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点击上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可订阅哦!

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作者:李刚,中国武汉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近日,法国外长勒德里昂访华,在与中方领导人会面中反复强调“法国坚持多边主义”。这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法国多次表示要重建“强有力的多边主义”的继续。同时,德国外长马斯在多个场合宣称将构建“多边主义联盟”。法国驻联合国大使德拉特在《金融时报》撰文称,“法德两国将为维护多边主义而战。”

这与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的中国产生了共鸣,那这是否意味者中欧加强合作的新契机到来了?

事实上,德法两国近期密集表态“示爱”多边主义,并不是对外政策的转向。长期以来,德国与法国认为欧洲的对外政策始终是多边主义的,欧洲也一直以“文明型力量”自居,塑造自由主义、全球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形象,认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机制的作用。

但在多边主义下,通过联合国维护国际安全、通过世贸组织实现自由贸易,以及通过世界银行援助消除贫困的努力应得到推动和尊重,但欧洲时常对此视而不见。

在“阿拉伯之春”运动中,尤其在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冲突中,欧洲支持以武力介入,置为多边协商奔走的联合国于尴尬境地。2013年起,欧美共同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单边设置发达经济体间更高的贸易标准,其结果导向就是架空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多边谈判贸易标准的机构。

在对外援助中,欧洲也是经常绕过多边机制,根据政治条件有选择地决定援助对象和数额。显然,欧洲的多边主义有时只“多”到美国,是根据自身利益需求来界定的。

德法近期对多边主义的热衷也是如此。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行动——单边与进攻性的贸易政策、对北约的怀疑、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朗核协议,给欧洲经济和安全带来巨大挑战。欧洲为了约束特朗普政府而串联“国际统一战线”。马斯明确表示,“多边主义者联盟”就是为了制衡美国方面的“美国优先”理念,勒德里昂也称,美国的所作所为是要重建多边主义的根源。

在高举多边主义大旗之后,欧洲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感受到压力,重新回到西方大家庭。德国在抨击美国的同时,特意强调并不打算另起炉灶,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或常设对话机制,“多边主义者联盟的大门尤其对美国敞开”。马克龙更是深情“告白”,“是美国发明了多边主义,因此美国也有责任要捍卫它,甚至是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与此相对的是,德法强调的多边主义对中国既重视,又充满偏见和疑虑。无论从现实利益还是道义上,中国作为大国中少有的多边主义坚定践行者,在重建多边主义国际社会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欧洲一如既往地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臆测中国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意图。

马克龙表示将与中国进行“建设性、有要求、有信心”的对话,但会坚持“追求平衡、维护自身利益与世界观”的原则。今年5月默克尔第11次访华期间,多次表态携手推进多边主义,但马斯在接受德国《星期日世界报》(WELT AM SONNTAG)采访时表示,中国与德国没有相同的价值观,“不属于(多边主义者联盟)这个圈子”。

因此,近期德法在多边主义上的一系列行为,只是西方阵营的自我调整和跨大西洋关系的再平衡,中国依然被视为“局外者”。不过,面对欧洲急于但还未“驯服”的特朗普政府,中欧有包括多边主义在内的更多共同诉求,在有限范围内进行更多合作的契机是存在的。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数字经济智库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欧洲研究」李刚:德法强调多边主义:中欧合作新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