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國際化教育?先給孩子攢下300萬再說吧

 中國的國際化教育到底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出國海外本科生的人數首次突破60萬人次,其中本科生佔比超過30%(教育部*2017年);

  留學潮背後的另一個現象是國際化學校的增多,截至2018年9月全國的國際化學校有近800所,在校學生逼近41萬人。

  留學趨勢上升,與之銜接的國際化學校也在茁壯成長中。但是因為了解甚少,這批家庭/學校經常被貼上種種標籤:

  外界貼的這些標籤是真實的嗎?

  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家庭有什麼特質?

  有多少錢才有“底氣”選擇走上這條路?

  選了這條路的家庭後悔了嗎?對學校滿意嗎?

  選擇國際化教育的人是誰?

選擇國際化教育?先給孩子攢下300萬再說吧外界貼的這些標籤是真實的嗎?

  城市

  北上和江浙為主

  目前中國的國際化學校主要分佈在上海和北京,江浙和廣深其次。

  而參與本次調查的家庭樣本主要來自上海,佔43.64%。北京和江浙地區居後,均佔12%以上。這也與中國的國際化學校分佈情況相一致。

  年齡段

  關鍵節點的關注度高

  據下圖可知,從年級來看,參與調查家庭從幼兒園至12年級均有分佈。

  兩個高峰分別出現在5-7年級,也就是“小升初”關鍵路段;和9-10年級,也就是“初升高”的關鍵節點。

  學校類型

  雙語學校比重大

  參與調查的對象中體制內學校基數最大(48%),第二大佔比來自雙語學校(38%),考慮到雙語學校的整體體量較小的因素,可見在真榜的用戶中,這類家庭非常集中。

  此外,外籍學校和美國高中等共佔12%左右,是國際化教育中不容小覷的力量(在升學中競爭力極強)。

  而體制內學校中有70%以上的人是希望轉軌雙語學校,初升高轉軌是最多人選擇的路徑,競爭也最激烈。其次是小升初。

  未來規劃

  100%有出國意願,美國為主

  從出國時間段來看,大學佔比最高。低齡留學的趨勢不容小覷,合計近50%。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數據顯示,目前在美國大學以下的中國留學生共達35000人,每屆申請本科的人數佔中國學生總量的25%。

  留學目的地毫無意外首選美國(72%)。英國和加拿大也佔比接近10%,是第二、第三大留學國,這也跟教育部發布的中國學生留學目標數據相一致。

  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家庭

  有什麼特徵?

  出國就是個“燒錢”的事。光以大學來看,含學費生活費等最低支出也要在200萬以上,那麼究竟要多少錢才“有底氣”走國際化教育這條路?

  每年支出

  10-40萬是標配

  傳說中,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一年要花上百萬?數據告訴你,這可能是誤會。下圖關於孩子教育支出的調查可一窺端倪:

  在孩子一年的教育支出裡,花費10-20萬家庭最多,佔近30%;

  其次是20-40萬人民幣/年,超過25%;

  選擇花費10萬以下的家庭也佔近33%;

  最高級別的40-100萬以上有超過11%的家庭選擇。

  整體來看選擇這條路一年最少也要準備10萬,最高則依據家庭情況而定,豐儉由人。

  國際化教育支出300萬打底,根據每年花費累積來算,一共要準備多少錢?

  30%的家庭選擇為孩子準備300萬-500萬,15%為孩子準備500萬以上。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家庭為孩子準備了300萬以上。結合下文收入情況分析,教育支出在家庭開支佔30%-50%左右。

  Tips:出國要花多少錢?

  普通來看,如果總預算是100萬-300萬,可以拿獎學金上私校、美國公校、英澳加等國的本科。總預算是50萬以下的話,可能研究生及以上比較合適。

  錢花在哪兒了?

  首先大頭當然是學費,K12讀下來最高能超過200萬。

  以上海10所K12雙語學校為例,普遍在120萬-140萬間,平均每年10-12萬。其中性價比最高的是世外,總計不到100萬;最貴的是包玉剛、耀華和諾德安達,K12讀下來總花費超過200萬。

  除了學費外,住宿費、校車費、餐飲費,以及研習費等各種校內活動,所佔開支也不少。據調查顯示,每年在校其他費用上花費3萬以內的佔59.5%,5萬以上的佔20%。

  其次是長達3個月暑假的假期支出。

  根據統計,在過去的暑假裡,58%的家庭上了國內營地,海外營地則有31%。

  花銷在3萬以上的佔1/4還多,1萬以上的超過50%,月入三萬可真是撐不起部分孩子的暑假呀。

  最後則是種類繁多的課外補習了。

  41%+補英文(體制內幾乎100%都在補英文,而任何體系的高中生都需要上出國必備的標化課程)。雙語學校的孩子還會選擇需要課外補習中文(3.28%)。

  此外,一門體育一門藝術,外加火熱的STEM也是國際化教育的標配,不管是體育類、藝術類還是STEM類(數學和科技)均佔比近5分之一,平分秋色。

  花費這麼高要賺多少錢呢

  家庭年可支配收入佔比最高區間是30-60萬,其次是60-100萬(24.08%)、100-300萬(22.54%),能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屬於中高收入家庭。

  父母背景高知

  另一個特點是選擇國際化教育的父母普遍高知,父母學歷碩士及博士佔了55%,超過一半。學士以下僅不到8%。

  再從職業分佈來看,近五分之四的家庭處於中級、高層或最高決策層,而其中高層和最高決策層加起來佔比高達50%。這部分家庭有學識、同時也有財力,願意為孩子進行教育上的投資。

  家庭計劃

  是否要移民?

  雖然有讓孩子出國讀書的打算,並非都有移民打算,決定移民的家庭僅佔五分之一,40%的家庭決定不移民。

  雙語學校家庭

  對學校的滿意度極高

  (以下調查僅針對國際化學校在讀家庭)

  學校滿意度

  70%及以上滿意

  值得欣慰的是,在被問到對在讀國際化學校的滿意度時,超過70%在讀家庭滿意度非常高。

  為學校打出4分及以上高分的共計有70%的國際化家庭,甚至超過23%的人為學校打了滿分,高度認可學校。與此同時,5%的人非常不滿意學校。

  課程設置合理,語數外三科每週的課時適當,除此之外,還開沒了英文歷史,地理,科學,精讀音樂課程,為孩子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讓每個孩子都真正參與每一個活動。 每週五下午最後一堂的校會,是按班級輪流作彙報演出的。提前幾個月,這個班的孩子就開始準備了,大家一起奉獻各科彙報。比如這次我孩子班級會演出《白雪公主》。 每個學期還會有很多安排。除了校級音樂會,其他的都是全員參與,各司其職,連演出時搬道具都是孩子和老師一起完成的。非常驚喜。

  學校的口號是“非常理想,特別現實” 既有在教育理念方面理想化的改革舉措,又針對孩子的現實發展制訂路線 不為應試而教育,但也不會為了改革而放棄對“應試”標準的要求 培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 喚醒孩子的內在自我個性化教育,發現孩子的特長,並鼓勵發展。

  “再來一次,是否還會選擇這所學校?”——81.5%的家庭給出了肯定答覆,相信這對學校,和對即將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家庭都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讀最關心的是師資

  對於在讀家庭來說,擇校最看重的是師資水平,對於高中生來說,課程體系則是關注要點。理念(校長)排在第三位,升學結果排其後。

  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並沒有那麼看重升學結果(跟年齡有關),更看重孩子的成長、軟件(師資和理念)和幸福指數(第五位)。

  此外,“費用”不太靠前,對“錢”的敏感度不高。而國際化學校本身很看重的硬件、市場口碑等,可能因為同質化或者時間發展短,重要程度沒有那麼高。

  對學校最不滿意的是還是師資

  至於對學校的擔心和不滿,也集中在對師資上(流動率大/師資跟不上)。

  然後依次是“升學結果不甚理想”、“假國際、洋高考”,兩者不相伯仲。

  一方面,家長擔心沒有好的升學結果,另一方面,大多數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看重的是與傳統應試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希望學校能在課程、師資和理念全方位培養孩子的能力,又不希望國際教育搞成“洋高考”。

  怎樣在升學結果和能力培養中兩全,這可能在當下讓學校、家庭都最糾結的一個矛盾吧。

  希望學校能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 老師最好有連續性,不要更換太頻繁。對分班情況透明公佈。對課程總體安排與家長多溝通。對老師安排透明公佈。擴招有點快,放慢速度。

  提高行政後勤管理規範化、精細化、專業化的水平;建立、完善課程的建設機制,課程需要一個長期磨礪、不斷生成的過程,好的機制能夠確保課程發展是可持續的。

  學校飯菜質量需要提高,體育類需要引入更多國際化的教育模式,而且課外開了好多項目,有圈錢嫌疑。

  最後,回答上文提出的問題:

  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有什麼特徵?

  A:從收入來看,家庭年可支配收入60萬以上佔比近一半。從受教育水平來看,父母學歷碩士及博士佔了55%;從職業分佈來看,高層和最高決策層佔比加起高達50%。而且家庭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成長。

  每年到底要花多少錢?

  A:校內+校外開支,一年多則40萬,少則10萬,就讀國際化學校豐儉由人。要讀本科的話,至少要準備100萬及以上。

  選擇國際化教育的家庭還滿意嗎?

  A:80.5%的家庭不後悔選擇國際化學校,滿意度非常高,這對於即將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家庭或者是學校來說,打了一劑強心針。國際化學校發展時間段,取得這樣的口碑已屬不易。但是根據家長反饋,仍有不少值得改進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