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第五代导演的特色,追求形式感,总是在一种很高的角度去俯瞰众生的命运。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

最近的《影》也不例外,观众和导演的视角并没有认同哪个角色,角色的表演,电影的美术风格很具有形式感,让人感觉像坐在台下在看一出大戏(唱戏的戏)。

而导演的目的,是为了向观众说教一通他自认为很严肃很认真但其实很简单道理,可为了彰显自己道理的深刻,就通过各种手法故弄玄虚,把一句话说的云里雾里,最终成功的把观众唬住,让观众不知电影所云,自己也没把话说清楚。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可以说张艺谋导演导演的这出戏,成也形式败也形式,《影》画面的水墨感很成功的把中国丹青与影像结合起来,让电影中的写实山水有了水墨中的焦、浓、重、淡、清的写意效果。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多次出现的单色屏风渲染了电影中人物关系的神秘,让电影有了水墨画的含蓄之美,空洞庄严的宫殿和徐徐过殿的风渲染了电影如水墨画的萧肃冷峻之美,而一直未停的潇潇落雨更是让电影有了一种如水墨蕴洇的阴郁质感。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

电影的美术可谓是很成功了,但在情节的设定上都是大起大落的转折,缺少对人性细节的描写。

既然这部片子探讨的是人性,而且探讨的是人性的复杂,可情节的形式感却过于强烈。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人物形象过于单调,质感也趋于雷同,这就会让人感觉这有点像在看舞蹈表演,(因为里边武打动作很像舞蹈),里边的演员似乎都是舞蹈演员。

现在的观众不像早些时候,容易头脑发热,稍微一煽动,就被一种流行情绪冲昏头脑,如果情节立不起来,这电影就像是一场水墨主题大型文艺演出,挺好看,不过也就停留在挺好看的水平。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而真正的好电影,我觉得并不仅仅只是好看,而是要反映真实。

这真实不是美术修养水平,不是情怀,也不是钱能打造出来的,这需要走进真实,走进生活,用心去看,用心去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也要心无杂念,因为若有一点点杂念,这真实便被罩上了一层滤镜,变得不真实。讽刺的是,张艺谋这部导演,主题恰恰是真与假。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

其实有很多导演的电影形式感很强,不过导演能在情节,以及角色的塑造上加入生活化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正是来自于导演通过对生活不果断观察而产生的感悟,是电影的点睛之笔。

例如韦斯安德森,他的电影中很多人物都很典型,像《天才一族》中的妈妈,《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酒店老板,但这些角色是基于生活的典型,是很形式化的角色。但导演通过一些细节化的情节与情感使角色变得更接地气,更真实。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又例如贾樟柯电影中赵涛扮演的女性角色,有人说她的角色一直给人一种端着演的感觉,可这种端着的仪式感和电影中贾樟柯对复杂生活细节的细致描摹形成一种对比,反而突出了角色的神圣感,而这种神圣感却实实在在的是扎根在简陋粗糙甚至老土的现实中的。


距离大师总是差一步的张艺谋


而我们观众也是来自生活的,电影有没有生活的味道,是真情实意,还是故弄玄虚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真正的水墨画大师是天真自然,返璞归真,电影大师,也是。张艺谋导演差的这一步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