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亮劍》與原著小說《亮劍》

電視劇《亮劍》播出後引起了巨大轟動,受到熱烈的歡迎。它把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完美結合起來,可以稱為中國戰爭題材電視劇的巔峰之作,直到現在還被大家津津樂道。它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有些人常常將其和小說原著比較,並借小說的後半部來指責電視劇。而我看來小說《亮劍》在從各個方面來講都遠不及電視劇。

電視連續劇《亮劍》與原著小說《亮劍》

電視連續劇《亮劍》與原著小說《亮劍》

先從影響力來講,小說比起電視劇要差十萬八千里。小說發表於1999年,雖然也獲過獎,但比起同名電視劇要差的十萬八千里,很多人都是在看過電視劇才知道小說的,並反過去再看小說的。當時不少人還在網上以小說為據透露所謂人物的最後結局,竟能賺來不少眼球,足以說明這一點。

在人物的塑造和刻畫上,電視劇要明顯高於小說。這裡雖然得力於電視劇演員的精彩表演,他們把抽象的文學形象變成逼真可信的直觀影像展現在觀眾面前。但電視劇劇本也確實要比小說豐滿深刻得多。雖然小說作者都梁是編劇之一,但作為創作了《人間正道是滄桑》、《漢武大帝》《紅櫻桃》、《紅色戀人》的另一個編劇江奇濤,更擅長把眾多的真實歷史人物和大事件穿插結合得遊刃有餘,對劇本的掌控能力要明顯高於都梁。相信江奇濤對劇本的形成發揮了重大作用,都梁自己也承認這一點。

小說把重點和篇幅都放在了反右和文革時代,對抗戰描寫的很少,對解放戰爭說的也不多。孔捷只是在李雲龍殺謝寶慶為和尚報仇時帶了一筆,對丁偉則是隻字未提,對鐵三角的形成和戰鬥情誼缺乏表現。對趙剛的與李雲龍之間不斷磨合而形成生死搭檔的描寫刻畫更是明顯不足。對配角刻畫較為蒼白細節非常空洞。小說把消滅關東軍一段描寫成李雲龍要打鬼子運輸小隊,而來的是關東軍。而且從一開始就是要打白刃戰拼刺刀。伏擊敵人竟然不用手榴彈和機槍,開打就是和古代戰場一樣拼刺刀。一仗下來竟然犧牲了300多戰士,情結頗為勉強。遠沒有電視劇打觀戰團,在最後才與殘存的鬼子拼刺刀來的真實。而電視劇則把抗戰作為描寫重點,經過後期大規模的加工與潤色的增加了很多小說中沒有的膾炙人口的生動情節。趙剛、孔捷和丁偉的形象栩栩如生,比較全面的反映了在那些年代裡人物性格亮劍精神的形成與發展。

小說到了到了後半部更是文筆平平,平鋪直敘,大段的他人講故事的夾敘夾議,而且還嗨的控制不住,基本上也就是閉門造車式網絡小說的水平。在情節上也有很大的問題,其中李雲龍帶一個班消滅幾百個武裝匪徒和梁山分隊登陸金門的描寫,比現在被廣泛詬病的抗戰神劇更不靠譜。同時都梁用現代的眼光來臆想描述歷史,很多地方也完全違背了當時的歷史現實。60年代以後的解放軍已經經歷了正規化建設,而經過高級軍校培訓的李雲龍,還是20年前大老粗式的團長水平。在部隊搞家長制一言堂還不夠,還要借組建特種部隊培植出自己的私人武裝,文革中擅自派兵介入地方武鬥,大搞暗殺活動,大規模武力屠殺造反群眾。梁山分隊竟敢公然劫獄搶人,事後竟然沒有受到任何追究。孔捷等解放軍官兵竟敢策劃轉移隱藏中央掛號的反革命頭目,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這些都已嚴重違背了歷史實際,對後人是一種嚴重的誤導。

電視劇和小說最為不同的是兩者截然不同的政治立場和思想傾向。在當時的網絡輿論環境下都梁表現出了非常媚俗的嚴重不足,小說把重點放在反右和文革時期,宣揚的是所謂人性的反思,他沒有站在客觀、全面、公正的立場上看待歷史。而是站在所謂人道主義的立場塑造人物,以憤青的偏激迫不及待地表現自己的悲憫情懷和洞察一切。他借書中人物之口大力宣揚三權分立的西方模式和價值觀,把新中國描繪成歷史上最黑暗的人間地獄。進而完全否定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新中國的正義性。對亮劍的解釋和概括更是歸集為向所謂的封建意識亮劍。小說名為亮劍卻看不到一句李雲龍戰場亮劍的正氣豪言,連李雲龍的畢業論文都是《論冷戰時期的特種作戰》。李雲龍的最後一次亮劍竟是對他浴血奮戰九死一生保衛的和平環境下的人民亮劍。而且把趙剛和李雲龍夫婦都安排為自殺。把新中國描繪的和封建王朝一樣,從主觀上就是在攻擊是鳥盡弓藏的悲劇。

而電視劇重點宣揚我軍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的英勇表現,拍到我軍授銜時最高潮戛然而止,拍成了一部蕩氣迴腸而又振奮昂揚的正劇。

電視連續劇《亮劍》與原著小說《亮劍》

電視連續劇《亮劍》與原著小說《亮劍》

可以說電視劇的團隊對小說進行了顛覆性的修改,把思想和藝術水平都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說他們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挽救了這部作品絕無誇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