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從何而來?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就出現了穀物釀酒,究竟何人何時發明了酒?民間總是流傳著一些傳奇釀酒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

“造酒傳說”故事會。

天君賞美酒,

“蒼天無首尾,大地無上下,天君賞美酒,地王賜佳餚。”

酒,從何而來?

傳說,很久以前大地非常貧瘠,辛勤勞作的人們收穫甚少、忍飢挨餓。天神被人們的勤勞打動,在天顯聖,大地終獲豐收,人們得以溫飽。此時,人們把落果和棄飯堆積自酵,這種自然成酒的現象視為天神之所賜。於是便有“蒼天無首尾,大地無上下,天君賞美酒,地王賜佳餚。”的詩句。

酒星造酒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酒,從何而來?

“酒星造酒”中的酒星,就是酒旗星。《晉書·天文志》中有關於酒旗星座的記載:“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xiǎng)飲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餔。”軒轅,中國古稱星名,共十七顆星,右角南方三顆星為酒旗星。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邊緊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八顆星。至於因何而命名為“酒旗星”,大概是因為古人把它們當做天上主管人間美酒的星官令旗,一度認為它“主宴饗飲食”。

除此之外,在浪漫的文人心中酒星之說也是被認可的,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乏詠酒星的篇章。一生愛酒的“詩仙”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寫下了“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的詩句,似乎一下子把“酒星造酒”的傳說活化了。宋代竇革在《酒譜》中也說:“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古人把酒星當作天神,說酒是天上的酒星釀造的。酒,是酒星之作,這是古人的一種想象,因此產生了“酒星造酒”的神話。

儀狄造酒

“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

酒,從何而來?

儀狄是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在古籍《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中均有記載。《戰國策·魏策二》記載: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絕旨酒。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相傳儀狄是服侍大禹膳食的官員。大禹因操勞國事而日漸消瘦,大禹的女兒便讓儀狄想辦法。儀狄到山中打獵,發現猴子吃一種汁液後步履踉蹌,臉上卻露出十分滿足的樣子。好奇的儀狄嚐了一下,發現這種汁液可以讓人忘卻煩惱,便敬獻給大禹。大禹飲用後,胃口大開,精神百倍。儀狄潛心研究,最終制作出類似的汁液,俗稱“酒”。大禹極為高興,便將儀狄封為“造酒官”。

後來大禹打了勝仗,舉行慶功宴,大家在宴席上喝的不亦樂乎。第二天早朝,大禹因為喝多了酒而呼呼大睡,竟然誤了早朝,便說:“酒雖然治好了我的病,卻使我荒廢了朝政,我以後再也不喝酒了。”從此以後,禹疏遠了儀狄,對她不再信任和重用。後來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便有了儀狄造酒傳說。

杜康造酒

“三血入泉,所謂酒也”

酒,從何而來?

一天夜裡,杜康夢見一個白鬚老者,老者告訴杜康說將賜給他一眼泉水供他造酒,但須杜康在九日內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如此才可造酒成功。

杜康次日起床,發現門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便對夢中老者的話信以為真,於是就出門尋找那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見一個文人,與之吟詩作對,拉近關係後,請其破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杜康遇到一位武士,說明其意後,武士二話不說,果斷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遇到一個瘋子,花一兩銀子,買下他一滴血。杜康將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滾,熱氣升騰。杜康用泉水造出的酒香氣撲鼻,品之如仙如痴。因為用了九天時間得來的三滴血,杜康就將這種飲料命名為“酒”。

因為有了秀才、武士、瘋子各自一滴血,後來人們在喝酒時第一階段都彬彬有禮,舉杯互道賀詞,文氣十足;第二階段,酒過三巡,情到勝處,就話不多說,一飲而盡,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第三階段,酒醉人瘋,或伏地而吐,或抱盆狂嘔,或隨處而臥,不省人事,不知羞恥,像瘋子一樣了。

這三滴血的情節雖然是創作,但巧妙地反映了喝酒人的狀態,給酒文化增加了藝術色彩。

黃帝造酒

"酒泉"之法,"湯液酒醪"之論

酒,從何而來?

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河南新鄭人,是華夏民族智慧的化身,古時許多美麗的傳說都可追溯到他。至於酒的起源,

因黃帝發明"酒泉"之法,並曾有"湯液酒醪"之論,所以後人也曾尊他為酒的創始人。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岐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猿猴造酒

“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

酒,從何而來?

關於猿猴造酒說,古書中記載有很多。例如《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採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紫桃軒雜綴·蓬櫳夜話》中:“黃山多猿猱,春夏採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這些記載似乎說的很肯定,想想,其實倒是有些科學依據。

猿猴是很聰明、行動敏捷的動物。它們深居在山林裡,常常攀緣飛躍於枝幹間,使人們很難捕捉。不知何時起,人們發現了猿猴有嗜酒的習性,經過長時間的細心觀察,人們又發現猿猴還會“造酒”。因為酒是一種發酵食品,由酵母菌分解糖類產生。果子成熟後落地,時間一長,慢慢地黴爛了,散發出一股酒味。猿猴遇到林中成熟墜落經發酵而帶有酒味的果子,在飢餓時它們偶爾嚐了嚐,覺得別有風味,便對此產生了興趣。

由於猿猴以山林中野生的水果為主要食物,在水果成熟的季節,猿猴收貯大量水果於“石窪”中,堆積的水果受到自然發酵,而後再來享用天然釀成的果酒。如果說“醞釀成酒”的“醞釀”,是指事物的自然變化養成,那麼,猿猴“採果”“醞釀成酒”是完全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