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当《大象》获奖后,胡波被大家再次翻出来感慨梦想,这个青年导演之死让人们意识到了被现实吞没到底有多可怕。他为生活也曾卑躬屈膝,写了《大裂》《牛蛙》等作品来维持生计,北影毕业曾是最有潜力的导演,在意识到现实不适合表现自己时,却选择了自杀。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临走前一天还在宣传新书,对理想的渴望还是那么的强烈,可离去却那么措不及防,在看完许多“青年导演之死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之类的文章后,也就不敢再用拙劣的文笔为胡波鸣冤,今天就成为下一个他,在批判社会的大潮中来了解他的“倔”吧。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胡波,88年出生于一个济南的小家庭中,从小也没有接受书香的熏陶,不用诧异这个本该平凡的孩子怎么没有被世界所同化,总有那么几个人总会倔强的坚持自己的理想,06年是他高考的第一次,从小喜爱绘画的他也凭借艺术功力拿到了理想大学的合格证,但因高考成绩的不理想让他与该大学失之交臂,于是他复读了一年,这一年父母不再支持他考电影学院,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让他第一次向家里人妥协,面临着自己不喜欢的梦想,胡波的第二次高考落榜了。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父母给他在济南选择了一个专科学校,低级的大学,简单的课程让他一度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每天过着晚上在网吧通宵,白天跟着室友打牌混日子的生活,仅仅一年胡波对这种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不顾家里人反对他再一次选择了复读,他想拍电影,他喜欢电影,他极度想用一种方式去表达出他心中的乌托邦,第三年考上了浙江传媒大学,但此时的他一心想上北电,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他又一次选择了复读,也许会有人说他这样就是叛逆,一点都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但对理想来说,这便是他“倔”的一部分。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专科的生活对他来说是残酷的,正如《大裂》中所表达的一样:大象席地而坐,面对着生活只有无尽的灰暗。全世界70%的人都在上的大学也不能成为他随波逐流的理由,“叛逆”或许便是众多文章中所说的“清高”,一个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便是被这种“清高”逼的走投无路,众多人眼中的成功是滚滚的财源,是名牌名车,是顺应时代的商业片,而胡波便是那个不想成功的“傻子”。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在北电的大四时他展现出他的锋芒,参加“毕业联合创作”时提交了四个文艺片和两个悬疑片,投资方看中了当前最流行的悬疑剧本,在讨论剧情时投资方要求胡波加床戏让这部片子更具看点,但他认为加这个片段就完全失去了想表达的宗旨,于是一口拒绝了投资方的邀约,这个时候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不为了赚钱你做什么导演,可能胡波的心中想的是就算被穷死也要坚持初心吧。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他的作品不多,或许没有挂在房梁上的那根绳都不会有人知道他也曾获得过金导演奖,《大象席地而坐》这部片子是他最后的倔,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长片奖,这个片子的“长”到剪辑完还有四个小时,为此他还被监制骂成应该看医生的“神经病”,投资方退资,并要求他赔偿350万的制片费,没错!问题就出在这四个小时的片长上面,不肯拍商业片,也不肯剪短片长,胡波的“心”只因为贫穷根本没人能够理解,这就好如19世纪的梵高一般,画纸都买不起,你谈什么理想?

四次高考才上北影,《大象》中的倔,终让他变成另一个梵高

但胡波的死会让这个世界改变点什么?什么都改变不了,或许十天后,或许十个月,胡波只剩下过气的《大象》了,或许他不会被忘记,但也不会被时刻想起,这个世界很大,却容不下一个他,我们曾经都是“胡波”,但终究成为不了胡波。他在用生命告诉所有人:我的梦想已经全在书里了,我对电影的理解也全在《大象》里了。那只席地而坐的大象,正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想表达的东西在他死后已经表达出来了,希望胡波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