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立法提速!条例有望年底前出台!

在推动民间投资发展的进程中,PPP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对于PPP的立法,行业内人士已经期待很久了。早在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公布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并且在今年3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中PPP条例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在8月14日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今年底前将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这也意味着PPP模式正在逐渐规范,PPP项目政策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加强。

PPP立法提速!条例有望年底前出台!

PPP模式在我国推广过程中,因为立法不及时、政策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了明股实债、政府兜底等“假PPP”现象,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因此,加快立法成为规范PPP发展的头等大事。

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消息,截至7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全国已中标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牵头或单独中标的项目约3800个,占比接近47%。

PPP立法提速!条例有望年底前出台!

在PPP项目迅速发展的同时,各部门也加大了对PPP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力度。财政部日前发布了规范推进PPP项目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规范的PPP项目形成中长期财政支出事项不属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同时提出原则上不再开展完全政府付费项目。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就PPP规范项目的标准、违规如何处罚、未来如何支持PPP发展等提出了要求。

PPP项目由于投资大、周期长,在建设、运营等阶段都存在较大风险,要合理制定收益分享、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在之前的PPP模式推广过程中,由于政策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在此前PPP项目库规范过程中,部分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PPP有点失去信心。在此情况下,在加快PPP项目发展的同时,进行规范和制度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

PPP立法提速!条例有望年底前出台!

总体来看,PPP条例主要起到宏观促进作用,未来PPP条例需照顾到各种领域和PPP的各种模式,分类型改进优化措施仍待讨论。针对每一种不同的PPP类型,还需多部门和各行业拿出细化方案。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认为,当前PPP立法的首要工作是找准问题,PPP项目乱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是实施中的管理问题或操作问题。因此,当PPP项目出现问题时,应有问题反馈机制与应对机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运作PPP项目时,应建立项目跟踪机制、监督机制与止损机制,涉及到权利义务法律关系不清、责任不明的事项,应及时上升到立法层面,尽快制定游戏规则,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

PPP立法提速!条例有望年底前出台!

要想PPP能够顺利推进,首要的任务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避免助长隐性债务风险既要对投资有一定的激励,同时还要有必要的约束。要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才能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