要活到七、八十歲拿到最高分之後,才死去,不然就虧了。

今天早睡一覺醒來,一開門,我家貓咪就立馬搖著尾巴,並立馬鑽到它天天去的地方喝水。

完後便像發洩完般的,找個地方往那一攤,四肢伸展著,神情舒爽極了。

此時的它,任我再如何叫喚,它都不會搭理我,自顧自的沉浸在當下的時光裡。

當時,我就在想,難道此時不應該是生活最好的時候嗎?

我們總想等,等我有錢了,等我有時間了,等我什麼都有了,我再去做。

等我活到70、80了,我才感覺不會虧,可是可笑的是,生命的長度豈能是自己所決定的,我們唯一能夠決定的便是當下,過好當下,活在當下。

03

今年5月份,一篇名為《不要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一經發布熱度飈升,在各網絡上瘋傳,大致內容如下:

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歲才畢業,卻馬上就找到工作。

有的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了好工作,賺很多錢,卻過得不開心。

有的人選擇間隔年,去尋找自己的目標。

有的人在16歲就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在26歲時改變了想法。

30歲還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之後成家也是完全可以,40歲之後再買房也沒什麼可丟臉的。

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節奏 。

其實我們都不想這樣,只是“生活在別處”,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樣子。

但是,唯獨沒有自己的樣子。

我們越走越遠,回過頭來時,竟然忘了初心,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

活在當下,這四個字相信已經聽過太多遍了。

可是,人,只有活在當下,在以後的以後我們才不會留下這麼多的遺憾。

現在,也就是你生活最好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