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中哪些人愛用水比喻時間

中國文化中哪些人愛用水比喻時間

中國文化中從孔子開端用水比方時刻——“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李商隱在這裡也是用江水來指代時刻,在無限的時刻傍邊,不免多有感受。假如與李白、杜甫相比較,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在李商隱的晚唐國際傍邊,人開端寂靜下來。我不覺得這種寂靜全都是悲痛,還有一種富貴將盡時的沉積感。大唐盛世就像是漫天都撒滿了金銀碎屑,十分富麗,現在這些都漸漸飄落下來,所以我覺得更精確的歸納是“沉積”。

晚唐是大唐富貴的沉積,在這種沉積傍邊,還能夠看到疏疏落落的富貴在下降。另一方面詩人開端比較安靜地去面臨富貴,富貴當然可能真的是虛幻,其實虛幻自身也可能很富麗。

在李商隱的國際傍邊,他關於大唐國際的描繪充滿了富麗的經歷,但是這些富麗的經歷似乎就是一場夢,剎那之間就過去了。安史之亂之後,唐代盛世的故事悉數變成了撒播在民間的傳奇,街頭的人在講著當年虢國夫人遊春的時分是何種富貴勝景,宮裡面的頭髮都白了的宮女,講當年唐玄宗年青的時分怎麼怎麼,楊貴妃年青時分多美多美。

晚唐的詩句“白頭宮女在,枯坐說玄宗”,描繪的就是這種狀況。李商隱寫的富貴是過去了的富貴,他自己已然不在富貴中了。

晚唐的詩篇很風趣,是富貴過了今後,對富貴的回憶,等於生命一起看到荷葉生與荷葉枯,留戀與捨得兩種情感都有,這其實是擴展了的生命經歷。假如生命只能夠面臨春夏,不能夠面臨秋冬,也是不成熟的生命。

咱們應該瞭解生命的實質與未來的走向,假如在留戀荷花盛放的時分,回絕荷花會乾枯這件工作,是不成熟的。在生命裡最眷愛的人,有一天也會與咱們別離。理解了這些,情感能夠更深。

從這個視點去看晚唐文學,能夠看到這一時期的創作者對人生經歷的擴展。盛唐時期像青少年,太年青,年青到不知道生命背面還有許多無常在等著。李商隱是位很驚人的一位藝術家,他居然能夠將生命的雜亂體會書寫到這種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