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票制落地催生行業大洗牌,華潤醫藥如何把握整合機遇?

兩票制落地催生行業大洗牌,華潤醫藥如何把握整合機遇?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作為家大業大的華潤集團旗下醫藥板塊,華潤醫藥 (03320-HK) 自2016年10月28日於港交所主板獨立上市至今已近兩年,在順利起航之後也已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前進之路。如今在整個中國醫藥行業排行TOP5,在醫藥分銷領域排行TOP2的華潤醫藥,在致力於成為行業領導者的過程中也當先感受著醫藥行業的起起伏伏。

9月20日,國家醫保局副局長李滔在中國醫院大會上透露,國家醫保局正在部署全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情況調查,將在評估成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關於建立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回首去年9月,國內醫藥行業開始實施“兩票制”政策,至今年上半年“兩票制”基本在全國範圍落地,國家對醫藥行業招標、降價的監管從未止步。在這個政策頻出的當下,作為醫藥行業排頭兵之一的華潤醫藥又將如何自處?

“兩票制”基本落地,費用管控不全是壞事

9月27日,華潤醫藥投資者關係部高級經理李麗莎在一場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國家醫保局的成立意味著新的監管體系的建立,“兩票制”實施到現在,國內醫改已進行到深水區觸及了支付端。她指出,在新的監管體系之下,國家醫保局負責行業招標及藥品價格的監管,也將過去三個體系的醫保進行統一管理,這樣一個監管機構的存在,長期來看能把醫保的錢花得更合理。

隨著招標降價的政策出臺,在控制費用的前提下醫藥企業面臨一定的降價壓力,但李麗莎就指這也不全是壞事。

李麗莎認為,在“兩票制”下整個醫藥行業仍然存在很多結構性的機會。譬如那些真正具有臨床價值、具更高性價比的藥品,其結構性機會就長期存在,她表示:“並不是說控制費用就使所有藥品沒有了成長空間。”又如抗腫瘤藥品,李麗莎提到,國家希望能把更多抗腫瘤藥品納入醫保目錄,使得患病者能用醫保支付一部分的費用;另外像一些“孤兒病”或沒有相關藥品可治療的疾病等,國內已經加大了審批力度,在支付上也有傾斜。只是那些不真正起核心治療作用的輔助用藥會受到限制。

總的來說,李麗莎的觀點認為價格(費用)監管是國內醫改的一個方向,但不是唯一目的。她談到國內醫改其實有很多目的,比如希望行業的全產業鏈,從研發到生產到供銷直到零售,都有一個質量的全面提升,也希望國內醫藥行業能與國際接軌,以及期望能夠更合理地使用醫保的錢。

受政策影響業務佔比低,消化問題不大

那麼對於華潤醫藥而言,又如何應對政策帶來的影響呢?

李麗莎就分析指出,目前華潤醫藥的分銷業務佔到約80%,控費政策對公司來說其實不會有負面的影響。她表示華潤醫藥作為全國第二大醫藥分銷商,於兩票制執行過程中,在對其業務結構進行優化的同時也不斷和國內知名創新藥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如歌禮 (01672-HK) 和百濟神州 (06160-HK) 等,不斷豐富其產品,使得其分銷業務的毛利率不斷上升,這對相對穩定的醫藥分銷行業來說是比較難得的。據悉今年上半年華潤醫藥分銷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至7.4%。

華潤醫藥的製藥業務也相對特殊,據李麗莎介紹,公司製藥分部生產大概430種藥品,其中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OTC業務,而OTC藥品主要在零售藥店銷售,由市場決定價格,加之具有品牌優勢,因此這部分不會受到影響;另外不到50%為處方藥,當中的大輸液業務近兩年都在提價,中藥配方顆粒亦不受招標降價影響;而一些低價藥還有提價的空間和可能性。因此總的來看,華潤醫藥受招標降價影響的業務佔比非常低,要消化相關影響似乎問題不大。

行業迎洗牌機會,併購與內涵式增長並重

一直以來,華潤醫藥的規模擴張和業務拓展都離不開併購手段及其內涵式增長,而“兩票制”的實施也給行業帶來重新洗牌的機會,從分散到集中,以行業領導者及整合者自居的華潤醫藥如何把握機會?

華潤醫藥財務管理部副總經理張雅蓮就指,公司未來也將繼續遵循併購與內涵式增長並重的方式,逐漸做大做強。她透露併購將主要以國內為主,海外也會關注但會比較謹慎,分銷業務則會推進在全國範圍的佈局,在覆蓋新省份的同時會加大對優勢省份的深入滲透。內涵式增長則主要體現在其自身業務的優化發展,及對併購標的的整合以及經營質量的改善等。

今年5月,華潤醫藥宣佈收購由江西國資委控股的國內知名醫藥企業江中集團51%股權,近日又擬通過旗下華潤醫藥商業向英特集團 (000411-CN)定向增資不超過6.5億元人民幣,入股16.67%,可謂頻頻出手。

張雅蓮就指,收購江中主要是製藥方面,而入股英特則側重分銷,她透露與英特的交易目前在談但仍未獲批准,出價未最終確定,且今年僅剩三個月,完成或要待明年。李麗莎補充表示,收購江中是看中對方產品,並期望在銷售網絡上達成協同,並指與江中達成戰略合作後對公司在江西省當地業務會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體現公司具有獲取優質國有資產的能力。

上市兩年成長穩健,未來可期

回首上市近兩年來,華潤醫藥無論是在業務發展和業績表現層面,還是股價與估值方面,都取得了相對穩健的增長。

兩票制落地催生行業大洗牌,華潤醫藥如何把握整合機遇?

以公司最近三個半年度業績為例,如上表所示,自上市以來華潤醫藥的業績逐年增長,2016年至2018年中期,其收益增速逐年加快,今年上半年華潤醫藥收益達到937.4億港元(單位下同),按年同比增長13.3%,為近年最大增速;毛利率經過前兩年的下跌後在2018年中期提升2.9個百分點達18%;同時公司半年股東應占淨利潤大增24.3%至22.5億元,也創下近年同期最好增速。

2016年10月上市時,華潤醫藥招股定價為9.1元,上市近兩年公司股價已漲至12元以上水平,以近期高位的9月3日收市價12.78元計,公司股價不到兩年時間漲了40.44%,流動市值從約572億元升至約800億元,成長有目共睹:

兩票制落地催生行業大洗牌,華潤醫藥如何把握整合機遇?

(華潤醫藥上市以來股價走勢圖,來源:港交所)

一路走來,華潤醫藥一步一個腳印,背靠強大股東的支持,以資金、品牌及業務能力的優勢證明了其具有成為行業領導者的氣質和決心,便期待其日後的表現了。

截至9月28日收盤,華潤醫藥報12.42元,全日微漲0.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