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年職校校長給職校老師的話:要輸就輸給追求

從暑假到現在,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70集的《延禧攻略》剛一結束,87集的《如懿傳》緊接著登場。不少教師一邊追劇,一邊為手頭的事情繁多而焦慮。

一位40年職校校長給職校老師的話:要輸就輸給追求


平心而論,這些電視劇的確非常吸引人,情節的設計可謂“步步驚心”。本人偶爾也追劇(比如美劇《紙牌屋》),頗能理解這些教師的心情。但如果因為追劇而導致焦慮,這就值得反思了。

有的教師或許會說,我不追劇,但我也感到焦慮。其實,我只是拿追劇做例子。據我所知,許多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得過且過,滿足於應付,缺乏激情,沒有目標,然而到了學期末或評職稱的關口需要提交工作總結、論文、課題等材料的時候,卻又抱怨“工作這麼忙,哪有時間弄這些事”!

汪國真在《嫁給幸福》的詩中說:“要輸就輸給追求,要嫁就嫁給幸福”。很顯然,這些教師不是輸給了“追求”,而是輸給了沒有追求,嫁給了“得過且過”。

對這些教師,我有三點建議。

一、撥開迷霧,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實際上是一個哲學問題。只要稍微留意觀察一下我們的周圍就可以發現,有許多人已經不知道“我是誰?”了。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是不少職業學校教師生命狀態的真實寫照。問題的嚴重性在於,許多人把自己弄丟了還不自知。沒有存在感,大約指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沒有存在感的背後,實際上是沒有價值感;沒有價值感的背後是沒有成就感;沒有成就感的背後是沒有方向感。就像汪國真詩中所說:“有一個未來的目標,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這個目標,許多教師沒有。

沒有方向、沒有目標的生活,讓一些教師感到無奈、無助、無力。就像一個人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雖然努力前行,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發現自己還是在原地打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職業教育還在那裡,可是我們已經漸漸老去。人生是沒有返程票的單程列車,如果在職業學校工作了幾十年卻一無所獲,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

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成功的人比一般人更努力。當你追劇的時候,有人可能完成了一篇文章;當你不停地抱怨的時候,有人可能讀完了一本好書;當你不在狀態地應付著工作時,有人可能正在進行教學反思並尋求更佳的教學效果……

我想,找回自己,面對自己,剖析自己,反省自己,這是擺在我們職校教師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誰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誰就能擺脫焦慮,遠離職業倦怠,走上幸福人生路。

二、育人教書,救贖自己

育人教書和教書育人不是文字遊戲,是一個理念問題。我的第二本書特意起了《從育人到教書,從教育到職業》這個書名。我認為,在職業教育領域,立德樹人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為什麼把育人教書和救贖自己聯繫起來?我以為,這其中涉及到使命感和天職意識的問題。我以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有一種使命感和天職意識。由於生源的因素,職業學校的一線教師的確面臨著較為艱難的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但倘若有了使命感和天職意識,也就有了戰勝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和信心,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就會有一種“我就是上帝指派的那個人”的莊嚴感。

什麼是天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黃克劍先生說得好:“人有時候能夠把自己交出去,把利害、生死置之度外,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生命同某種值得獻身的事業融會在一起而生出的任何外在力量都不可搖奪的神聖感。這時我們說這人有了天職觀念。

天職是一種擔待,一種承諾,一種對至上的事業追求的擔待,一種自己對自己生命的分量的承諾。”如果職業學校教師認可“育人教書是我們的天職。”(《生命化教育的責任與夢想》,張文質等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每一位職業學校教師都應該捫心自問:在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有沒有把自己交出去?有沒有把自己的生命融進去?如果答案是沒有,那麼,我們對教育教學也就沒有了擔待,對自己的生命分量也就沒有了承諾。

一位40年職校校長給職校老師的話:要輸就輸給追求


有一個事例頗能說明問題: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區發生7.0級地震。我每天看震情的報道,心情自然是沉重的。但當我看到雅安電視臺記者陳瑩身穿婚紗的現場報道時,眼淚卻止不住地流了下來。奇怪的是,每看一遍她的報道(電視重播)我都會流淚。當時我寫了《最美新娘》的短文。文中說:

“陳瑩的瞬間反應完全是本能的。這種本能的背後是職業的敏感,是職業操守的自然流露,也是人性光輝的閃耀。然而,這一切又都是建築在雅安市本身只有震感沒有傷亡的背景下。”

“我的意思是說,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比得上穿上婚紗那一天最值得重視的呢?既然雅安不是震區的中心,陳瑩本可以一邊準備自己的婚禮一邊等待臺裡的安排和召喚。但她沒有,她從化妝的樓房跑出來後,也許根本就沒有時間考慮什麼,就下意識地讓原本為她拍攝婚禮的攝像師把鏡頭對準了她,立即採訪街頭的群眾。

人的本能是瞬間的,但瞬間的背後卻是長期的素養薰陶和人文關懷的積澱。這種瞬間的本能比執行命令更具感染力、震撼力。”

“除此而外,‘最美新娘’讓我不自覺地想到了我們的職業教育。我們不是要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素養、職業道德、敬業愛崗、恪盡職守的教育嗎?難道‘最美新娘’不就是最好的案例和教材嗎?”

“最美新娘”給我的啟示是:育人教書,就是每一位職業學校教師的天職!

三、真心投入,幸福自己

值得特別強調的是,在職業教育領域,無論是育人,還是教書,指向的都是學生。學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源泉。學生沒有尊嚴,我們的職業尊嚴從哪裡來?學生沒有幸福感,我們的歸屬感從哪裡來?學生的生命沒有價值,我們的職業價值從哪裡來?學生的人生不能出彩,我們的一生何來光彩?

因此,我堅持認為:如何看待、對待學生,是一個原則問題。一個職業教育工作者,無論他有多少光環,如果他對學生的態度是冷淡、冷漠的,對學生的情況是一無所知的,我都認為他是不稱職的。

在一個真正的職業教育工作者眼裡,學生一定是可愛的、令人同情的、需要呵護的。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是悲憫之心、教育情懷與大愛無疆。

在一個不稱職的職業教育工作者眼中,學生一定是不安定因素、是需要無縫隙管理的。在此基礎上產生的是居高臨下的姿態、強制速效的管制以及“只要別出事就行”的低標準。

有這樣一個故事:蘇東坡貶官瓜州時,經常到一江之隔的金山寺與好友佛印禪師共坐參禪。有一次,參到高興時,東坡問禪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

佛印禪師讚歎說:“好莊嚴,像一尊佛!”

東坡非常高興。

禪師又問東坡:“學士,你看我現在像什麼呢?”

東坡笑著說:“我看你,像一堆牛屎!”

禪師笑笑,沒有回答。東坡回家後,便沾沾自喜地和妹妹蘇小妹談起此事。

蘇小妹說:你輸了!一個人心中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一尊佛。而你呢?

蘇東坡頓時面紅耳赤。(《幸福教師五項修煉》,謝雲著,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蘇東坡與佛印禪師》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教師有什麼樣的眼光,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

教師有什麼樣的心靈,就會有什麼樣的眼睛。

教師有什麼樣的眼睛,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

當我們確立了天職觀念,一種莊嚴的使命感便會油然而生。有了這樣的使命感,我們就一定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走近學生、讀懂學生、影響學生、成全學生。一旦進入這樣一種境界,我們的職業價值、生命感動、一生幸福就都在其中了。

《嫁給幸福》

汪國真


有一個未來的目標

總能讓我們歡欣鼓舞

就像飛向火光的灰蛾

甘願做烈焰的俘虜

擺動著的是你不停的腳步

飛旋著的是你美麗的流蘇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裡

誰能說得清

什麼是甜 什麼是苦

只知道確定了就義無返顧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2018年9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