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帶頭跑路,艾瑞數據造假傳聞超乎你的想像


高管帶頭跑路,艾瑞數據造假傳聞超乎你的想象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市場從來不缺少熱門話題,正如微博從來不缺少熱搜,繼食品造假、疫苗造假之後又出現一個新的造假“領域”——數據造假。傳出造假的主角便是一直致力於為新經濟領域提供可量化數據產品服務的艾瑞諮詢集團。

近日,隨著艾瑞諮詢高官的失聯,關於其公司數據注水、數據造假的各種傳聞甚喧塵上。一時間關於艾瑞諮詢勒索導演、企業購買收視率和企業調研數據等醜聞接踵而至,讓本來就飽受爭議的艾瑞諮詢蒙上了一層陰影。

高管跑路,數據爭議由來已久

據悉,9月13日開始,艾瑞諮詢創始人楊慶偉的常用手機無法打通,每天日更的朋友圈也停留在13日當天,不僅如此,艾瑞諮詢CTO郝欣誠等人也被曝失聯。9月19日,艾瑞諮詢通過官方微信發佈聲明:“目前公司個別管理人員應相關部門要求協助調查,暫時無法取得聯繫”。艾瑞諮詢的聲明從側面證實了公司高管失聯的事實,一時間也讓艾瑞諮詢陷入輿論的漩渦。

艾瑞諮詢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起步較早的數據研究機構,到如今已經是數據界的元老。按理說元老級的數據公司所發佈的企業調研數據最具可信性和權威性,然而,艾瑞諮詢卻屢屢傳出數據造假的消息,其數據的公正性和正確性也一直存在爭議。

早在2010年末艾瑞諮詢發佈的《中國品牌廣告網路興起市場格局初現》的新聞稿,其中所公佈的數據由於缺乏公信力引起行業普遍質疑,艾瑞火速下架該篇新聞稿;2013年品友互動CEO黃曉楠也曾炮轟過艾瑞諮詢,認為其發佈的《2013年中國DSP行業發展報告》內容嚴重失實;不僅如此,《揚子晚報》曾公開爆料艾瑞聯合美柚APP通過數據造假打壓大姨嗎app;今日頭條聯合創始人張利東更是聲稱永遠不會同艾瑞諮詢合作。

然而,奇怪的是為何一起起炮轟事件並沒讓艾瑞諮詢有所收斂,反而是更加倡狂?

數據造假背後是利益關係的往來

現如今數據造假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影視劇的收視率、電影票房、微博粉絲甚至淘寶好評,都存在造假的可能。而整個數據行業中也不止艾瑞諮詢一家出現造假現象,根據和訊網的報導,易觀智庫也曾遭到數據造假的質疑,只不過艾瑞高管的失聯如導火線般將整個行業造假的現狀置於大眾目光之下。

對於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來講,曝光率就是流量就是金錢,提高自身的曝光率就是提高自身的效益。一部電視劇的好壞不是製片方說了算的,不是導演說了算的,而是用收視率、點擊量來說話。同樣,對於其他企業,尤其是那些IPO企業來說,數據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的估值和投資。因此,亮眼的數據成了企業發展的目標之一。

根據和訊網報導稱,一些數據研究機構專門為百萬級的合作伙伴提供數據定製服務,數據一般並未通過調研產生,而是在辦公司裡為客戶量身定做,只要花了錢,任何數據都能做的出來。正所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只有利益的驅使,數據研究機構才甘願冒著風險去做假數據。

上文提到的今日頭條聯合創始人張利東炮轟艾瑞諮詢起因就是,艾瑞連續幾篇對今日頭條不實的調研數據報告。當時艾瑞所發的報告中,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只有騰訊新聞的一半,還不如鳳凰傳媒旗下的一點資訊,而其他數據機構關於今日頭條的日活躍用戶量卻在3000萬以上。

在艾瑞和今日頭條在合作之初,艾瑞諮詢就曾給過“根據曝光量或者日活量定價”的報價要求,說白了就是要今日頭條花錢買數據,而在雙方談不攏的情況下艾瑞諮詢故意抹黑,顯然是敲詐勒索的行為。

數據造假不僅影響自身公信力,影響投資者更是的價值判斷

互聯網時代,資訊數據愈加透明化,而數據行業卻造假不斷。對於企業而言掌握漂亮的數據就是掌握了發展權,有助於實現最大程度的變現,因此,有的企業不是一心一意求發展而是想著如何掩蓋不實的數據,一來不僅給了像艾瑞們牟利的可乘之機,如果“東窗事發”企業也可能面臨破產。

雖然數據並不代表一切,但是企業的評估、經濟的發展需要有數據分析的支持。艾瑞諮詢作為行業內知名的數據研究機構,其服務的企業有千家之多,每年發佈上百分的數據報告,而這些報告每年都被各類新聞媒體所引用。如果真的為了金錢利益,喪失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影響的不僅是企業自身的公信力,更是投資者對市場、對企業投資價值的判斷。

根據和訊網報導稱,艾瑞諮詢一直受到國家鼓勵數據產業發展的補貼紅利,前後至少收到過19筆政府補貼,僅2017年前三季度,艾瑞諮詢就拿到四筆政府補貼,共計人民幣285.96萬元。

拿著高額的政府補貼艾瑞諮詢,若一如傳聞這樣為了謀求利潤不擇手段,一步步淪為行業的毒瘤,是不是也反映了監管的缺失呢?

文:劉玲玲

編:黎璐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