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護!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幸福東臺 官方微信群只剩少量席位,欲加群者請先添加小東微信號。

今天,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

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國際護士理事會1912年將她的生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以激勵護士繼承和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慶祝國際護士節

近日,為隆重紀念第107個“5·12”國際護士節,市衛計委組織各醫療衛生計生單位,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此次活動,市衛計委注重打好三張組合牌。一是志願服務獻愛心。各志願服務隊走進企業、社區、福利院,組織健康指導、義診義檢、慰問關懷等活動,白衣天使們在自己的節日裡,把健康生活帶給更多的人。二是技能比拼顯身手。市衛計委以“統一標準、規範動作、提高技能、熟練運用”為宗旨,以彰顯醫務人員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良好形象為目標,組織開展義務人員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動。通過競賽活動,進一步強本領,硬技術,為廣大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三是文藝演出秀才藝。脫掉白大褂,換上演出服,白衣天使走上舞臺,自編自導自演文藝節目,內容豐富多彩,貼近生活,將健康知識融入到節目當中,現場觀眾在歡樂的氛圍中,收穫了寶貴的健康知識。(文/圖 市衛計委)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她們就是在你最虛弱、最痛苦、最不適的時候

給你最多關懷和照顧的人

她們就是凡間的最美天使

——醫務工作者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南丁格爾說過,護士必須要有同情心和一雙願意工作的手。

這雙手,從一百多年前提起風燈開始

它的初衷從未改變…

這雙緊握的雙手

無論貧窮與富有,無論疾病與健康

讓我們彼此信任

不離不棄……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護士是上帝派到人間的天使,

用對生命的愛,

踐行著南丁格爾的諾言;

用溫柔的話語,

激勵著人們戰勝病魔;

用真摯的微笑,

詮釋著無私和奉獻!

感恩你們的默默付出,

為人間帶來更多的健康幸福。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有這樣一群白衣天使,

她們為美麗奉獻,

為健康忙碌。

她們是醫美護士,

也是辛勤的護花使者。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她們每天都穿梭在每一位求醫者身邊,

耐心撫平她們緊張的情緒;

為了大家的美,

她們熬夜守護在求醫者身邊,

消耗著她們的年輕美貌。

可是她們總無怨無悔,

說能夠為廣大患者們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

看著她們帶著美美的笑容很有成就感!

在此,對廣大護理工作者說聲

護士節快樂!辛苦了!

護士是守護生命的“白衣天使”,在醫院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他們接觸患者的時間遠超於醫生

然而,你真的瞭解護士的工作情況麼?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2017年發佈的《中國護士群體發展現狀調查白皮書》顯示,許多人對護士的工作內容理解狹隘。)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護士的工作狀態究竟是怎樣的↓↓↓

兒科護士

日常操作時,我們都會耐心地與患兒溝通、交流,堅信他們能聽見世間的每個動靜、每種聲音。

作為兒科護士,被家屬質問甚至捱罵的幾率都很高。孩子生病、全家著急,如果看病時不順利,難免會衝動發火,兒科護士們大多理解家屬心疼孩子的心情,就算被誤解也能儘量平心靜氣面對。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資料圖

為了儘量安撫患兒以及家長,兒科護士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護理知識,更需要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安撫、疏導,還要傳遞給家長必要的疾病與護理常識,勸說他們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

新生兒科護士

新生兒不會表達,哭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方式,更有病情危重的連哭的力氣都沒有,怎麼解讀他們,更好地護理他們,是新生兒科護士工作的重點。

與兒科不同,新生兒科一般只接收未滿28天的超低齡的“寶寶級”患者。為減少感染幾率,寶寶的親人均不能進病房陪伴,因此,在新生兒科病房裡的護士,除了對每個寶寶進行疾病的護理,生活護理也要全權負責,他們既是護士,也是臨時“媽媽”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對新生兒護理的細緻必須無處不在。例如早產兒,必須儘量模擬子宮內環境,護士們從細節出發,說話走路都必須用最低音量;每個暖箱都會用遮光布蓋上,減少光線的刺激;寶寶睡的床墊,用厚厚的床單做成“鳥巢”的樣子……

由於新生兒寶寶十分脆弱、易感染病菌,護士們每接觸一次寶寶就要洗一次手,接觸完之後,還要洗一次,每天要洗上百次手。

ICU護士

有的患者進來時渾身不能動,家屬來轉一圈都認不出來人。出ICU的時候能開玩笑,痊癒後來看望醫護人員,那種生命力讓人想不到他們曾離死亡那麼近。

在ICU重症監護室,每一位患者的情況都很危重兇險,充滿生與死的考驗。這裡的護士往往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心理適應,才能變得成熟和老練。

ICU的護士除了對患者進行專業的醫學護理,還要負責照顧患者的生活,包括飲食、二便……患者也許因為昏迷對護士的照料無從感知,家屬因為不能進入ICU也看不到護士工作的日常,因此他們的工作大多是默默付出,無人知曉。

而EICU,又稱急診重症監護室,是醫學和死神反覆抗爭的主“戰場”。在這裡,對護士們的護理要求多達上千條,甚至已具體到每個動作。每當有病人送進EICU,護士們就要像不停息的陀螺一樣給昏迷中的病人翻身叩背、霧化吸痰、擦洗導尿……

其实,“天使”也需要得到理解、尊重和呵护!

左圖 EICU護士在幫患者擦洗身體。

右上圖EICU護士每個小時都要詳細記錄一次患者的心率等情況。

右下圖 EICU護士在給患者配置鼻飼流質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