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驚喜之外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驚喜之外

山川網:這組和城市書店相關的數據,事實上是在差不多一個月前,2018年亞洲書店論壇召開期間,相關媒體進行報道時推出的。不過當時正好很忙,所以這一期內容就被一直推遲至今。

我個人對圖書、書店有偏好,也短暫從事過出版相關行業。所以對於這個素材,如果直接仍在二條是有點可惜的。所以今天特別把這個素材稍加整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驚喜之外

來源丨21財經

一、書店數量排行榜上,北京6000+的體量,以絕對優勢位列榜首。北京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絕對核心,無論是文藝展館、文藝院校、文藝演出還是文藝人才,各項數據都十分出色。加之北方地區無第二文化中心與北京進行二次分流,進一步加劇了北方文化產業往北京的聚集。

二、在昨天的推送中,我重點講到了成都正在加緊時間向文創第三城的方向發展。從千百年來城市性格的基因延續性上來看,成都始終都是中國西部地區最重要的區域文化中心。超過3000家的實體書店數量,僅次於北京,比廣州、上海等一線城市還要領先了一個身位。

三、但是如果我們以整體的角度來看,成渝二城的書店總量接近6000家,逼近北京;長三角區域上海、杭州、南通、蘇州、寧波五城書店數量均超過1000家,合計更是超過了8000家,區域書店數量全國第一。珠三角區域內,經濟總量剛剛超越廣州不久的深圳,書店數量卻尚不足千家,與中西部省會城市接近,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區域書店總量的數據。

部分城市每萬人擁有書店量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驚喜之外

來源丨21財經

一、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在文化產業上的優勢,應該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有兩座城市,大連和南通,書店的數量卻明顯超出其當下經濟體量水平。在書店數量上榜前十城市中,大連南通不僅是唯二的GDP不到萬億(7000億+),而且相比其他城市動輒一輛千萬的常住人口,只有700萬人口左右的二城,也顯得殊為不易。

也正是因為如此,二城在“每萬人擁有書店數量”指數上才全國領先,處於僅次於北京的第二梯度。實體書店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分支,除了對經濟基礎和人口消費能力有相關要求外,城市的性格和氣質其實同樣重要。大連和南通均為沿海城市,自身文藝氣息原本就更為濃厚。相比一線和強二線城市,生活節奏則緩慢不少,文藝、小資、格調、浪漫的書店美學空間,更容易得到當地消費者的認可。

二、地方經濟總量超萬億,但是每萬人擁有書店數量不足1家的城市,我們認為該城書店尚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尤其是如果對應的還是旅遊城市,網紅城市,那麼這一數據顯然更應有較大的提升。從這個角度講,重慶、上海、深圳、南京都是重點應該在相關領域發力的城市。尤其是作為華東重要科教文衛中心城市南京,實體書店數量不足500家,每萬人擁有書店數量不足0.5家,這無論如何都是說不過去的。

三、其實長期以來,困擾實體書店發展和創新的最大障礙,始終都在房租成本的居高不下。且不說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商業用地成本,目前南京、杭州、武漢等城的成本也已經直逼一線城市。相反,成都、重慶等西部城市能夠在實體書店數量上表現亮眼,事實上和當地較低的門店租金成本關係重大。在營商環境指數中,商業用地成本始終都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權重因子。

中國城市書店數量排行:既有意料之中,也有驚喜之外

愛讀書和愛逛書店的小夥伴,在留言區說說你所在城市最具特色的書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