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資本市場冰火兩重天

A股2015年跌下神壇後,中美兩國(以上證指數和道瓊斯指數為準)的股市走勢就分道揚鑣,走出了完全相反的曲線。

9月20日,上證指數下跌0.06%,收於2719.24點,相當於2016年3月份的水平;道瓊斯指數上漲0.61%,收於26405.76點,創2008以來的新高。

下圖是2015年6月至今道瓊斯指數和上證指數走勢圖,前者一路上揚,後者一路走低,本來今年初是有反彈機會的,不料貿易摩擦加劇。

中美資本市場冰火兩重天


中美資本市場冰火兩重天


資本市場不景氣,影響的不僅是投資者的收益,證券行業從業者的收入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最近,美國紐約州審計長迪納波利發佈了一份報告,2017年華爾街的工資水平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

反觀國內,今年以來證券行業降薪、裁員的消息不斷。而在兩年前,證券行業還以人均薪酬超過70萬超越了銀行、保險和基金行業。

01

上述報告顯示,包括獎金在內,紐約市證券業人士2017年的平均薪酬達到422500美元(約合人民幣289.43萬)。

薪酬高主要是美國資本市場表現好,券商行業的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報告顯示,美國券商行業2017年稅前利潤增長42%,達到245億美元。

這個趨勢2018年還沒有減緩(看來美國受貿易摩擦的影響比我們小很多),上半年,券商行業利潤總額為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1%。

美國券商行業收入增加,還有一個原因是券商的數量比金融危機前少多了,在市場一直表現很好的時候,大家更容易賺錢。

報告顯示,如今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從事經紀-交易運作的公司約有120家,而在金融危機之前,這類公司超過200家。

紐約證券業目前有員工近20萬人,這比在美國任何其他州從事該行業的人都多。同時,證券業的工資比紐約市任何其他職業的平均收入都高。

證券業人士的收入佔了紐約市私營板塊工資收入的21%,但其工作崗位數僅佔該板塊的5%不到。證券業平均收入與該市其他私營企業收入間的差距超過5倍。

證券行業整體收入高,其中獎金佔了很大一部分。根據紐約州審計長辦公室今年3月份的調查,2017年紐約市證券業從業者的平均獎金同比大幅增長17%,達到18.442萬美元。

如果看總金額的話,華爾街獎金總額2017年達到314億美元,同樣增長了17%,接近2006年和2007年的330億至340億美元的峰值水平。

02

一邊熱火朝天,另一邊卻冷若冰霜。

從今年5月份申萬宏源被傳出大規模降薪裁員以來,國內券商行業的苦日子(據說受影響比較大的是中低層)就一直持續到現在。

“現在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溫水煮青蛙。女朋友都和我說拜拜了。”一家上市券商員工王斌(化名)說,自己所在券商把近三年內入職的員工人事關係全部轉到基層營業部,稱去一線鍛鍊,考核非常苛刻,不合格的就走人。

這只是今年券商行業裁員潮的一個縮影,現在網絡上還流傳著“招聘時至少北清復交,薪酬不如中介鏈家”的說法。

我查了上半年利潤排名前十的幾家券商,第一名的中信證券半年發薪106.17億,員工總數15780人(含經紀人、派遣員工),平均薪酬達到67.28萬;國泰君安發薪42.55億,員工15257,平均薪酬27.89萬;華泰證券發薪75.03億,員工8767,平均薪酬85.58萬;招商證券發薪51.97億,員工9908,平均薪酬52.46萬。

和這些大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的收入就差很多了。比如東北證券上半年發薪5.22億,員工3005人,平均薪酬只有17.38萬。

從上面可以看出,雖然最近各種券商降薪的新聞不絕於耳,但是和別的行業相比,券商的收入還是很高的,以上只是券商半年平均薪酬,如果按照年薪的話會更高。

比如,華泰證券半年平均薪水是85.58萬,如果是一年的話超過百萬沒有任何問題,而東北證券如果算平均年薪的話,也會超過30萬左右。

這正好驗證了那句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券商行業的收入一直處在金融行業的頂端,收入一直就很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券商的收入和前幾年相比確實有所下降,主要是很多券商開始裁員。

從8月下旬以來,至少已有4家券商被傳裁員或是變相裁員,從上市券商半年報披露的信息來看,23家上市券商中,有14家增員,9家減員。

03

券商裁員降薪,最主要的原因是業績下滑嚴重。

今年上半年,32家上市券商營收下滑7.7%,歸母淨利潤下滑23.1%,僅5家實現淨利潤正增長。

最新披露的券商8月經營數據顯示,32家上市券商當月合計實現營收79.4億元,環比下跌51.82%;實現淨利潤13.64億元,環比下跌78.27%。

另外,8餘份虧損的券商也在增加,7月虧損的僅東方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兩家,而8月份有10家上市券商宣告出現虧損,其中太平洋證券7月和8月連續虧損,8月虧損1.65億元,在上市券商中位居第一。

近幾個月,貿易戰跌宕起伏,A股大盤指數跌跌不休,二級市場成交量低迷,導致券商的經紀和自營業績雙雙觸底。同時,IPO項目減少,承銷保薦收入也急劇下滑。

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券商實現的承銷保薦收入是33.47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46.28%。不僅僅是IPO,上半年增發實現的承銷收入為12.56億元,較2017年同期相比近乎腰斬。

券商行業真正的至暗時刻是從今年7月份資管新規細則發佈後開始的,往昔瘋狂奔跑、野蠻生長近30年的券商行業進入凜冬。

雖然哀鴻遍野,但市場上永遠有贏家。就像上面的數據顯示的那樣,很多大型券商的薪酬還是居高不下。區別是,和美國相比,中國資本市場以及員工收入差距拉大了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