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是第十七屆發審委任滿一年的日子,按照規定要進行換屆,發審委委員每年至少更換一半,委員最多可連任一次。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第十七屆發審委共審核了260家次企業的首發申請(IPO),過會企業有140家,通過率為53.85%。
第十七屆發審委是證監會於2017年9月30日聘任,因為是主板(含中小板)發審委委員和創業板發審委委員首次合併,也被稱為首屆“大發審委”,一共包含63名發審委委員,其中42人為專職委員,21人為兼職委員。這63名發審委委員,多達33人來自證監會、證監局、交易所等監管系統本身。
低通過率的背後是發審委嚴格執行審核標準。有市場人士認為,IPO審核通過率創出歷史新低,困擾市場多年的IPO“堰塞湖”漸退,而從長遠來看,送審企業和新股的質量提高,利於A股市場發展。
首屆“大發審委”共審核260家次企業的首發申請,通過率為53.85%
2017年10月17日,新一屆“大發審委”首次亮相,審核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最終4家獲得通過,1家被否,通過率達到80%。
第一屆“大發審委”的首次審核結果似乎並沒有讓市場“鬆口氣”,緊接著在2017年10月18日的發審會上,就通過1家,否認1家,通過率達到對半。
最讓市場大跌眼鏡的是,2017年11月7日,6家企業上會,而只有1家獲通過,5家企業被否,包括雲南神農農業、上海錦和商業、成都尼畢魯、山東玻纖集團、國金黃金。在11月29日還出現了“零通過”的罕見一幕,否決了三家企業的IPO申請。
自2017年10月17日以來證監會審核通過率統計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27日,第十七屆發審委會審核了260家次企業的首發申請(IPO),過會企業有140家,通過率為53.85%。被否企業87家,佔比33.46%,暫緩表決或取消審核企業33家次,佔比12.69%。
這一數據也創下歷史新低。數據顯示,在2015年與2016年,發審委IPO審核通過率分為89.01%和89.82%,2017年全年通過率受新一屆發審委影響,降至76.31%,而2018年初至今,這一數據已經降至52.69%。
2014年以來IPO審核通過率
此前有投行人士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說,目前的態度就是強調財務合規,高利潤不再能掩蓋一些小瑕疵,而合規性的地位被抬高了。“發審委問得很細,有點刨根問底的意思,不給企業一點點存在瑕疵或者懷疑空間的機會。”
高利潤不再是企業過會的護身符,首屆“大發審委”關注的重點是業績的真實性,以及持續盈利能力、內控管理水平和規範程度、募投項目合理性等核心問題。
2017年11月20日,證監會第十七屆發審委63名委員舉行集體履職儀式,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講話中透露出了必須嚴把上市公司質量關的信息,他強調:“要堅決落實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審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矇混過關。”
與此同時,發審委監察委的設立也受到市場各方關注,這意味著發審委委員在行使表決權時將更加審慎。
在9月26日德勤IPO第三季度回顧與展望發佈會上,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A股資本巿場華東區合夥人趙海舟說,IPO審核態勢比較嚴,被否決的企業的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業務經營不合規;二是內控有效性存在缺陷,內控的重要性也一直在被拔高、重視,如果申報的企業包含此類問題,通過的概率就會降低,內控是一個企業經營有效、良性發展的基礎;三是會計基礎工作不規範;四是信息披露存在瑕疵;五是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IPO“堰塞湖”漸退,從嚴審核的趨勢不會變
新華社在2017年11月28日發文稱,備受市場關注的新一屆發審委上任以來,IPO通過率降低明顯。與此同時,隨著IPO常態化發行的持續,“堰塞湖”壓力得到明顯緩解。
從中止、終止審查IPO企業的數量上也可見一斑。
趙海舟說,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257家,較2017年同期等候上市的476家減少219家,另有31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將在更新財務數據後恢復審核,“堰塞湖”問題已大大改善。
等候證監會上市審核企業數量。數據來源:德勤
“而且在等候的這200多家企業中,證監會大部分都已經看了,把一些問題和反饋給到了企業,而企業要麼正在回答,要麼已經更新回答,以前的‘堰塞湖’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現在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即報即審的狀態。”趙海舟說。
終止審查的IPO企業名單中,也並非全部屬於不達標、不合規的企業,對於如此偏高的IPO終止審查率,一方面來自於企業主動退出的因素,而另一方面則來自於部分本已達標的企業卻存在財務資料過期、相關資料需要補充完善等問題。
首屆“大發審委”的審核給市場留下的印象多為嚴格。那麼發審委換屆,新一屆的發審委帶來的審核氛圍又將是怎樣?
趙海舟認為,接下來從嚴審核的趨勢不會改變,從發行新股的行業來看,估計消費業在第四季度會維持第三季度的節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在審核的態勢和標準上估計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德勤中國全國上巿業務組華東區主管合夥人牟正非也在上述三季度IPO發佈會上說,A股新股發行減緩,從保持股市穩定和流動性,以及送審企業和新股的質量,從長遠角度來看,將會使A股市場有更光明的前景。
“新經濟企業一直在協助中國經濟轉型,併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顯著的貢獻,越來越多的中國‘獨角獸’將會為未來資本巿場形成一股新動力。”他說。
鑑於對市場穩定性與新股質量的持續性關注,德勤預計2018年內地的新股數量與融資額兩者都將低於2017年的水平,並預測全年大約會有110-130家企業上市融資約1400億-1700億元。在最後一個季度,中小型製造、科技和零售企業將會在A股市場的新股數量中佔據主導地位。
閱讀更多 股權投資官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