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淨值個人LP進化史:他們逐漸把私募股權投資視爲「主流」資產

正當大小基金為募資焦頭爛額之際,一些財富管理機構的私募股權基金卻顯然相對從容,因為他們對接的是這個行業最原始的投資者——高淨值個人LP(有限合夥人)。中國的私募股權誕生之時,高淨值人群幾乎撐起了這個行業的“半邊天”。只是近些年,私募股權投資的出資人在結構上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批財富人群逐漸“退居二線”,但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金融全面去槓桿的當下,這群可自由支配財富的“富豪們”還讓一些金融機構嚐到了不一樣的甜頭……

財富管理不受募資難影響

“我們的募資還好,不太受資管新規的影響,我們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高淨值人群。”深圳一財富管理機構負責人說,公司還有一些頭部項目的基金份額,吸引了不少家族財富的資金。

事實上,這並不是個案。直接面向高淨值人群的財富管理機構和一些私募股權基金,面對如今的募資環境都沒未感受到募資的壓力。據瞭解,現在越來越多的財富管理機構設立自己的私募股權母基金,且他們的出資人均以高淨值人群為主,其比例可達80%以上。

此外,也有一些投資機構設立了自己的財富管理部門,也向高淨值人群開展募資,還有一些在今年緊鑼密鼓地著手這個板塊,當然,這些機構的財富管理資金也有部分投向於二級市場,不完全用作股權投資。

“現在募資難,反倒個人LP的資金不受影響,一些機構也不得不選擇。”深圳一位私募股權投資人士說,現在一些大基金已經在逐漸減少個人LP的比例,但是在各大金融機構關緊“水龍頭”的情況下,選擇優質的個人LP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即便如此,他們也傾向於選擇上市公司的老闆。

高淨值人群愈發接受私募股權基金

中國的高淨值群體究竟有多大?而這群人當中投向股權投資的又有多少?

諾亞財富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高淨值財富白皮書》顯示,中國高淨值人群數量增長迅猛,已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高淨值家庭數量第二多的國家和地區。而據麥肯錫預計,到2021年,中國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超高淨值客戶將超過13.4萬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白皮書》顯示,中國的高淨值人群結構也出現了變化,原來中國的高淨值人群主要來自貿易、製造等傳統行業,並且年齡越大、傳統行業佔比越大。而漸漸的,越來越多的高淨值人群來自新興行業,並且有年輕化趨勢。報告指出,過去幾年,高淨值人群中來自新興行業的佔比持續上升至接近四成,未來這一趨勢將繼續。

“原來的高淨值人群可能依靠時代和人口的紅利積累財富,但到了當今時代,他們當中不少人也意識到傳統行業和過去的紅利已逐漸式微,需要轉型才能使自己的財富增值保值;而來自新興行業的高淨值人群則由於自身的專業知識和能夠把握時代的方向,他們財富的積累和增長會更快。”某私募基金管理機構CEO分析。

他認為,在現在房地產週期的頂部以至,二級市場的變現也不盡人意之時,願意投向一級市場的個人投資者會越來越多。上述《白皮書》也顯示,90%以上的高淨值人群都配置了主要投資新經濟的私募股權基金,私募股權正在從“另類“資產變為”主流“資產。同時,調研也顯示,未來計劃增配私募股權基金的高淨值人群遠多於計劃減配的。

個人LP在私募股權中的佔比不大

事實上,個人投資者是中國私募股權最“古老”的出資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個人LP在股權投資資金中的佔比一直比較高。但是,近些年中國股權投資的出資人結構卻發生了變化。

而從個人LP在LP整體中的佔比來看,截至2014年底,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上富有家族及個人在LP數量中佔比為54.4%,但到了2016年中,該比例降低至49.4%,而到2017年底,該比例進一步降低至40.7%。

從數據上看,個人LP群體似乎在下降,但實際上是,隨著越來越龐大的政府引導基金和金融機構資金的入駐,個人資金在其中的佔比顯得越來越小。“其實從最開始到現在散戶參與的額度相對來說是增長的,只是增長的速度比較慢。”某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合夥人說。

但不可否認的是,比起固定收益類和房地產、黃金類等產品,國內的高淨值個人通過理財機構投入私募股權市場的財富金額並不算多。該合夥人也表示:“就算有一定投資經驗的超高淨值客戶,有著豐富的資本市場經驗,但私募股權的資金配置在他們的總資產中佔比也是較低的。”

不建議個人投資者直投項目

一個愈發明顯的現象是,如今越來越多高淨值LP開始傾向於自己投項目,或者找具體的項目基金來投。

“個人LP更喜歡單項目基金,因為簡單明瞭,看得清楚。”深圳一財富管理機構相關人士說,但這種方式有個弊端是,沒法通過組合來降低投資風險,容易產生本金的損失,因此,如果選擇這種方式,投資的金額一般都比較小。

在某私募基金管理機構CEO看來,高淨值人群也不是所有都懂得投資之道,“大部分的認知水平都是比較弱的,跟二級市場的散戶一樣追漲殺跌。只有百分之二三十是比較聰明的,願意跟著專業的機構去學習琢磨,這類人賺錢翻倍的概率更大。”

他認為,不專業的散戶會丟失很多機會,因為個人能力有限不可能各行各業都懂,沒有資金實力的更不應該去做這種嘗試。“對於沒有太多投資知識和經驗的人來說,不適宜脫離自己的能力範圍去投資,要相信專業的投資機構。”

他認為,散戶機構化必定是未來的趨勢,投資領域分工也會越來越專業,也會有越來越多高淨值人群會開始接受權益類的投資產品。“但是,這股資金結構的轉變可能需要5-1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