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

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

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在国内,2008年成立至今的触宝并没有获得与其用户量相匹配的知名度,但提起其旗下两款产品,触宝电话和触宝输入法,多数用户并不陌生。

前者是一款方便人们沟通的即时通讯App,后者则是一款智能手机输入法。触宝是国内首批做智能手机输入法的企业之一,对于智能手机初代用户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2009年开始,由于各方原因,触宝战略性放弃国内市场主攻海外的决定让其错过了与搜狗输入法竞争国内市场的机会,而此时的搜狗则趁机一举拿下了国内输入法的市场老大位置。

“如果我们当初选择国内市场,有可能现在没搜狗什么事儿了。”时隔多年,回望当初,王佳梁仍然十分感慨。

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

如今触宝输入法在全球已经覆盖了158个国家与地区,全球用户超过7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如此漂亮的数据,已然是国内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2017年5月,触宝正式宣布完成 1 亿美元D 轮融资,领投方为建银国际和华盖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SIG海纳亚洲等老股东全部跟投。从其背后的投资阵容可以看出,这家在国内不太知名的公司,可谓是深得资本市场信赖和厚爱。

那么,这家诞生在中国上海,主要市场却在海外的互联网公司,到底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而他的创始人又是怎样一位创业者?

近日,有声Voice独家专访了触宝CEO王佳梁,深入探寻这个被称为“隐形冠军”的触宝背后的故事。

“田忌赛马”:战略性放弃国内市场

触宝输入法作为全球首批第三方输入法,为什么却战略性的放弃了国内市场呢?

王佳梁向有声介绍到,有两个原因让他们做了这个决策。一是早期和厂商合作触宝需要收取专利授权费。原本触宝在国内有免费的下载版本,这被合作厂商所质疑,为了保护合作者的利益触宝选择下架了国内的免费版本。等触宝重新上架输入法的时候,搜狗已经占据了市场(2010年左右)。从这个角度而言,触宝客观上错过了先发机会。

二是追赶市场是很吃力的,当别人占据了市场后再去追赶就很难追上了,触宝清楚的知道品牌的知名度、用户基础都不够,去做国内第二还不如去做国际第一。“如果把精力分散到中文版上的话,我们可能两边都做不好,与其这样不如田忌赛马,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了国际市场上。”

对于王佳梁来说,触宝输入法如果能做成全球产品当然是最好的,国际市场对他而言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回顾当年的决定,王佳梁仍旧带着反思:双线作战我并不见得能够打赢,假如当年我们国内和国外一同发力,不一定能够超过搜狗。其次触宝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投入国际市场,那今天国际市场第一的位置或许就不是触宝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或许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国际市场的光荣和刁难

王佳梁向有声Voice介绍,触宝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来源于产品的特性:触宝输入法支持127种语言,覆盖158个国家与地区,全球用户超过7亿,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而触宝电话拥有6亿用户,日活跃用户达到5600万。发展势头如此强劲,触宝在2014年被美国《快公司》(Fast Company)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十大公司。

伴随着触宝产品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好的发展,引起了巨头Nuance收购触宝的兴趣,被触宝拒绝后,想利用337调查条款起诉,进而达成收购触宝的目的。触宝如不应诉,那么面临的结果就是:凡是装载触宝产品的手机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最终触宝打赢了这场艰难的维权官司,使“触宝”在国际市场声名鹊起,这场著名的中国软件业337诉讼第一案,也让触宝成为了软件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开拓者。

王佳梁回忆起来淡淡的说了一句:“当时差点儿因为资金紧张放弃了,但是当时自己也很任性,不甘心,硬着头皮也要打这场官司,不太理性的决定反而造成了触宝的今天,让触宝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程序员二代”的知识分子情怀

触宝首席执行官王佳梁,来自上海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很小就跟着父亲学编程,是名副其实的“程序员二代”,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毕业后,2005年至2008年担任微软研发集团项目经理,是赢得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第一财经周刊中国商业创新50人”等多项荣誉称号的成功创业者。

触宝CEO王佳梁:一个海派理工男的理想主义

而触宝的核心管理层主要来自微软、英特尔等知名跨国公司,公司文化也带着明显的互联网时代特性:多元、透明、坦诚。我们以为能带动整个公司氛围影响和王佳梁早期的海归经历有关,他却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应该来自很普通的家庭教育吧,很小的时候家庭就教育我要成为一个很坦诚的人。”

理工科思维的缜密和直接让王佳梁在商场上有了独具一格的存在感,他和他的公司被评价为“默默无闻的独角兽”,在和他的谈话中会时常听到他不经意的用老一辈人常用的成语来解释自己面临的状况,他把这些归咎于高中时代的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下他热爱读文学作品和小说,这让作为最前沿的科技工作者的王佳梁,却保持着上一代知识分子的传统感:务实、低调、坦诚,简单的不像个商人。

王佳梁说:“因为触宝几个合伙人都是技术背景、之前都在外企工作的工程师,第一,公司以产品文化为主,任何决策都以产品体验和定位发展出来的,包括为什么我们很低调,总的来讲我们是以产品来做载体;第二,是比较国际化风格的公司,不管是我们办公室或者沟通的方式的还是更像硅谷的,崇尚自由、透明,和员工的沟通保持平等;第三,沟通时候的坦诚也是让合伙人能够持续十年团结在一起的原因,这种团结基于价值观一致,非常坦诚,相互之间没有隐瞒。我们鼓励这样的公司文化,让团队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早期关于王佳梁的故事,有一个版本非常动人,一个单纯的理工技术男,学成之后一心想成为马云的助手,崇拜马云、李彦宏这样的创业英雄,带着憧憬希望能够成为第二个马云,但在站在今天,在不断反思和复盘自己经历后的王佳梁说:“每一个创业者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的,我发现我并不需要成为第二个马云,触宝今天,尽管它的公司体量,公司的估值还有很大的空间,但是触宝它在创造它独一无二的价值,比如我们的输入法有超过一个亿的活跃用户,而且是国际用户,这一点来讲我们创造了很多巨头没有创造的价值。”

对于无数带着创业梦的年轻人而言,可能很多人都有过想成为马云的那个阶段,“但是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他的经历也是不一样的,达成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到底他自己想做什么,他真正想创造的价值是什么,自己真正的使命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一个人的价值和使命是不一样的。”

专访QA

V1快速致富的社会心理引发对“快慢”概念的判断失焦

有声:触宝似乎被媒体贴上了“慢文化”的标签,在我们高曝光下的今天,触宝的低调显得匪夷所思,您如何看待这些外界对触宝的评价?

王佳梁:我觉得大家对快和慢有一个误区,把发展的快慢和媒体的曝光率结合起来,起来快,死的也快。所谓那些起来快仍旧活得好的公司屈指可数,大部分快公司都是昙花一现。还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公司,体量和发展速度和他们的知名度并不相符。

另外,很多让大家觉得很快的公司,实际上也经历很久大家不为人知的一个阶段,比如说饿了么,它比数码产品的时代更早,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它被阿里投资之前那段暗淡漫长的时光,比如说快手,它很早就成立了,只是最近才展现在聚光灯下而已,并不代表它就是一个慢公司或者快公司。从这一点来说快慢可能是一个大家主观的印象,并不觉得触宝在发展上是慢的,它在市场上,在产品的衍生上面,在创新的速度上面其实都是很快的。

有声:您觉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感受呢?

王佳梁:基于整体环境的一个社会心理:快速致富。突然之间百万答题就火了,因为它符合人们快速致富的理想,总的来说大家总是想一夜暴富,想走捷径,这在国人心里,甚至人类的心里都有这样的倾向。最近为什么区块链又火了,因为区块链也能够满足大家的心理啊,人们都能快速的获得成功,而实际上这种意义的成功在概率上是很小的,因为你总要抓住一个热点,但这个热点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而且这不是你自己决定的。对发展起来的快公司来说,它并不是我主观说快起来就快起来,更多的是赶上了一个风口,就起来了,但这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摩拜最早的时候也很慢,但是赶上了一个风口。所以从这点上而言,大家误解了快慢的衡量标准,另外我也并不羡慕一些所谓的快公司,因为最终公司命运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缺乏使命感的公司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因为你只是被风吹着走。

有声:触宝成立到现在追过所谓的风口和热点吗?

王佳梁:我们坦率来讲,风口并没有,但是在产品设计上会有和风口吻合的方向,风口有好有坏,风口的确说明它有价值,只不过取决于你用投资的心态还是投机的心态来看,是长远来看还是短视的炒这个概念。我们的确是有布局这些和风口相关的领域,比如我们也做过O2O的尝试,但不是很成功,后面我们仍然去关注,但会更谨慎的关注。

V2“不断试错和承受失败的过程”

有声:2005年,你们宣布正式进军O2O的领域,当时出于什么考量?

王佳梁:回过头来讲,我依然认为这个产品的逻辑是对的,但它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它不可持续,O2O的商业模式不成熟,只有少量的公司走通了它的商业模式存活了下来。

有声:那觉得遗憾吗?怎么看待遗憾?

王佳梁:在我看来太正常了,创业就是不断试错和承受失败的过程。因为没有这些失败就不可能有所谓的成功,包括我和很多公司的创始人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一家公司它可能做错了很多事情,但是成功是要做对一件事情。所有的错误、失败,对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来说都是必须要承受的。

V3人工智能持久战

有声:作为从业者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大热?

王佳梁:首先我觉得这个概念肯定是被炒的过热了,但人工智能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它的确是一个风口,但是和其他的风口很不一样。触宝其实很早就开始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了。

触宝做人工智能和追求风口的不太一样,我们已经结合到产品里去,因为我们天然和人工智能有关系,有很深入的联系在一起,触宝做人工智能是顺水推舟的一件事,并不是我们为了去追风口去做风口。

人工智能不会像大家想的那么快,发生质变可能在三五年之后,真正能带来巨大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是一个持久的过程,所以触宝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概念就大可不必,对我们而言它是一个持久战。

有声:人工智能对我们而言,三年五年体现它的价值到底是一个什么形态?会有什么肉眼可见的改变?

王佳梁:是特别深远的,就比如说96年互联网刚起步一样,所有人都觉得互联网可能是很小众的,人工智能这个阶段就好比互联网初期,所以在这个时候,人工智能的体验是很弱的,很有限,但是不能轻视它的未来,它就会像互联网一样去深入改变我们的方方面面,对我们有颠覆性的变化,甚至是突然发生的跃变。

王佳梁身上有典型的上海海派文化的基因,他包容一切的好与不好,不论是幼年得到的理科思维的熏陶,少年读书得来的文学养分,还是硅谷工作经历带来的明快、积极,都令他不论对触宝的未来走向,还是对科技不断迭代的今天,他都有一种当下是草莽一片而未来可能颠覆万千的希望。

采访那天上海阴冷,天空带着茫茫的阴霾和淅沥的南国小雨,所以踏入触宝公司上海总部之后的对比显得格外强烈。像不经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它像我们在电影看到的硅谷缩影,忙碌、阳光、生机勃勃。它的创始人王佳梁从一个会议室走出来接受我们的采访,然后又一路小跑着赶去参加另一场会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